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0日

  每一個人,都在。因為無慾無求,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生活的經典勵志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勵志生活的經典故事1:

  不管你經歷多痛的事情,到最後都會漸漸遺忘。因為,沒有什麼能敵得過時光。

  不要把世界看得太孤單了,正如你總在想念某些人,也總會有某些人在一直想念你。都說時光飛逝,其實時間一直都在,只是自己的心在變,情在變。人說抵擋不過時間,其實是時間抵擋不過我們的善變。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攀登,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最好的年齡是,那一天,你終於知道並且堅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虛張,不是浮誇,不是眾人捧,是內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這麼好。

  不要等待,真正屬於你的機遇不多,行動永遠比幻想重要;不要抱怨,要直面矛盾和問題。怨天尤人只能證明你的無能;不要濫交,有三兩知己足矣,別妄想和誰都成為朋友。

  不要浮躁,有空去旅行,去讀書,用環境陶冶身心,用知識充實靈魂;不要後悔,只要是你選擇的,就算再艱難再無奈,也要咬牙走下去。

  別讓那些不重要的事來影響你,從而讓你失去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有時候,這個世界很大很大,大到我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遇見;有時候,這個世界又很小很小,小到一抬頭就看見了你的笑臉。

  所以,在遇見時,請一定要感激;相愛時,請一定要珍惜;轉身時,請一定要優雅;揮別時,請一定要微笑。

  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樂。

  儘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不要過於執著,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大度,揮揮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會成為過去。

  勵志生活的經典故事2:慢生活的節奏

  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走在路上,靜靜地,數著路燈慢慢的往前走;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躺在草地上,哼著歌,數著天上的星星;是否曾經有過:一個人坐在教室裡,呆呆地望著窗外,讓自己的心從久經的忙碌中安靜下來。

  我愛慢生活。從慢中收穫心靈的沉澱,從慢中得到靈魂的昇華。

  一個人,一首歌,在這繁忙的季節中尋求一絲寧靜。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指標的今天,少數人仍然保有快樂人生的能力生活。“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當然,工作重要,但閒暇也不能丟。大學生活也許是我們能享受慢生活的最佳時期,學會慢生活,才能慢慢的找出學習與工作的平衡支點。‘慢’是‘快’的基礎。

  你只有習慣慢生活,才能夠快速找到定位,而不會迷失自己。記得大一結束的時候,導員問過我們這樣一個問題:用兩個詞來形容一下自己的大一生活,結果好多人都是用迷茫,混沌等一類的詞來形容。其實之所以大家迷茫就是因為太注重速度,而忘記了要慢下來才能更好的看清前方的路,找準自己的定位。

  要慢下來,是因為“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緻。這是相對於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裡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迴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讓我們靜下來細心想想,從早到晚,很多人都只是在教室、宿舍、食堂這三點間移動,雖然就只是這樣,但我們還是感覺到忙碌,所以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也就感覺累了,乏了。享受慢生活不是讓我們放下手裡的工作,而是從另一種更加成熟的角度去完成我們的任務。慢生活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富蘭克林的:“實際那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雖然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去。未來是我們的,享受“慢”的境界,才能更好的享受屬於我們的未來世界。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他崇尚“自由和淡泊”。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他所追求的不只是慢生活,而是境界更高的慢靈魂。“慢”已不容置疑。“慢”的智慧需要我們去探尋。

  “慢”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地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隨性、細緻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她只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

  勵志生活的經典故事3: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太多

  “生活”顧名思義,一個引人深思、令人費解的字眼。有人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也有人說;生活,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這些簡單易懂的道理都闡明瞭人們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思想差異,對生活的認知也就有所不同。相信世間百分之九十的人對生活基本的認知應該是:最起碼得有車,有房,才算得上是生活的雛形吧!

  不得不說,生居物慾橫流的時代,房子,車子,名衣,名錶,名包……這些虛擬又真實的物品無不成了人們對生活唯一的認可。人人都想跟上時代的腳步,追求高尚,追求典雅,追求奢飾來提高生活的品質。

  然而,在這個房貴物漲、繁華似錦的世間,人們只知一味地追逐,一路地攀爬。常常被時間壓迫,被工作束縛,被物質擠壓;漸漸的朋友少了,與家人聯絡也少,親友之間感情淡了,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到頭來失去了很多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東西,浪費了很多的美好時光不說,卻還落個房奴、車奴的頭銜。有時候,不禁捫心自問: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真的是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嗎?為什麼人們寧可選擇做物質的奴隸,讓其牽著鼻子走,也不願做一個平凡的子弟?人們喜歡把生活建立於物質上從而得到慾望上的滿足感,這樣的形式是我無法理解的。

  錦衣玉食的生活,誰都向往,這是每個人立足於世的標杆。“人有所求,物有所需”這不違規常理。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鐵的定律。人生在世就應有所求之。哪怕不成功,也不畏懼失敗,我們求的是一個結果,一份安穩,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是,這些並不是促使我們成為物質奴隸的理由。我也知道,現如今的生活水平跟90年代初對比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有所追求也是理所當然。畢竟,追求生活是生命所需,追求物質是生活所需。佛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倘若,過分強求物質上滿足感的生活,這樣的生命將會變得枯燥無味,毫無色彩可言。

  在我看《蒙田》的散文集時,有一篇題為《要生活得寫意》的散文。這也是他散文集中的名篇之一。本文開宗明義,用簡單淺顯的道理表明了他對生活的寫作意圖,開頭便用“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來表示“我們最得意、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它事情,工作、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他以此為立意,在文中列舉了許多例子,包括普通人對生活的看法,以及偉大人物、思想家的觀點,傍徵博引,並做了鮮明的對比。

  由此可見,生活的基礎並非是建立於物質之上,而是懂得察言觀色。文中寫道“即便我一個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這也充分表明了人活於世,只要懂得心之所向,便會自得歡喜,生命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一直堅信只有“懂得”才是世間存活的真理。在某個患得患失的時日,懂得放下,懂得珍惜,懂得原諒自己,懂得寬容他人,這也是一種生活上寫意的領域。

  如果我要寫意生活,我也不會用堂皇而華麗的文字去堆砌它,我會用行雲流水般的思路去編寫它,我覺得生活就應該如潺潺的流水般,清爽、淡然、透析,才是生活的本質,無需任何稀貴之物來裝飾它。如若為了表現文章的美感而釋意改寫它的本質,我覺得這不合常理的邏輯思維只會對生活產生物質上慾望。文字越簡單越真實,生活越簡單越易懂。

  曾有人問我,“你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是一種怎樣的表達方式?”。我的回答是:“倘若生活是一首詩,我就是詩中的某一個文字,我會配上一段美妙的音律朗誦它;倘若是一首歌,我就是歌裡某一個跳躍的音符,我會用生命虔誠的淺唱它。倘若是一杯茶,我就是杯水中浸泡的某一片葉子,我會拿最好的泉水泡沏它”。我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就這麼簡單,粗淺。當把心靜下來,你會發現,所謂的生活很簡單。簡單到:你開心,它跟著快樂;你消沉,它跟著寂寞;你傷心,它跟著流淚。是眉開眼笑,還是愁眉苦臉都取決於你選擇了生活,還是生活選擇了你。

  其實,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太多。飽受物慾充盈的我們理應以清閒淡然的心姿安於現世,不焦躁,不浮沉,不強求,每天細數著日子的扉頁,在漫長的歲月裡,自求一份苦樂,允自清歡,勤勞補拙,不攀比,不張揚,不虛榮,歡笑裡慢慢參悟,汗水中慢慢修行,把生命悟透,把生活讀懂。富裕也過,貧窮也過,都是一種生活,重在過程、體會、懂得。

  網: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最好的休息並不是睡覺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素材
相關知識
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人生勵志書籍: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人生勵志書籍: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老人散步要有適合自己的方式
用幽默的方式自我介紹_學生搞笑的自我介紹
用你愛我的方式去愛你閱讀題及答案
用你愛我的方式去愛你閱讀答案
用你愛我的方式去愛你
教育孩子用打罵的方式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