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晚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0日

  成語“相見恨晚”由“何相見之晚也”演變而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西漢時,原來齊國臨淄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主父偃。他早年曾學習縱橫術,後為縱橫術沒什麼用處了,便開始學習《周易》、《春秋》等儒家學說。大概因為半路出家,修養不夠,所以受到當地儒生的排斥。

  漢武帝初年,主父偃聽說大衛青愛惜人才,就長途跋涉,來到長安,拜見衛青。衛青很賞識主父偃的才華,多次向漢武帝舉薦,可是漢武帝沒有理睬。

  時間一久,主父偃所帶的資財幾乎要花光了,大家都開始討厭他。遠道而來,求官不成,生計都成了問題,這可如何是好?主父偃心想:求人舉薦不成,那就直接上書皇帝,沒準兒會有意外驚喜。

  當時,北方匈奴經常侵擾漢朝邊境,讓漢武帝十分頭疼。於是,主父偃直接上書漢武帝,就匈奴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他抓住要害,切中時弊,力主漢武帝討伐匈奴。與他同時上書的還有徐樂、嚴安二人。漢武帝看了主父偃的文章,極為欣賞,很快就召見了他們三人,並說:“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意思是說,你們這幾個人原來都在哪裡來著?真是相見恨晚呀!於是,漢武帝拜他們三個人做了郎中。

  成語“相見恨晚”由“何相見之晚也”演變而來,形容新結交的朋友十分要好,以彼此認識太晚為憾事。

  相見恨晚***xiāng jiàn hèn wǎn***

  解釋:恨:遺憾。只恨相見得太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極其相投。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近義詞:相知恨晚、相識恨晚

  反義詞:白頭如新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彼此投合

  相關人物介紹:

  主父偃***讀音:yǎn******不詳-公元前126年***,漢武帝時大臣。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到中年,聽漢武帝重視儒術,改學《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因此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長安。拜見衛青,雖衛青多次向武帝引薦,但無結果。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因主父偃上書《推恩令》,尊立衛子夫為皇后,揭發燕王劉定國的不法行為,很討漢武帝的歡心,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並向漢武帝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主張,後因接受封國賄賂,被漢武帝滅全族。

  主父偃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的人際關係特別不好。他當年在齊地遊學的時候,齊地的讀書人都討厭他,排擠他。他後來沒辦法跑到燕國、趙國、中山國去,到那兒後人家又討厭他,又排擠他,就是他走到哪兒人家都煩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後在元光元年,主父偃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西入函谷關。他去找誰呢,找衛青。他覺得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可以通過衛青來得到重用。結果衛青雖多次向漢武帝進言,但是漢武帝不聽,所以主父偃到達京城後開始也不順。最後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個什麼程度呢?誰也不待見他,帶來的錢也花完了,就是主父偃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後只剩下一條路,鋌而走險。他那個鋌而走險就是他給漢武帝寫了一道奏章,這個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記》的記載,是朝呈暮見,早上呈報上去晚上漢武帝就召見他了。

  這就是主父偃的機遇了,這個奏章究竟是什麼內容《史記》記載得不詳,說奏章一共寫了九條,其中八條是關於法律的,其中有一條是關於對匈奴作戰的,這個對匈奴作戰的還是主父偃不同意對匈奴作戰的,最主要內容就是他不同意對匈奴作戰。而這個意見剛好和漢武帝的意見相反,但是漢武帝並沒有因言廢人啊,漢武帝沒有因為他的意見和自己的意見不對而生氣,反而召見了他。同時被召見的還有另外兩個上書的人,這兩個人也是反對對匈奴作戰的。漢武帝見到這三個以後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說你們這些人都跑到哪兒去了,為什麼我和你們見面這麼晚呢?這個話說明漢武帝對這幾個人非常器重,當然,同時被召見的三個人中最受器重的是主父偃。這個主父偃嚐到上奏章的甜頭了,於是就隔幾天一道奏章,隔幾天一道奏章,這個奏章一上來就中漢武帝的心思,所以漢武帝見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見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飛黃騰達了,發達了。

開誠佈公的歷史成語典故
先入為主的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相見恨晚的故事
關於相見恨晚的詩句
愛情相見恨晚的句子
相見恨晚的意思是什麼_相見恨晚的意思
相知恨晚的成語故事
趙普獨相凡十年的故事
相敬如賓的故事
相敬如賓的故事
相見恨晚吉他譜
成語百聞不如一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