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討課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為進一步確立“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觀,積極探究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水平,我校於3月25日開展了“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研討課活動。聽後受益匪淺,也為自己的教學指點了迷津, 指明瞭方向 .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注重通過“以學為主 當堂達標”的模式,真正在課堂上落實在行動中。同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自學、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的當堂達標等主要環節,真正實現了“以學為主 當堂達標”的目標。

  一、切實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重視了學法引領。

  法國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21世紀最困難也是最有價值的,是讓教師閉上他的嘴。教師要能想方設法設計好學生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啟學生的口,動起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恰如其分地引導啟發學生。因此 要體現“以學為主”,就要教給學生“如何學”。根據不少老師編寫的學案看,很多老師在這方面頗費了一番心思,真正起到了啟發學生智慧、引領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學科知識的作用。各位老師都能針對本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如馬雲飛老師和魏鑫茹老師,都體現了老師的指導有方。這樣學生有法可依,自學起來就會眉頭舒展,不至於一頭霧水,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二、“先學後交,當堂達標”,這是衡量學與教的一面鏡子。

  “先學後交”與“先學後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寬泛的“教”,體現了合作學習、交流學習、交叉學習。學生以小組合作為主,不再是整齊劃一而是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學法;學生“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這就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為這符合“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反思我們的日常教學,過多的重視講課,淡化了預習和反饋,沒有把“預習”和“反饋”當作課來上,注重的中間,忽視的是兩邊,部分教師甚至“前無指導、中無引導、後無點評”,其實,一節課下來,教者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優等生髮言的機會不超過兩次,儘量為中等生和學困生提供展示機會;二是在‘預習、反饋’兩個環節著重解決學困生問題,重點關注了“弱勢群體”,並且利用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實行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三是建立學習小組,資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競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取得成功。我想,我校學情與之有相似之處,這應該是今後我們進一步落實“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的長期性任務.

  三、實施有效的評價,以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適宜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所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制定目標。其次,正確處理組內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所以,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讓學困生先說出最容易想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聽完再細緻分析一下過程;教師行間指導時,應重點指導學困生的學習,瞭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並通過一幫一扶助,實現差生到優生的轉變。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揚長避短,積極營造民主、開放的小組合作學習氣氛,使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與活力。

   篇【2】

  2017年3月30日和31日,我校組織一些教師到北京八角北路小學參加了北京石景山區小學各學科的研討活動,

  小學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在短短的兩個半天時間裡,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八角北路小學及北京石景山區小學數學研討活動。每一位上課的教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感動。

  在這三節課首先讓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種和諧的朋友型師生關係。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讓我看到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變得開放和融合,教材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變得開放和融合,不管是老師的匯入語還是提問語都顯出一種商量和平等的關係。如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創造了一個平等、和諧、融洽、寬鬆的學習氛圍,可以看到學生是在沒有任何的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學習的,讓人感覺是一種享受。課始教師講到“植”代表一棵樹,下一棵樹應該植在哪?當學生到前面指出應植在“植”的後面時,教師一把把學生摟在自己的身邊,問學生:像我們這樣植嗎?學生立刻反應過來說:不,要有空隙。教師緊接著很自然的引出樹與樹之間一定要有 “間隔”。一個摟的動作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很自然的把學生引到植樹中的間隔問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始終面帶微笑,向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沉浸在自主探索活動中,有操作,有探索,有討論,既不是熱鬧非凡,也不流於形式,做的實實在在,紮紮實實,通過教師有價值的幾個問題的引領,學生的有效參與,很輕鬆的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效果也非常的好。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一年級的孩子特別的好動,課堂教學非常的不好組織,尤其是在認識人民幣時,學生非常的活躍,拿著自己框里老師準備好的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異常興奮,有的在邊拿邊認識這是多少,那是多少時搶起來,還有的已經跪倒凳子上了,這時已經完全忘記了老師的存在,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活動中,這是馬老師不急不惱。

  首先把跪倒凳子上的一組學生請到了前面,課堂。律有了一些好轉。教師讓到前面的那組學生舉起自己的人民幣,其餘學生舉起和他們同面值的人民幣。可這時還是有些學生還是沒有停下來,馬老師面帶微笑一邊拍手叫大家停下來,一邊叫前面的學生等一等,同時走到比較慢的學生跟前,撫摸她們的頭,用眼神示意他們停下來,說:看誰坐的最好,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在教師的示意下學生很快的停下來,大家一起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放在第一位,教師用撫摸、激勵性的語言等手段,引領著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幾個活動中進行學習。每一個活動都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表現的更是淋漓盡致,教師不急不躁,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言溫和,讓人感覺非常的有親和力,非常願意和她進行交流。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哪一個學生不願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呢?

  其次我充分感受到了每一節課的教學都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在這三節課中,教師都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姚軍英老師的《植樹問題》的匯入,是通過讓學生觀看最近北京出現的沙塵天氣的圖片,引出課題:要想改變這樣的氣候就要植樹;當學生解決了兩端都載的植樹問題後,教師緊接著就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這樣例子,學生找出了很多這樣的例子:鼓掌、擺花盆、始終報時、學生站排……使學生體會到像植樹這樣難的問題,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通過超市付錢、公交車買票、存壓歲錢匯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離不開錢。之後教師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學生先在用老師準備好的的人民幣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然後再通過去銀行兌換人民幣來理解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關係,再通過到超市購物和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價錢這兩個活動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最後教師用購物街中猜物品價格的方法讓學生猜他們最喜歡的喜洋洋的價格及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13億可節約多少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和每人節約一分錢做有意義的事的思想教育,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從生活中出發,又還原於生活。

  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每天都在用人民幣,人民幣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所以整節課學生學得特別賣勁,課堂課堂學習氣氛非常熱烈,每個學生都願意參於到學習中去。充分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後,教師先讓學生感受一瓶蓋、一小杯子有多少粒綠豆,再通過用一小杯子一小杯子量出一萬粒綠豆有多少,接著讓學生學校的人數、建國60年大慶中一個方陣的人數再次感知生活中的一萬。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再次我充分感受到了每一節課的教學最好的詮釋了 “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如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讓學生用棋子代表樹、小棍代表間隔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只提操作要求,不做任何提示,學生自己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就總結出了兩端都栽樹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這麼難的植樹問題就這樣得以解決。再讓學生擺學具,通過自主探索學生又探索出一端不植、兩端都不植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還給了學生。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即增加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雖說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是教師也是創造各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根據自己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慾望。教師只是在組織、引導學生有目地的進行學習,同時在巡視的過程中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讓學生通過數大螢幕的小立方體、用學具貼圖片、在計數器上撥數這些活動先從直觀上讓學生初步感知萬以內的數,在感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位置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是學生在操作,教師環環緊扣、有目地的教學設計和幾個有價值的追問把學生逼到了浪尖上,這樣學生不得不去探索,讓孩子們一步一步走向最高的學習目標。學生學得有動力,教師教得也很輕鬆。這樣的課堂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理想課堂嗎?

  最後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一是每一位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每一節課上的都是那麼幹淨、利落,但又不缺乏溫馨的感覺,每一節課讓人感覺都很舒服,都是一種享受。二是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在自己的課中融入了自己的智慧,他們對深入教材,究其根源,達到了對教材的真正理解,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最終呈現給我們是一節節精緻的課堂。讓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藉助直觀操作,化難為易,學生通過充分的操作自主探索出兩端都栽樹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並進行了充分的練習。可以說到此已經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教學目標,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仍然讓學生進行直觀操作,又探索出一端不植、兩端都不植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設計,可以看出是源於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使得本節課有輕有重,凸顯課堂實效性;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教學目標把握準確,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每個活動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教師心理有學生,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整節課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緻的安排。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學。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數大螢幕展示的小立方體,再讓學生自己用學具擺,接著藉助計算器認識幾千幾百幾十幾及計數單位,接下來三個練習題的設計可以看出教師對教材確實有著自己獨特的解讀,用實物圖和計數器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分別探索出百位數上沒有數,個位、百位上沒有數,十位、百位上沒有數的三種幾千幾百幾十幾的數的寫法。教師獨具匠心的設計和有層次的引導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一萬的認識,教材是一千一千的數來認識,而教師通過9999的下一個數是多少來認識一萬。教師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教法,是因為她課下調查得知學生的大多都是從從9999再數一個來認識一萬。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方法,進行的教材進行了創造性使用。可見教師不僅做到備教材,而且做到了備學生。最後數綠豆應該是本節課的匯入,教師卻把這部分內容設計為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一萬。教師考慮一萬粒綠豆對於學生來說,可能他們並不真正知道是多少,通過教師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實實在在去感受一萬粒綠豆到底有多少。再通過學生學校的人數、建國60年大慶中一個方陣的人數再次感知生活中的一萬。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 。

  總之,這三節課每位課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每堂課細細地聽下來後,我感覺自己不論在哪方面都和他們有著很大的差距,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會把這次參觀學習到的的精華加以吸取,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爭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有一個新的進展。

   篇【3】

  本次論文的目的是總結新生研討課內容,過程和心得體會。論文的方法是作總結,書寫,排版。論文的結果是明確新生研討課目的,從中得到更深的認識並作出總結。

  目錄

  1·內容

  2·參與過程

  3·總結

  一.內容

  本次新生研討課的內容包括老師指導,自我認識,小組合作及個人獨立任務。 研討課開始,老師介紹了本專業的基本內容,要求及未來發展。機械電子是工程學科中的一個跨學科專業,在機械製造、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在生產一線從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產品的設計製造、控制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培養能在中、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從事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理論教學、專業實踐指導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複合型職教師資。需要具有製圖、機電訊號採集轉換與檢測、機電系統微機與PLC控制、文獻檢索等基本技能。有較強的數控機床操作、除錯、維修、維護等實際操作技能。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測試機電引數、合理運用機電裝置的能力。具有機電產品的開發運用能力。具有機械、電子、數碼等產品結構研發設計的能力。具有機械、電子相關生產企業及研發機構的管理能力。畢業生可到各類機械設計與製造企業、電子及電器企業及其它生產部門、公司、科研與教學部門從事機電品的設計、製造、管理、教學、開發、銷售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自我認識即介紹自己及上大學的目的、未來目標,這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並能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有大概的目標及方向。大學是個自主發揮的空間,是個獨立做主的地方,有目標,有奮鬥的生活很重要。

  小組做兩次關於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的ppt,分工合作,包括收集資料,做ppt,去講臺上講解,回答同學的疑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板塊,盡職盡責完成任務。不僅使我們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還鍛鍊了我們的表演能力,更加深了小組成員間的認識與感情。

  個人獨立做ppt是對前兩次小組做ppt學習到什麼的應用,將個人的責任放大,一個人負責整個板塊的工作。這樣確保每個人都能鍛鍊到位,真正體驗每個環節,有耐心收集資料,有能力做ppt,有膽量上臺解說,最終“脫離組織,獨樹一幟”。

  二、參與過程

  本小組做了“關於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認識”,“機械手”兩個ppt,。

  第一個ppt一人負責收集資料,一人負責做ppt, 三人負責講解,一人負責回答問題。 第二個ppt一人負責收集資料,一人負責做ppt, 二人負責講解,兩人負責回答問題。

  三、總結

  新生研討課讓我們獲得了很多有用的專業資訊。雖然我們每個人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才選擇了我們的專業,但畢竟我們對我們的專業缺乏很多必要的認識和了解。幸好新生研討課給我們提供了這養一個平臺,在上完新生研討課之後,很多同學表示對我們的專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比如說在大學年各個階段我們都應該學些什麼,我們主要應該學那些方面的知識,我們在四年裡應該培養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在課堂上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畢業之後的擇業與就業情況,向我們全面分析了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利弊。這讓我們在大學學習之初就對將來的學習就業局面有了大概的瞭解,讓我們在今後四年的學習中能夠選擇性的做些準備工作,不至於在面臨抉擇時手足無策。同時也給我 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競爭很激烈,要我們明確自己的目標並腳踏實地的走好大學生活的每一步才能使自己更有優勢。

  其次,新生研討課採用了一種互動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在課上能夠暢所欲言地與老師進行交流,有什麼不懂的立刻就能夠得到解答,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對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讓我們對學習充滿了極大的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總之學校開設這樣一門課程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新生研討課在我們的大學生活的開端給我們上了重要的課,讓我們最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和未來有了更大的期待。通過新生研討課使我們對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感慨“知識原來還可以這麼學”,對大學有了一種新的 認識,促進了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鍛鍊了自己的表達、團隊協作等多種能力。 新生研討課不是在教我們一門知識,而是在教我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思考問題, 這種課程對剛開始大學生活的我們是極為有益的。我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 的是瞭解了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與過程,對何為研究也有了初步瞭解。另外, 我們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嘗 試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基本上完全自主地查詢資料、分析資料、獨立思考、 參與討論在此過程中領會到了什麼是大學裡的學習,鍛鍊了對陌生領域的領悟能力。

  新生研討課給我們提供了走進名師的機會,名師就在身邊!作為重慶大學的學生,一進入大學就可以與本專業、領域的名師、教授進行平等的交流,我深感榮幸與驕傲,有過一種從來不曾有過的優越感,通過與名師的交流、對話,領略名師的魅力風範,感受他們的治學為人之道。

  新生研討課的足跡將越行越遠,隨著時間的流逝,但這份獨特的經歷必將讓我終生難忘;學習雖然短暫,但這份彌足珍貴的師生情、友情必將歷久彌香!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牢記自己在大學四年規劃中所做的承諾,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努力踐行並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新生研討課心得體會
學習電力安規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新生研討課心得體會
新生研討課心得體會
研討課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創業課心得體會
新教師聽課心得體會演講稿
大學生上團課心得體會
大學生上黨課心得體會
大一新生入學的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上黨課心得體會
高中新生軍訓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