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議論文評析
議論文包括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其中論證連線著論點和論據,是議論文的核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裡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說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說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後排除 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群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著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醜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溫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說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想時,他並不判斷正誤,只說:"啊,真醜!"他不願意在醜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醜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絃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點評】精選例證 結構清晰
本文有四個特點:一是貫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辯證思維,結尾以形象化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認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選例證,用鄒忌和康德、愛因斯坦例分別論證理智、情感的認知功能,典型貼切,給人啟迪;三是思路嚴密,結構嚴謹。文章由理智到情感,運用"總一分一總"結構,都顯示出作者較高的謀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七絃琴"、"數字化生存"、"詩意地棲居"等詞語的運用,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
篇2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姐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莆人",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才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為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繕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為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點評】"情"與"理"的和諧統一
情理結合,是本文的最大特點。題目涵蓋話題的核心,吻合命題意圖,簡潔明瞭,具有情感與理性的雙重韻致,情感表露與理性抒發相結合,奠定了全文寫作的基本格調。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駕馭感情,逐層推進,進而昇華。
點面結合,是本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善於選材:屈原的性情鑄就他的英名;李自的灑脫,使他的華彩奇章流傳後世!這是真情的體現。周幽王亡國,唐玄宗誤國,這是沒有超越感情而釀成的大禍。范仲淹駕馭感情,以天下為己任,體現智者的用情。從不同側面對"情與理"作了準確的論釋,是為點,而三點連綴成面,文字簡約卻大氣磅磅,為收束全文蓄滿情理之勢。全文由點及面,內容拓展有序,主題開掘極深。
作為散文。語言的典雅、凝練、流暢,體現了作者良好的語言功底。另外,題記的令人深思,小標題的提綱享領,都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鮮活的時代色彩的舉例,切記:為有源頭活水來。
篇3
古語有去:君子這交淡如水。小時候對這句話大為不解,總覺得是朋友就應該親密無間,為什麼要:“淡如水”呢?後來才明白,這句話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細細玩味,就會愈發讚歎古人的智慧與超然。
人是感情的動物,就是因為這樣,人類才成為萬物的靈長,也是因為這樣,人類常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對事物的判斷。所以,"淡如水"亦是一種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於酒肉歡顏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溝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過於濃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迷霧一樣遮住自己的眼睛,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響。偏見、袒護也由此而來。面對矛盾,選擇,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維護那份親密,便會導致我們的片面和錯誤。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個窮困潦倒,一個則是商人。馬克思的小女兒病死了,他無錢為她舉行葬禮,即使如此,他卻從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過任何經濟上的幫助。然而這樣一份友誼卻維持了幾十年之久,成為佳話。這段偉大友誼的背後就是兩位偉人對公正、平等、真誠的理解,也體現著他們對人生的追求。
"切莫走近",這樣的一句話,並非真正的警告人們不要親近,這只是一種長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們,保持一點距離,並享受這種距離所帶來的美。這樣的距離並沒有真正隔閡了人與人的感情,而是透過一份距離留出了思辨的空間和冷靜的餘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對和公正的認識。
從小時候對父母親的盲目崇拜,覺得大人的話都是對的,直到我們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其實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隨著所謂"距離"而微妙地改變著。而我們正是在這種改變中日漸成熟。
"切莫走近",就要這樣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與明澈,讓心靈沫浴在冷靜的和風中,成就屬於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點評】聽唱新翻楊柳枝
黑格爾曾說:"距離產生美。"這句名言被無數評論家所用,而眼前這篇文章的作者卻從另一角度重新闡釋了它的含義。
文章的觀點很明確***標題"切莫走近"也清楚地概括***,告誡人們交往時恪守“淡如水”的原則,因為“過於濃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迷霧一樣遮住自己的眼睛”。對於古語的闡釋準確恰當,又輔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偉大友誼之例,高度凝練了其申的深刻哲理。論述並不武斷,而是反覆說理,從自己的體會認知到理性分析,可見作者對問題的把握和解決能力,更可見思路的清晰曉暢。文章語言也清新自然,顯出文字駕馭的能力。
高考經典議論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