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晁錯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晁錯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評論政治改革家晁錯的人物評論文,晁錯論表達了作者對晁錯改革失敗的嘆惋,反映出自己願意為國效力但有志難展的抑鬱心情。以下是小編給你帶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蘇軾《晁錯論》閱讀材料

  晁錯論

  蘇軾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1]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並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衝,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夫發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之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當此之時,雖無袁盎,錯亦未免於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是以袁盎之說,得行於其間。使吳、楚反,錯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 於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注:狃,音同“紐”,習以為常。***

  蘇軾《晁錯論》閱讀題題目

  4.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然後有辭於天下 說辭、理由

  B. 安所逃其患 怎麼

  C.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 離間

  D. 而遺天子以其至危 遺:贈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其為變豈足怪哉 其皆出於此乎

  B.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C. 且夫發七國之難者 且焉置土石若屬皆且為所虜

  D.方其功之未成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事先估計到災難發生的必然性,再慢慢地畫出地形圖後,因地制宜,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B.當七國發生叛亂的時候,晁錯既沒有挺身而出承擔危險,也沒有親自率兵去阻擊叛軍,反而留守在相對安全的後方,讓景帝劉啟親自率兵出征。

  C.作者抓住晁錯當時對待吳楚騎兵錯採取的措施進行份詳細,認為晁錯被殺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於袁盎進讒言,而是“自禍”。

  D.本文最後總結的歷史經驗就是,要想成就非同尋常的功業,就不能只考慮怎樣保全自己,否則只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7.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3分***

  ***2***山東諸侯並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錯為之說。***4分***

  ***3***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3分***

  蘇軾《晁錯論》閱讀題答案

  4. D 遺:留給

  5. D 之:主謂之間無實意,取消句子獨立性的語助詞

  A 其:代詞,他們/表推測語氣,大概。B 焉: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句末語氣助詞。C 且:與“夫”連用,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副詞,將,將要。

  6. A 圖是計劃,謀劃,不是畫圖的意思。

  7.***1***天下的禍患,最不好辦的,是表面上太平無事,但實際上卻有無法預料的隱患。***“治平”1分,“其實”1分,“句意”1分***

  ***2***山東諸侯聯合起兵,借誅殺晁錯的名義反叛朝廷,但是皇帝不能明察這一點,就殺了晁錯來向諸侯解釋。***“以”1分,“不之察”賓語前置1分,“說”1分,句意1分***

  ***3***只因為他想保全自己,就使得皇上不高興,奸臣能夠乘機進言。***“惟”1分,“固”1分,句意1分***

  蘇軾《晁錯論》參考譯文

  天下的禍患,最不好辦的,是表面上太平無事,但實際上卻有無法預料的隱患。坐在那裡看著事情在變化,卻不想辦法解決,那麼恐怕事情就會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如果一開始就用強硬的手腕去處理,那麼天下的人由於習慣太平安逸,就不會相信我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傑出人物,才能挺身而出為天下的人去承擔大難,以求建立偉大的功業。這當然不是在短時期內由那些只圖求名的人所能做到的。天下太平,無故挑起大難的開頭,我能挑起它,我也要能收拾它,然後才有言辭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臨頭,卻想避開它,讓別人來承擔責任,那麼天下的禍患必然集中在自己身上。

  從前晁錯竭盡忠心為漢朝出力,謀劃削弱山東諸侯的勢力。山東諸侯聯合起兵,借誅殺晁錯的名義反叛朝廷。但是皇帝不能明察,就殺了晁錯來向諸侯解釋。天下的人都悲嘆晁錯因為盡忠朝廷而遭殺身之禍,卻不知晁錯也有自取其禍的原因。

  古時候能夠建立大功業的人,不只具有超出一般的才能,還必須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昔日大禹治水,鑿開龍門堤口,疏通大河,讓水流進大海。當他的功業尚未完成的時候,也有堤壩潰決和洪水橫衝直闖的可怕災難。只因為他事先估計到這種必然性,事情來了並不驚慌,而是從容不迫地規劃解決,所以最後獲得了成功。七國諸侯那樣強盛,卻要一下子削弱它們,他們起來叛亂有什麼奇怪的呢?晁錯不在這個時候獻出自己的全部身心,替天下人做抵擋大難的先鋒,控制吳、楚等國的命運,卻為保全自己著想,想使皇帝親自帶兵出征,而自己卻在在後方留守。那麼試問,挑動七國叛亂的是誰呢?自己想求得名譽,又怎能逃避禍患呢?因為親自帶兵出征極為危險,留守後方十分安全,你自己是挑起大難的罪魁禍首,卻選擇十分安全的事情來做,把極為危險的事情留給皇上去擔當,這是忠臣義士憤恨不平的原因哪。在這個時候,就算沒有袁盎進言,晁錯也未必能免除殺身之禍,為什麼呢?自己想留在後方防守,卻讓皇帝親自出徵。按照常理上說,皇帝已經很難於忍受了,又加上很多人不同意他的建議,所以袁盎的話就能在這中間發生作用。假使吳、楚反叛,晁錯挺身而出承擔危險,日夜操勞,率兵向東去阻擊他們,不至於使自己的君王受牽累,那麼皇依靠他而無所畏懼,即使有一百個袁盎,可以離間得了嗎?

  哎!世上的君子,想要建立不平凡的功業,就不要專門去考慮保全自己的計策。假使晁錯自己帶兵去討伐吳、楚,不一定沒有成效。只因為他想保全自己,就使得皇上不高興,奸臣能夠乘機進言。晁錯用來保全自己的計策,不就是用來自己害自己的麼?


  

寧波中考語文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和沈石田落花詩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蘇軾晁錯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蘇軾的意義閱讀練習及答案
蟲洞理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孫犁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蘇州的識者閱讀練習及答案
物種起源緒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用藥如用兵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駁粗話有理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駁粗話有理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中國古代道德生態淺論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