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銷售的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銷售行業想必有很多的人都會找一些勵志的故事來給自己減壓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

  “18歲以後,我的路我要自己走。”

  記憶中,這是我對我爹說過的較狠的一句話。

  說完這句話,我和他都愣在原地,誰也沒吭聲。

  老實說,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太叛逆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什麼“大逆不道”的舉動。

  我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輟學到軍隊當兵,也從沒拿著父母的錢任意揮霍,更不曾說走就走揹著吉他去流浪。

  高中時的我,像其他的“學霸”一樣,所有的決定都是父母做主,包括穿著,包括交朋友。

  但報考志願的時候,我和家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按我爹的想法,我應該貼著分數報,儘可能報一個錄取分數線高的理工科專業,畢業後好找工作,一副理所應當、耀武揚威的氣勢。

  而我自己偏偏在高考前厭惡了理工科,發了瘋一樣,一心想報文科專業。

  我不知道當時哪兒來的勇氣,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妥當,總之發報考單的當晚,我賭氣說了那樣的一句話。

  過了一晚,第二天當我真正翻開志願單,發現從提前批到第一批、第二批全是選項的時候,我開始認輸了。我漸漸從任性之中恢復了理智。

  所以等到真正塗寫志願的時候,我跟我爹說:“我還是填你給我選的學校和專業吧。”

  本以為他會因為我的順從而高興,至少也得小酌一杯,但他沒有。

  當著我的面,他拿起兩本厚厚的《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慢慢地用牛皮紙包上,捆好,然後走進臥室,放進書桌抽屜裡,收起。末了,他鄭重地對我說:“從今往後,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吧。”

  一直“被決定”的我,突然之間聽到這話,最直接的反應不是興奮,而是膽怯、心慌。這種態度,和賭氣時說出“我的路我要自己走”時完全不同。

  再看我爹,眉頭緊鎖。他說,想了幾天他也想清楚了,就算最後幫我填好了志願,可最終上大學的那個人是我,他無法替我承擔。

  剩下的拉鋸式的交談細節,我都記不太清了,反正我當時的確很無助,也對他的撒手不管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但沒有辦法,志願馬上要交,我必須從抽屜裡拿出《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用了一整晚的時間,儘量把第一、第二志願全部填滿。

  即便到頭來,我仍按我爹苦心研究的結果填報了志願,但那仍是我大學以前做過的最重大的決定了。看起來有點荒唐,有些殘酷,卻令我終生難忘。

  我承認,在那件事以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我是記恨他的。

  我無法理解他莫名其妙的撒手不管,更無法理解,他竟然真的把我18歲以後的路完全交給我一個人走。

  上大學時我說我要買吉他,他不干涉,說只要我可以堅持學下來就成。

  我說我想投錢炒股票,他不過問,只提醒我記得留些錢吃飯就好。

  甚至有一次我和別人打架被他知道,他也沒有管我,只是淡淡地提醒我,成年人犯罪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如此明瞭、深刻。

  當時我的心態多少有些賭氣的成分。但隨時時間推移,他越是這樣,我倒越可以認清現實,做事也變得謹慎起來。

  因為我知道,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出面幫我做主,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替我承擔結果。任何事情,必須自己來扛。

  隨著自己慢慢成長,當一次次獨自判斷、理智分析後做的決定讓我嚐到甜頭的時候,我開始感恩於他當時的果斷。若不是他那時放手不管,我仍要大費周章,在社會上多走一些彎路的。

  的確,做決定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有人可以給我們一個理由,有人支援,哪怕有人反對也是好的。我們並不是真正想要聽取對方的意見,意見在這個時候並不是很重要。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命令,以及可以和你一起承擔結果的人。

  然而,是不是非要有這樣的人出現,聽到了鼓勵的話,你才肯鼓起勇氣去選擇?有時候等到了這個可以和你共同承擔後果的人,最終的局面又有誰可以替你收拾?

  當讀者讓我幫他選擇的時候,我通常回復:“我可以幫你分析,但決定仍是要靠你自己來做。”

  暫不說情感問題變化多端,即便是職業的情感專家,也無法從你的隻言片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而即便我幫你做了一個決定,最終的事態也需要你來面對和承擔。所以,這並非敷衍。

  我更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給你提供一些視野和經驗,於生活之外,讓你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種可能。

  我在北京有一個唱民謠的朋友,至今徘徊在各個酒吧,默默無聞。

  他說他揹著吉他北上,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當年一起玩音樂的朋友都特別看好他,也呼籲他過來闖蕩。

  可當他發現偌大的北京竟聽不到他一聲高歌的時候,他才發現,慫恿自己過來的那幫人,沒有一個能站出來幫他喊兩聲。

  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除你之外,皆是旁觀者。那次,我是徹底地懂了。

  :為什麼大部分人喜歡穩定

  什麼叫穩定?穩定不是平衡,穩定也不是持久,穩定的科學定義是對外界干擾的抵抗能力強大。

  換言之,穩定不關乎狀態的好壞,只關乎是否能保持原來的狀態,哪怕這個狀態並不那麼理想。

  上圖中三個小球是三種“平衡”的狀態。左邊這個小球是“穩定”的,如果它被挪動一定距離,只要這段距離不是太遠,它都能恢復原狀;中間這個小球無所謂穩定不穩定,如果它被挪動一定距離,它可以在新的地方安居樂業;右邊的這個小球是“不穩定”的,哪怕輕輕地碰一下,它也會一路滑落,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地方。

  為什麼左邊的小球穩定呢?因為它的能量最小。它處在所有可能的位置中最低的那個位置,所以重力勢能最小。一旦它被擾動,只可能被擾動到重力勢能更高的地方,因為沒有比它現在的位置重力勢能更低的地方。這樣,只要外界干擾一去除,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就會自動回到原來的平衡位置,所以我們說它是穩定的。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量,單靠自己的重力就能保持在現在這個位置。

  右邊的小球是不穩定的,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能讓它萬劫不復。從左邊到右邊,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到達現在的這個位置。為了保持這樣的位置,它還必須持續地輸入外部能量抵抗任何可能的擾動。換言之,它必須枕戈待旦,一直抗爭不止,否則,就會從這個位置滑落。

  我想說什麼呢?這跟人們喜歡不喜歡穩定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覺得自己穩定,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保持住現在的位置,那是因為你就處在“最小能量”狀態。你不努力,你也不會下落,也沒有什麼後果,那並不是因為你不會下落,只是因為你已經到極低點了,附近根本沒有更低的地方可以下落了。

  也許你會說:怎麼會這樣呢?我比很多人都強,不可能在最低點。沒錯,所以我說的是“極低點”,而不是“最低點”。

  “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也許你的極低點,比很多人的極高點還要高。也許你意識不到,你生來就有的,卻有可能正是別人苦苦追求的。也許你會明白,你拼命追趕的,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我不是一個“成功學”的鼓吹者,我也不覺得“向上爬”就一定是好的,我更不覺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我只是覺得,這樣的“穩定”無形之中是一個牢籠,是一個束縛。哪怕你自己想出去看看,有時候也會被自己的重力壓垮,自己又把自己拉回到原來的位置。

  “穩定”意味著失去了改變的可能性,不管這個改變是好的還是壞的。“穩定”有好處,因為它杜絕了變壞的可能;但“穩定”也有壞處,因為它把變好的可能也一併遮蔽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需要你自己掂量。

  我個人覺得,人生的路那麼寬,又有那麼多的可能,有意或無意地把自己束縛在“穩定”的這一窪盆地裡,或多或少有坐井觀天之嫌。多走走,多看看,扯起風帆去看看真正的大海,哪怕需要多付出很多的力氣,哪怕有遇到風暴的可能,也勝過舒舒服服地躺在“穩定”的避風港裡。

  當有一天,你掙脫了“穩定”的枷鎖,克服了自己的懶惰和慣性,一番苦戰之後,終於站在了不穩定的極高點上。也許你會覺得,剩下的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

  但人生並不是二維的,你要面對的問題有太多太多。

  也許你會發現,一個方向的峰頂,只不過是另一個方向的谷底,前面的路還有太長太長。

  終於有一天,你發現,原來真正的生活是這樣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時陷入谷底,有時又柳暗花明。

  知道了生活的現實,卻依然願意走出“穩定”的小綠洲,踏上那荊棘滿地卻又風景如畫的路途,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勇敢和樂觀。

  :敢做自己的膽量和能做自己的資本

  幾年前,有兩傢俬藏服裝店我經常光顧,在同一條路上,相隔不遠,步行不過五分鐘。

  一家店的老闆是個學服裝設計的女孩,對人愛答不理,很少在店裡,留個同樣話少的小姑娘看店,一脈相承高貴冷豔,只會冷冰冰報個價格。店堂布置為極簡冷淡派,摒棄一切飽和色塊,一進門就讓人清心寡慾節制得不行,配上滿屋子山本耀司風格的衣服,用料講究、創意十足、剪裁巧妙,而且十分實用。

  平心而論,這裡即便貴點兒,也好過商場裡很多國內外差異巨大、天價而莫名的品牌。有一次,我中獎般趕上老闆在,面對買過幾件衣服的老客,她也不太好意思完全扮冰雪皇后,我很小心地問:“要不要適當做些活動或者宣傳吸引更多的客人?”

  她揚著鮮豔欲滴的紅指甲——這好像是她身上唯一的飽和色,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服裝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東西,吸引那麼多不相關的人幹嗎?”

  我也明白,每個文藝女青年心目中都有個服裝店夢,或者咖啡館夢,都是極度自我的夢想。但是,在我有限的經歷中,那些生意好、個性十足的品牌或者店面,無一不是特色化商業運營的成功案例,離開可行性完全拼個性,往往生存不下去,又何談“自我”。

  只是,這些道理,很多致力於“小而美”產業的女文青起初都聽不進去。在她們心裡,個性壓倒一切,無性格毋寧死。

  我憂心忡忡地走出這家店去街角的另一家,兩家店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

  街角的這家店,一派活色生香的暖豔,冬天暖氣開到最大,大到讓人誤以為夏日近在眼前,便興興地採購春裝新款;夏天冷氣開到十足,足以賣出剛上市的秋裝,還能預售雜誌上的冬裝新款。老闆穿著店裡的衣服,熟稔地招呼著每位顧客,不過挑衣服得預約,理由是同一時間接待太多的顧客影響服務質量。

  這家店的衣服是非常大眾的款式,甚至個別服裝還很俗豔,看上去根本賣不掉的樣子。所以,我對老闆最大的好奇心是:那些看上去賣不掉的衣服最終都到哪兒去了?

  某個顧客稀少的下午,我捱到店裡最終只剩下我一個客人,指著衣架上自己不喜歡的衣服問她:“這些衣服誰會買呢?一點兒都不好看。”

  老闆微笑:“當然有人買啦,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賣衣服的大忌是自以為是地賣自己喜歡的款式,不考慮顧客的需求,我又不是川久保玲或者王大仁,隨便披塊布都有人覺得時尚,沒有那個資本不能隨便講自我。”

  我瞥了一眼她的桌子,上面放了本帕科·昂德希爾的《顧客為什麼購買》。我讀這本零售業的聖經是因為在媒體負責商業廣告運營,而一家不大的服裝店店主卻願意花這麼多心思研究購買心理學?

  我忍不住問:“難道衣服不是非常自我的選擇嗎?”

  她一邊整理衣架,一邊慢悠悠地答:“衣服和人一樣,不僅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不是你覺得自己有個性就有個性,要世界承認你有性格才真是有性格,不然,自我給誰看呢?沒有堅持自我的資本,就老老實實做家普通店吧。”

  坦率地說,自我與自由都是奢侈品,需要強大的資本後盾與心理建設,如果沒有,那麼安安穩穩做個普通人,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自知之明。不僅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的確是生活平順的哲學。

  或許,就像笛安說的,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然後人就長大了。

 

適合給學生講的勵志故事
適合高中生看的勵志故事集錦
相關知識
適合銷售的勵志故事
適合兒童的勵志故事內容
適合晨會的勵志故事
適合初三的勵志故事
適合高三的勵志故事
適合員工的勵志故事
適合幼兒的勵志故事
適合演講的勵志故事
一些適合兒童的勵志故事
適合學生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