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蘇霍姆林斯基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信》、《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為師範學生入學必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關於教學基本理論的論述,又有各個教學環節的體經驗介紹和建議,基本上構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教學論。他從智育的基本任務出發,要求正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兩對矛盾,即教學——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在促進矛盾的辯證統一過程中,完成目的,實現和諧發展的總任務。關於教學—教育的統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學***或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指出這一原則不僅要求世界觀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須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來進行。反對把教育看成與學習和教養相隔絕的東西,他說:“訓練和教養能夠形成各種世界觀嗎?考慮一個人在教學過程所見到、所理解、所思考的東西,能夠對他的心靈實施教育嗎?”可見,他是教學、教育和教養的統一論著。

  關於教學—發展的統一。首先他強調師生通過教學有效地傳授和獲取知識認為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堅決反對那種只給知識,不重視發展智力的教學。他說:“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種種原理、結論和推理一古腦塞進兒童的腦子,往往不讓兒童有可能哪怕接觸一下思維和活的言語的源泉,這就捆住了他們的幻想、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翅膀。孩子時常有富有朝氣的、積極的、活躍的人變成了彷彿專門用於背誦的機器。”因此,他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並用分數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

  關於“兩套教學大綱”的論述。在他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忠實執行國家制訂的教學大綱,但不能過於機械,心目中同時裝有“第二大綱”,藉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開闊視野,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師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吃透教材,並指出:一位優秀教師懂得東西應比“大綱”規定的內容多許多倍,課程對他來說只不過是這門學科的起碼知識。教師高深的學識是吸引學生熱愛學習,獲取知識的必要條件。

  此外,他還闡述了諸如教學任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麼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關於智育。他認為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說,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傳授,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智力。他是知識與智力的統一論者,提出學生的知識要建立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其中包括:給兒童上思維課;開展課外讀書;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等。在帕夫雷什中學,所有學生整個下午都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小組多達到一百多個。

  關於體育。他說:“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觀、智力發展、知識的鞏固和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們是否樂觀愉快,朝氣蓬勃。”並響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個還是健康”的口號。他不允許低年級兒童在室內進行三小時以上的腦力勞動,反對讓12~15歲的少年每天花費四、五個小時去做家庭作業。他帶領師生在校園內外種植大量植物,為孩子們建立天然的“氧氣廠”。在教室內,注意合理採光,定期檢查課桌椅與學生身高之間的適合程度,注意學生合理的營養等。他鑽研了15年之久,為帕夫雷什中學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證勞動和休息、活動與睡眠的適當交替。

  關於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抓緊美育的實施。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們美的心靈,並提出了進行美育的多種多樣的途徑和手段,如通過觀賞大自然感受美,通過文學藝術作品鑑賞美,通過動手勞動創造美等,甚至要求兒童重視衣著美和儀表美。總之,在整個美育過程中,美育應隨時、隨處進行。

  關於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出:“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進行十年制教育,僅僅教給他科學基礎知識,從不讓他接受勞動訓練,而在他畢業時把一把鏟子交給他開始勞動,那麼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悲劇”。因為他在十年過程中脫離了勞動,脫離了生活,精神生活是空虛的,沒有勞動技能,沒有做好生活準備,特別是沒有勞動情感,這無論從社會對青年一代的期望來說,還是對青少年的個性發展來說是一種失敗。因此,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一向重視勞動教育的實施。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五育任務。在論述五育時,既強調了各育的“相對獨立職能”,又闡明瞭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教育家昆體良是誰
初中個別教育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的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理論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及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有哪些
蘇霍姆林斯基經典名言大全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智慧語錄
蘇霍姆林斯基智慧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