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勵志故事手抄報內容
同學們在準備設計名人成長勵志故事手抄報時,總會需要用到一些名人故事來做內容,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終於可以不顧忌別人的眼光
作者:王珞丹
我小學同桌,有一天跟我聊起太陽真好,隨手就拿鉛筆畫了一個正圓。真的,我後來用圓規測量過,釘在圓心劃一圈,一絲不差,就是正圓。這個事實像毒辣的日頭一樣震撼了我。漸漸地,我發現世界並不公平。比如,一些人天生能聽出細微的音高差別,恐怖的地方在於,他們能聽出來的節拍,我連概念都沒有。
我非常希望也有天賦,最好是舞蹈的天賦。6歲那年,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媽媽送我進門,很用力地看我一眼。這一眼資訊量非常龐大,包括了:孩子啊,你從小到大撒野撒得我本來都麻木了,但很快要上小學了,還是希望你最後一搏做個知書達理跳舞棒棒的好姑娘。媽媽愛你,你要是不好好跳,今天晚上你就跟你爸一塊兒吃素菜,看完《新聞聯播》就去睡覺,懂了嗎?
我懂了,所以當時的我腳步沉重。老師教我們平轉,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軌跡旋轉,只有我轉得跟沒頭蒼蠅一樣,滿教室十來個同學,快笑彎了腰。這個“笑聲”砸碎了我對天賦的妄想。就這樣,從6歲起,我就明白了,一旦舞蹈,就會聽到鼓掌似的嘲笑聲。
那一年,我放棄了學習跳舞。17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藝考展示,大部分女同學都選擇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我偏執地唱了一首搖滾,那時覺得自己酷斃了。一次彙報演出,學姐在舞臺上跳了一段雙人舞《牛背搖籃》,魅力四射。
我不羨慕徒手畫正圓,不羨慕背誦《紅樓夢》,但我羨慕這些舞者,羨慕得貫穿整個青春。20多年過去了,別人眼中的我事業小成,可以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滿挑戰。一次工作的機會,我又站在舞蹈排練廳。不是必須要做,是自己選擇。
我無法克服對舞蹈的渴望,即使我毫無天賦。試了試,果然還是不行,比想象中還要難。滿堂寂靜,笨拙的我站在訓練廳中間。自己沉重的呼吸,像鼓掌一樣告訴我表演結束。真的要結束嗎?我想跳舞。我喜歡跳舞。那麼,再試試。動作依然不標準。
可是,汗水從臉龐滴下時,為什麼比鎂光燈下穿著禮服的自己更開心?一個月的訓練,我自然地融入整個舞隊。你要問我,現在已經像個專業舞蹈演員了嗎?並沒有,我還會有身體的不協調,還會有跟不上節奏的時候。
但我和隊友一起笑,汗水從額角刺入眼睛,笑這個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我終於可以不顧忌別人的眼光,勇敢站在舞群中秀出自己。這是最大的快樂。是,我沒有天賦。但,我也能更好。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別人。至少,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個世界的美好與黑暗
作者:張嘉佳
在少年時代,班上如果有人開玩笑、說閒話,真的能逼急一個男生,逼哭一個女生。這種不懷好意的八卦,哪怕很小的孩子,都學會了。
夥伴們玩耍,一旦不開心,有個小孩跳起來,指著另一個的鼻子說,某某某!你媽買菜偷豬肉!本來還算平靜的吵架,頓時要麼變成哇哇大哭,要麼打成一團。
很多指控,都是從大人的談話中捕風捉影,讓小朋友學會了“人言可畏”這個詞的深層含義。它能讓許多人打成一團,原因大多因為自尊,而非真相。
我記得我有位遠房姨婆,終生未婚,自己居住在一個潔淨的小房子裡。家中擺設雖然陳舊,但一塵不染。她髮髻整齊,一泛白就染黑,她甚至有件旗袍。她每天買菜做飯,跟鄰居打招呼也笑眯眯的特別和氣。
但這樣的姨婆,鄰居每天說她曾經定親,未婚夫病死的往事。說她傾慕過一個裁縫,可裁縫後來深夜奔向上海,把她丟下了。說她在安徽生了對雙胞胎,用棉襖包成一團,丟棄在馬路邊。鄰居們說得活靈活現,好像親眼看見。他們不需要證據,只需要栩栩如生。
本來,許多小孩喜歡到姨婆家借書,或者跟姨婆剝菱角,在各種傳言中,逐漸不去了。姨婆一個人在門口,看著孩子路過,伸出手給糖,卻被丟石子……
人言可畏。因為影響並不是背後嚼舌根而已,它會讓本來喜愛你的人變得懷疑,讓本來無所謂的人對你刁難,讓惡從地下拱出來,生活四壁寒冷,不見溫暖。
在每個時代,總有一群人,議論的目的是建立攻擊的立場。不需要證據,只需要栩栩如生。能隨時掏出泥巴糊在別人臉上,因為自己口袋裡全是泥巴。
有人說過,這世界上有兩樣事情最簡單,一是花別人的錢,一是批評別人的東西。做點有難度的事情吧,比如,讓這個世界美好一點。
:蘭姆的點金術
他個子不高,身體單薄,眼中散發出淡淡的憂鬱,而他的性格就像他的姓氏——Lamb羔羊一樣,羞澀、溫和。他一生默默無聞,屢遭不幸,然而無論遇到多麼大的挫折,他都能用他那特有的點金術化腐朽為神奇,化痛苦為歡樂——他就是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蘭姆1775-1834。
蘭姆出生於倫敦一個貧窮家庭,父親是法學院執事的助手兼僕人。執事家中有個小型圖書館,常和父親到執事家玩耍的小蘭姆得到執事的許可後,自幼便讀遍了執事家的全部藏書。這是蘭姆的第一個人生點金術:他用自己的勤奮好學,將一個出身貧窮、沒有機會讀書的懵懂少年,點化成了博覽群書的青年才俊。
由於家庭貧困,蘭姆14歲便不得不輟學謀生,先是在倫敦南海公司工作了幾個月,然後在東印度公司工作。儘管工作兢兢業業,但他並不甘心一輩子做個整天和賬目打交道的小職員,於是幻想著能用手中的那支鵝毛筆點石成金,改變命運。他每天在下班路上,便開始構思,有時走著走著便撞到了樹上,但一首詩歌或是一篇隨筆,便在這撞擊中誕生了。
就在蘭姆深深地沉浸於作家夢之際,1792年,父親的僱主——那位可敬的執事去世,父親隨之失去了工作。然而這還不是最大的不幸,4年後,年長他10歲的姐姐瑪利遺傳的瘋病發作,竟用刀子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一年,蘭姆2l歲,正是一個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向自己的理想衝刺的最寶貴時光。
為了贍養父親、照顧姐姐,蘭姆把家庭重擔全都挑在了肩上。父親去世後,姐弟二人更加相依為命。因為要養活姐姐,蘭姆專業作家的夢想破滅了,但業餘創作仍在繼續。與此同時,他還鼓勵姐姐和他一起寫作。瑪利不犯病時,一起讀書、寫作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他們合寫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現在已成為全世界莎劇初學者必讀的入門書。
1825年,蘭姆從供職了36年的東印度公司退休。這一年,他50歲。勞碌了一輩子,現在有時間安心創作了,但上帝似乎故意和他過不去,由於身體狀況日益惡化,退休僅僅9年後,他便離開了人世。臨死的時候,他最大的遺憾就是姐姐還活著,這意味著他照顧了一輩子的瘋姐姐不知將如何度過餘生。
為了照顧姐姐,蘭姆終身未婚。他終生都在繁瑣的工作和家庭的重負之間奔波,但仍堅持寫下了包括詩歌、劇本、莎劇論文、美術評論等大量優秀作品,而他的《伊利亞隨筆》更是穿越了漫長的時光隧道,以歷久彌新的姿態展現在後世讀者面前,併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屈指可數的經典隨筆集之一。
蘭姆筆下的主人公全部是一群和他一樣的“小人物”,那些與他同時代的作家不屑涉獵的小職員、乞丐甚至小偷,經過他風趣、幽默的描寫,立即變得生動起來。如果說蘭姆擁有一支化腐朽為神奇的鵝毛筆讓我們羨慕的話,那麼他那化痛苦為歡樂的人生點金術,則不得不讓我們感嘆了:儘管蘭姆最有資格傾訴命運對他的不公,但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他的隨筆中,你竟然找不到一滴眼淚,看不到他對生活的一絲抱怨。
那麼,蘭姆是如何擁有這種點石成金的能力的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他致好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倫敦所有的大街小巷全是純金鋪成的——至少說,我懂得一種點金術,能夠點倫敦的泥成金,那就是愛在人群中過活的心。”其實,蘭姆的點金術並不複雜,那就是“愛”。這種能力也並非蘭姆所特有,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它。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