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功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想要成功需要我們去堅持,這時候多閱讀勵志故事往往能鼓舞我們前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你參考!

  篇1

  2011年8月7日,61歲的戴安娜·尼亞德將要用60小時,橫渡166公里的佛羅里達海峽。

  為保證結果真實,尼亞德沒有穿防寒泳衣。在橫渡過程中,她不能觸碰皮划艇,也不能向後援人員借力。直到尼亞德穿過海岸邊的紅樹林,走上陸地,橫渡才算結束。這片海域常有鯊魚出沒,她卻並未使用防鯊籠防身,有望藉此創下記錄。

  漫長的時間,不僅是消耗體力,更有孤獨相隨。尼亞德一邊游泳,一邊思考宇宙本質、永恆、空間和時間等抽象概念,或是唱歌。

  尼亞德剛下海時只是微風輕撫,沒想到過兩個小時,海上開始狂風大作。水中風浪的阻力愈發增加,溫度急劇下降。再過一個小時後,右肩膀疼起來,痛感不斷加重。她咬緊牙關,心裡有種決不妥協的信念。

  又過了18個小時,哮喘病發作。為了緩解肩痛、便於呼吸,放棄熟悉的自由泳,改用蛙泳。哮喘讓她的呼吸越來越困難,她讓醫生跳入海中,為她戴上呼吸器……

  然而,風越來越猛,肩越來越疼,讓她痛苦不堪。與哮喘抗爭了整整11個小時後,大風使尼亞德偏離既定路線,體力幾乎耗盡的她在海中瑟瑟發抖。當地時間8月9日凌晨,與波濤洶湧的佛羅里達海峽搏擊了近30個小時後,尼亞德終因體力不支而登船,放棄橫渡。

  當她腳踏海灘,看到美國大陸最南端的標誌物,面對迎接她的記者和“粉絲”,尼亞德掩面而泣。

  壯志未酬,但雄心不折,她不僅得到了人們的理解,還贏得了比她想象更為熱烈的歡呼。她那不屈不撓的30個小時,不僅體現了一個老婦人的青春豪情和勇毅精神,也激勵了那些正處於黃金年齡的人們滿懷激情地生活。

  篇2

  有一位名校碩士畢業的朋友,費盡周章在北京考了公務員,可工資除去房租,吃飯都成問題。為了將來的前途能夠坦蕩一些,他又讀了在職博士。他已經結婚兩年有餘,老婆年紀也不小了,擔心錯過最佳生育期,正在籌劃生孩子。種種情況堆積在一起,讓他倍感壓力。

  他吆喝著:“窮死了,窮死了,這樣下去,要下班擺地攤才夠生活。”接著又說:“我想辭職,早知道在北京過得這樣拮据,還不如回沿海老家做點生意。”

  最後他歸結為一句話:“唉,讀了這麼多年書,怎麼覺得自己越讀越窮了呢?”

  這年頭,一說到工資,總免不了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哀怨之氣。物價高,尤其是房價高,已經讓大部分“80後”成為不得不“啃老”的一代。

  人人都嫌自己掙得少,錢不夠花,學歷偏高的人群更是這樣,總覺得拿到手的工資對不起自己將近20年的寒窗苦讀。

  對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挺看得開。

  一個人若是一直在讀書,沒錢就對了。

  學歷和能力也許能幫助我們謀得一份收入還不錯的職位,但畢竟大部分行業都不可能讓我們“發財”,而且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書念得多了,進入的人際圈子也相應提升了層次,導致高學歷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得自己掙的錢太少了。

  曾經有人問我:“3年的研究生和3年的工作經驗,哪個更重要。”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顯而易見,研究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本事去念,而3年的工作經驗,卻是每個工作之後的人早晚會有的。

  但是,當你讀了3年研究生步入社會後,以前本科畢業就已經進入工作崗位的人,很可能已經升職加薪,單從“掙錢”這個角度來說,你的起點不一定比他高多少。但你此時的工資,可能會比同期與你進入公司的本科生多那麼一點點。這也算是社會對更高文憑的一種認可和尊重吧。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種階梯是精神和技術層面上的晉升,和金錢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既然如此,為何都說知識改變命運?

  人為什麼要讀書?我是這樣理解的。

  第一,建立在基礎教育之上的“讀書”,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中,相對快速地掌握一些僅靠日常經驗不可能掌握的必要生活常識,以及一些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法。課堂之外的讀書,更是一個人拓展學識、鑽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提升自己的眼界、開拓自身事業所不可缺少的途徑。一個會讀書的人,能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在精神層次上走得更遠。

  如果你要做學問、搞學術研究,那麼這輩子你大概都和書離不開了。如果你去經營生意,讀不讀書本上面的知識,真說不好能有多麼大的影響。因為“經營”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才能出真知的學問,再多的紙上談兵也不可能生出金子。

  第二,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國家義務教育和高考,實際上讓我們在融入社會之前,有了一個過渡期,同時也是一個分水嶺。

  通過高考和高等教育,人們得以在社會不同階層之間流動。所以,知識確實能改變命運,卻不能直接帶來金錢。如果你的目的就是想掙錢,那麼你應該早日掌握一門技術,投入掙錢的第一線,而不是念一輩子書。

  一個人高尚不高尚,和他的職業沒什麼關係,關鍵看你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

  想做學問、搞科研,才應該不停地讀書;若真想掙錢,去經商、創業才是王道,給人打工永遠不可能發財。真要能經營出一個上市公司來,也要有過人的膽識和超出常人的智慧。那一切,跟考了幾張文憑、發表過多少篇論文、讀過多少世界名著可沒有多大的有關係。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了,窮還不停地想靠唸書唸到發財,又能有多大的作用。

  也許是因為咱們這一代人,從小到大總聽著大人們講“讀書改變命運”的大道理,卻從沒有人告訴我們,讀書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吧。

  篇3

  15年前,一個浙江小夥子來到上海淘金。幾年時間裡,他先後撐過船、刷過漆,還幫人賣過建材,可是卻始終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為了節約開支,小夥子每天都要去菜場買菜,久而久之,他發現了一個現象:菜攤上的豆腐並不長期固定某一個或幾個品牌,似乎總是有許多新品牌誕生,但沒有一個品牌能做長。小夥子問菜攤老闆到底是怎麼回事,老闆告訴他說,大上海沒有什麼人願意做豆腐賣,因為豆腐太便宜了,所以小豆腐坊的老闆動輒改行去發展別的事業。

  聽了老闆的這番話,小夥子不禁有了辦豆腐坊的想法,覺得賣豆腐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子,因為一塊豆腐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上海有1400萬人口,而且外來人口還源源不斷地擁入,這些人都要吃飯的,如果每100人裡有一個人買豆腐,那就是一筆大生意!

  小夥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裡籌錢,然而當親朋好友聽說他要做豆腐生意時,把頭搖成了撥浪鼓,都不肯借錢給他,他們說:“一個硬幣就成交的小生意,能做成什麼氣候?”許多親友甚至擔心小夥子借了錢之後,根本沒有能力償還。但是小夥子仍舊堅持自己的想法,相信一定能把一個硬幣的生意做成大買賣!

  經過好一番努力,小夥子終於借到了5萬元錢,他拿著這點錢在上海郊區辦了個“清美豆腐坊”。起初因為市場有限,產量並不高,所以只需要他和父母各自騎一輛三輪車就可以了。

  雖然是小生意,但是小夥子卻做得一絲不苟,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寒冬,每天都堅持把半夜剛做好的豆腐送到市區菜場,連春節都不斷貨。有一次,小夥子送豆腐的三輪車在路上壞了,他甚至不惜花200元錢包下一輛小貨車,把豆腐送到了菜攤上,而那一車豆腐總共只能賺120元。

  小夥子的為人漸漸被菜場的攤主們所接受,慢慢地,“清美”豆腐在上海菜場的份額越來越大,找上門來的批發商也越來越多。

  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生意雖然好了一些,但總是不溫不火,小夥子覺得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品牌、拓展市場,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讓自己的品牌更直接面向零售市場。意識到這一點後,小夥子果斷地放棄了批發業務,以優質的產品、勤快的服務、誠信的商德,著手做菜場直營,從100家起步,200家、300家……

  短短几年時間,“清美”豆腐就走進了上海1200家菜場。而“清美豆腐坊”也發展成了一個擁有86條生產線、1萬多名員工的大型的現代化豆製品企業,年產值達10億元!如今,小夥子的豆腐已經佔據了大半個上海市場,上海人每買兩塊豆腐,其中就有一塊是他的“清美”。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小夥子終於把一個硬幣的小生意做成了大買賣,為上海灘又增加了一個商業奇蹟。每每說到自己的成功,小夥子都會感慨地說:“成功沒有學問,更沒有捷徑,堅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唯一利器,只要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前進,就一定能實現理想!”


成功勵志短篇故事
名人成功勵志短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有關成功勵志故事
關於成功勵志故事
有關成功勵志語錄
經典的成功勵志故事範文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16個
鄧亞萍的成功勵志故事_鄧亞萍努力奮鬥的成功故事
勵志的名人文章_名人成功勵志故事
有關勤學勵志故事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精選
有關狼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