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勵志故事短篇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淡定淡定,一起從關於淡定的故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淡定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淡定勵志故事:淡定人生不浮躁
惠子和莊子是好朋友,兩個人感情很好,但是他們的觀點卻經常不一樣,有時在一起討論問題,經常會抬槓。有一次,莊子和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
莊子說:「小魚從容自得地游來游去,這就是魚的快樂呀!」
惠子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完全是可以確定的。」
莊子說:「我們回到問題的原點。一開始你說,『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這句話,實際上是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才問我的呀,現在我回答你,我是在濠水上才知道的。」
這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濠梁之辯,莊子以一個藝術家的閒情逸致去揣測魚兒的快樂,而惠子卻以一個哲學家的嚴謹,去探求事實的真實性。
於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就出現了用「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這句話,來反駁那些胡亂臆斷別人想法的人。
莊子的人生觀裡,對「逍遙」的追求佔了很大的成分,因此他才會從魚悠閒戲水的態度,來判斷魚很快樂,這種根據自己心境來對客觀事物進行主觀臆斷,不是莊子的專利,從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得到。
山川日月,花鳥草蟲原本沒有感情,但人們卻很容易淪為感情的奴隸,用自己的悲喜來感受世界。心情好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看什麼都美;心情糟的時候又「感時花濺淚」,看誰都不順眼。不要隨便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頭上,就像父母教育孩子時,父母給孩子買了新衣服,說這衣服好看舒服,而孩子穿在身上,卻覺得彆扭老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異類之間是很難溝通的,你有你的悲傷,魚有魚的快樂。
一個普通的房子,上班族住了覺得剛好合適,乞丐住了就覺得豪華極了,而給百萬富翁去住的話,又覺得實在太寒酸,沒法住。所以面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感受,我們不能強求別人理解自己。
社會上的某些工作,如清潔工,每天掃垃圾,又髒又累,很多人會認為他們不開心、不快樂。但事實未必,你不是清潔工,就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一個整日加班熬到深夜的人,在旁人看來可能會覺得他好可憐、好辛苦,但如果工作是他的愛好,也享受加班的過程,那麼一切壓力都跟他無關了。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其實即使是魚,也不見得會知道做魚的樂趣。且看世間庸庸大眾,又有多少人懂得做人的樂趣呢?
淡定勵志故事:一定要從容,淡定
在我們身邊,貶低自己或抬高自己的例子,實在很多。所謂的“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也不過是個說法而已。事實上,物盡其用的有多少,人盡其才的又有幾個?
中國文化強調做人要自知。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須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知”是做人的基本底線,有了“自知”,方能“自明”。
著名錶演藝術家英若誠生長在一個大家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一起吃。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藏在餐廳一角的櫃子裡,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剩菜殘湯。
從那以後,他就告誡自己:永遠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人的輕重貴賤,絕不是自己能夠定下標準的。世間智者,無不是能將世事拈於指尖,控於股掌。說起來,不過六個字:拿的起,放的下。審時而拿,度勢而放。平靜謙和,不事張揚,才是最重的分量。
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一生中,需要找到兩個“北”。一個“北”是知道自己是誰?另一個“北”是明瞭自己要去那裡?這兩個“北”都不好找,不過,找不到“北”也不丟人,難過的是一直奔著別人的“北”。
人生也許就是一場找“北”的遊戲,每個人的路徑和出口都不相同。有的家庭,幾根麵條就能撐起熱騰騰的日子;有的家庭,一堆金幣反而把日子過的亂七八糟。
日子,要過給自己看。別人的故事,看看就好;別人的談資,說說就過。適逢其會,是自己的偶得;適我願兮,是自己的幸運。
生活不想遺忘誰,也不一味追捧誰,它把一個人捧上浪尖,也會讓他落入谷底。平凡是一種清淡得讓自己陶醉的人生。洗盡鉛華總比塗脂抹粉來得美。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境地:春播、夏耕、秋獲、冬藏。深吸一口,納盡天地,歲月大可靜好,心事何須煩塵。
淡定勵志故事:淡定面對任何人生的磨難
有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褚時健。
生於1928年的褚時健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曾擔任雲南玉溪人事科科長。31歲時被打成右派,帶著妻子和唯一的女兒下農場參加勞動改造。
結束後,褚時健接手玉溪捲菸廠,出任廠長。當時的玉溪捲菸廠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廠。那年他51歲!
經過褚時健和他的團隊經過18年的努力,把當年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打造成後來亞洲最大的捲菸廠,中國的名牌企業:紅塔山集團。褚時健也成為中國菸草大王,成為了地方財政的支柱,18年的時間共為國家創稅收991億。
而就在褚時健紅透全中國,走到人生巔峰時,在1999年因為經濟問題被判無期徒刑後來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的褚時健已經71歲。
當從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國企紅人,執政了18年的紅塔集團的全國風雲人物一下子變成階下囚,這個人生的打擊可以說是滅頂之災。接下來的打擊對一個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兒早在三年前已經先行入獄,唯一的女兒在獄中自殺身亡。
這場人生的遊戲是何等的殘酷,一般人想到的:此時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晚年遇到這樣的不幸,只能在獄中悲涼的苟延殘喘度過餘生了。
三年後,褚時健因嚴重的糖尿病被保外就醫。經過幾個月的調理,褚時健上了哀勞山種田,後來他承包了2400畝的荒地種橙子。那年他74歲。
王石感慨地說:我得知他保外就醫後,就專程到雲南山區探訪他。他居然承包了2400畝山地種橙子,橙子掛果要6年,他那時已經是75歲的老人了,你想像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著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6年後掛果是什麼情景。所以王石說:人生最大的震憾在哀勞山上!是穿著破圓領衫,戴著大墨鏡,戴著草帽,興致勃勃的談論6年後橙子掛果的75歲褚時健。
6年後,他已經是81歲的高齡。
後來有人問深圳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你最尊敬的企業家是誰?王石沉吟了一下,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不是全球鉅富巴菲特、比爾蓋茨或李嘉誠,也不是房地產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個老人,一個跌倒過並且跌得很慘的人。
這些看起來無法跨越的困難並沒有阻擋褚時健,他帶著妻子進駐荒山,昔日的企業家成為一個地道的農民。幾年的時間,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變成果園,而且他種的冰糖臍橙在雲南1公斤8塊錢你都買不到,原來這些產品一採摘就運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效益驚人。因為褚時健賣的是勵志橙。
王石再去探望褚時健時,他看到了一個面色黝黑但健康開朗的農民老伯伯。他向王石介紹的都是果園、氣溫、果苗的長勢。言談之間,他自然地談到了一個核心的問題:2400畝的荒山如何管理?他使用了以前的方法,採用和果農互利的辦法。他給每棵樹都定了標準,產量上他定個數,說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為太多會影響果子的質量。這樣一來,果農一見到差點兒的果子就主動摘掉,從不以次充好。他制定了激勵機制:一個農民只要任務完成,就能領上4000塊錢,年終獎金2000多塊,一個農民一年能領到一萬多塊錢,一戶三個人,就能收入三四萬塊錢,比到外面打工掙錢還多。
他管理菸廠時,想到菸廠上班的人擠破頭;現在管理果園,想到果園幹活的人也擠破頭。這個已經85歲的老人,把跌倒當成了爬起,面對人生的波瀾,他流過淚,也曾黯然神傷。
現今,經過評估,褚時健的身家又已過億。
他的那種面對任何人生的磨難所展示出來的淡定,讓他作為企業家的氣質和胸懷呼之欲出。
王石說:如果我在他那個年紀遇到挫折,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而是在一個島上,遠離城市,離群獨居。
王石的感慨,褚時健並沒有聽到。他在紅塔集團時帶的三個徒弟,現在已是紅河菸廠、曲靖菸廠、雲南中煙集團的掌門人,對他來說,他在曾經最輝煌時跌倒,但在跌倒後又一次創造神話,這就足夠了。
褚時健這個最富爭議的人物,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
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巴頓將軍
帶有正能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