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感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數學課程標準作為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習評價的指導性檔案,是國家數學教育水平的直接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也是數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通過這次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為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錶”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為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演算法傾向,主張各種演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裡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裡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裡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演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演算法,它是指群體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演算法,而是通過這些演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演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絡。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係,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絡。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遊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資訊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篇2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學習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陳舊觀念,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而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如果在計算課上,討論一道計算題,出現了10種、20多種的演算法,教師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其結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呢?我認為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演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演算法中,有的並不見得有優劣之分。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演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並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演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演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複。總之,一切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

  篇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後,我領悟到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要充分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

  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培養好自身的教學機智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充分根據當時的環境條件,發揮自己的機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發揚教育民主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在教學活動師生是授受關係,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力,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 對學生個別輔導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較難的學習資料,讓他們認識到知識海洋的廣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到成績差的原因,多加關心,使他們的成績提上去。

  在平時要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小學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
禁毒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水利工程測量實習心得感想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分享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感想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感想
關於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