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藥讀後感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讀完魯迅先生的《藥》以後,不難知道在當時的舊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藥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魯迅藥讀後感篇一

  “藥”是一顆沾滿了革命者鮮血的人血饅頭,它醫治不了癆病;“藥”是為了爭取民族光明而犧牲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偉大精神,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饅頭”可以給人溫飽,血腥的“人血”卻令人可怕的不寒而慄。魯迅的《藥》裡的華老栓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迷信地認為這樣的饅頭可以救人一命,不惜把所有的積蓄,替兒子買來人血饅頭,這是一種何等偉大而又無奈的父愛啊。而他的表現在反映其溫厚、樸實的溫情的時候又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充斥著地愚昧、無知和迂腐,這使得本該善良的人、感人的舉動都被烙上了血紅的烙印,讓人不覺有絲絲的反胃。

  親情與現實之間的無奈,封建與進步二者的矛盾,顯示出魯迅先生對於文中那些生活在底層的民眾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更顯示出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失望和迫切想要改變現狀的心境。

  魯迅先生對於中國社會無知生活的不滿和客觀的譴責,在文章中隨處可見。這些生活在舊社會地層的小人物的點滴,使得魯迅先生寫起文章來,除了保有中國人充滿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更有西方人實事求是,忠於現實的理性精神。《藥》這篇文章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狀,也是一篇倡導革命的文章,魯迅在文中急於喚醒沉睡多年的中國百姓被禁錮的心靈。

  魯迅藥讀後感篇二

  這個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其中一篇《藥》第一次看的時候很詫異,也不是很懂,一共讀了五遍,才基本理解了,也有了一些感想。

  《藥》主要寫了老栓夫婦的兒子得了一種病——“癆病”,在那時是難一治好的。他們就聽信別人的謠傳,夜裡託人高價買來了一種藥“人血饅頭”***當時都認為吃了沾有別的孩子血的饅頭,就可以延長自己孩子的生命***,然後滿懷希望地讓兒子小栓吃了這特殊的藥,可結果兒子小栓還是死了。後來,母親去兒子的墳頭,碰見了隔壁墳也有一個母親給兒子上墳,她並不知道隔壁墳埋著的就是死後血被用來做人血饅頭的小孩。

  說實話,剛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有點害怕,也有很多疑問。有病為什麼不去醫院看呢?還有就是那個被用來做人血饅頭的孩子只不過偷了一點東西,怎麼大人就把他打死了?後來我又認真看了幾遍,還和媽媽進行了討論,明白了那個時候封建迷信和科學落後使人很愚昧,魯迅先生用譏諷的語言、用簡單的一個“藥”字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故事中有一段描寫讓人害怕和震驚:“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另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血竟還一點一點地在往下滴著……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封建社會的無知和一些所謂的禮教是致人於死地的原因,魯迅覺得真正醫好的藥,不是什麼人血饅頭,是人們需要有抗爭的精神。

  魯迅藥讀後感篇三

  讀完魯迅先生的《藥》以後,不難知道在當時的舊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那些人都生活在一種似人非人的世界裡,但是他們卻一直的這樣生活,翻版著一個個前人的身影,一個個以前發生過的,卻又在不斷髮生的故事,難道說吃下那帶著革命者一點剛勁滋味的血饅頭,就能拯救一切?或許在今天我們可以把病治好,但在沒有現在醫療條件這麼好的情況下,一個血饅頭做了什麼呢?小栓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饅頭是吃的東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就成了仙藥嗎?可能現在看來那是盲目的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個時候,辛亥革命時,雖然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還是沒有解放。他們還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

  夏瑜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大眾卻不支援他。他講革命道理,人們“感到氣憤”;他挨牢頭打,人們幸災樂禍;他說阿義“可憐”,人們說他“瘋了”,他被殺害,人們“潮加”一般地去看熱鬧。“華夏”本是一家人那!夏瑜應該依靠老栓卻沒有,老栓應該支援夏瑜卻沒有;流血的不知道為誰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誰的血。以互不關心為始,以同歸為盡為終。魯迅先生通過夏瑜這一角色,表達出同情。讚美,也表達出當時民眾的落後愚昧,統治者的凶狠殘忍。同時也一語雙關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沒有獲得群眾的大力支援,但文中在清明節墳頭出現的花環,說明革命者仍然在懷念他,革命火種還沒有?——也不會被撲滅。它在黑暗中給人以希望。

  有很多人說華老栓夫婦麻木但是愛子,我認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館中忙碌了大半輩子,勤勤懇懇地勞動,為兒子治病而省吃儉用。為兒子治病掏出積攢多年的洋錢,就只換取了幾個人血饅頭,愚昧落後的表現!試想一下如果華家有好幾個兒子,小栓生了病,那麼華老栓還會如此盡力嗎?恐怕不然,他費盡心思為兒子治病,恐怕是因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道德吧!為了華氏的香火,他們不惜一功代價,甚至用別人兒子的命來“移植”,與其說華老栓夫婦所作所為是對兒子的愛,不如說是對華氏祖宗的“孝”,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身上還未散去的封建之氣。

  《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說,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的是為誰,卻還要因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可悲又可嘆!
 

魯迅白光讀後感
夏侯惇真實死因是什麼
相關知識
魯迅藥讀後感精選
魯迅作品讀後感精選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精選
魯迅小說讀後感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精選範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精選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精選
百年孤獨讀後感精選兩篇優秀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