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教學論文
在教育學教學中,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學習目的和意義有正確的認識,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為誰學習,從而把自主的學習和前途理想聯絡起來,以此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在教育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摘要:教育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自覺學習等能力。學生在嚴密指導下,在填鴨灌輸的擠壓下,缺乏自主性學習的時空,沒有思考、探索問題的餘地,學習氣氛沉悶,積極主動思考的意識不強,因而自主性學習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養。
關鍵詞:教育學教學,自主性學習
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學生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教育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自覺學習等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質量地提高,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在傳統的教育學課教學中,多以教師的講為中心,過多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出現了“教師一言堂,學生懶洋洋”的現象,教學偏重於“學會”某個知識點,記住某個知識點,而忽略“會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在嚴密指導下,在填鴨灌輸的擠壓下,缺乏自主性學習的時空,沒有思考、探索問題的餘地,學習氣氛沉悶,積極主動思考的意識不強,因而自主性學習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養。
因此,教師應積極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業務水平,精心優化教育學教學,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麼,在教育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呢?下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在動力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它表現為學習志向和願望,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在推動力。龐維國博士曾說過:“內在學習動機是評判學習是否自主的一條重要依據。。在沒有外部壓力或要求情況下,學生如果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就不可能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啟動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教育學教學中,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學習目的和意義有正確的認識,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為誰學習,從而把自主的學習和前途理想聯絡起來,以此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把自己的志向和學習目標轉化為強烈的學習動力。
內在的學習動機其初級形式就是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去構築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相反,學生對某一學科厭學,主要原因是他對學習的過程和所學的內容沒有興趣。然而,要使學生對學習有濃厚興趣,有賴於教師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激發和培養。全國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如果你一堂課上得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興趣,學得生動活潑而愉快,那麼,你就是要他不要學,他也是欲罷不能。”因此,作為教育學教師,必須根據教育學本門學科的特點,苦練本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以情趣橫溢、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漫畫激趣。漫畫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具有直觀、形象、生動,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因此,把漫畫引入教育學課教學,能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奧問題淺顯化,同時也能發人深思,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又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對教育學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教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內容時,向學生出示了漫畫《放假了》,該漫畫包括了什麼寓意,給人什麼啟示,讓學生思考。學生對該漫畫很感興趣,他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接著教師點題,該漫畫將“學校”和“家庭”比喻為禁錮學生天性的兩個牢籠,提示了應試教育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上大學和只關注智育***等弊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要注重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名言警句激趣。。要使教育學理論課讓學生想學、樂學並非易事,它要求教師應有濃厚的知識底蘊,掌握課堂藝術,因勢利導和駕馭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如何使學生從不學到想學,從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呢?筆者認為,可把理論教學與名言警句有機結合起來學習。名言警句淺顯易懂,詼諧幽默,既高度精煉,又極易觸動人的心靈,也可激化人們的思維,簡單的大白話裡有取之不盡絕不簡單的大道理。教育學是門理論強的課程,抽象枯燥難以理解,它需要各種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例項和人性化的引導,在教育學教學中,教師能巧用名言警句,則能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易於理解,並悟出道理,從而激發學生對教育學課的熱愛之情,喚起他們對教育學科的濃厚興趣。如:講授“歷史上不同的兒童發展觀”時,引用了“名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南人善泳,北人善騎”等名句;講授“教師勞動的特點”時,引用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名句;講授“教學原則”時,引用了“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複習是學習之母”等名句;講授“德育的方法”時,引用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名句;講授“教師素質”時,引用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等名句。總之,在教育學教學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教師如能恰當運用,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育學課還可採用多種激趣手段,如直觀形象的錄影,引人入勝的故事等融入到教學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必要
長期以來,人們常將“全面發展”同“個性發展”對立起來,認識只有全面發展,才是好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萬物莫不相異,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300名學生就會有300種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成百上千的學生,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文化基礎各不相同,如有的學生因文化基礎差,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下層而產生厭學情緒,但是,他們對音樂、體育、藝術卻十分愛好,常活躍在學校的音樂室、操場、圖書室中,在某些方面較有特長。發展心理學家哈沃德·加涅認為,人的智力並不侷限於學校教育所注重的邏輯與語言技能。有的兒童以音樂天賦出眾,有的以超常的空間想象力見長,有的則體育運動素質超群,還有人更善於人際交往等。因此,面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求教育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差異性這一實際出發,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來開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的優勢差異。誠然,學生的愛好、興趣、個性、特長只有受到充分尊重的條件下,在寬鬆而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才會心情舒暢,積極開發能力,使個性特長得到更好地發展。
三、實行課堂討論教學,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討論法就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集體中相互交流小組的觀點或個人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課堂講座的形式有多樣性,既有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討論,生生互動,也有師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討論教學法的特點是以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得知識,在學習中真正處於主體地位。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授受者,而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討論教學法在教育學課中的運用對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創新能力地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實行課堂討論,改變了學生單純、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從教師的“滿堂灌”中解脫出來,留給學生更多餘地,讓他們自己去醞釀、思考、研討一個課題或問題,並彼此交流,從而加深對含糊和複雜問題的理解。筆者在講授“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方法”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論題:怎樣面對特別搗蛋的孩子?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課堂一時活躍起來,各抒已見,討論熱烈。然後各組推出代表發言,交流看法。綜合如下:有的學生認為導致孩子搗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班主任應先分析原因,後再對症下藥;有的學生認為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的心理需求,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對待搗蛋的孩子,首先應以表揚為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然後再以點帶面,用表揚激發起這類孩子的上進心;有的學生認為面對搗蛋的孩子,如經常採取硬碰硬的方法,只會加大師生間的隔閡,增加敵視成份,彼此傷害對方,教師應尊重孩子,能容忍孩子的過錯,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有的學生認為面對搗蛋的孩子,不要期望通過一次談心、搞一次活動,給他一次機會就能使他有天翻地覆地變化,應從長計議;有的學生認為班主任應有愛心與耐心等。最後由教師歸納小結。組織這種形式的課堂討論,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讓每位學生都加入到討論之中,使課堂真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打破沉悶,克服教育學課那種枯燥乏味,由教師一手扮演的單一教學模式,也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單一到多元,從被動發展到主動,為課堂教學營造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因此,課堂討論法是一種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學習方法。
四、實行開放性教學,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客觀要求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不拘於傳統的、固定的或單一封閉的模式,而是要衝破學科、課堂和書本的侷限,實行思維方式和教學途徑的多元化。教育學課的傳統教學是一種封閉式、保守性的教學模式,雖有利於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但也存在種種弊端。主要表現為:過分強調書本知識,教學只侷限於課堂和書本知識,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行為自由,也抑制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教育學課的開放性教學,將會給學生提供自主性學習的廣闊空間和渠道,學生可衝破教育學課堂和學科的侷限,能自主地、能動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研究性學習,廣泛參加社會實踐,網上的學習活動等等,其中,備受當前國內外教育界普遍關注和倡導的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程,自主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形式,它強調的是開放性學習特點,具有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所選的課題,可以是理論性較強、需要邏輯推斷以闡明的問題,也可以是實踐性較強、需要進行科學實驗才能解決的課題;可以是與當前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性較強的課題,也可以是需要進行調查、實驗、理論分析等綜合研究的課程。如筆者曾指導學生分成若干個研究小組,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確定研究課題,有《新環境下如何備好課》、《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小學班級德育工作現狀的調查》等等。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表現了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報刊、雜誌、書籍和利用網際網路收集資料,實地採訪,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整合分析,使認識得到昇華,最後撰寫了論文和調查報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和評價。學生有這樣的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使他們學會合作、學會蒐集資料、實際操作、資料統計、計算機運用等綜合方法和技能。也感受到研究過程的樂趣,擴大了視野,拓寬了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寫作水平。可見,實行開放性教學,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客觀要求,也是學生創新素質得以培養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總之,在教育學課教學中優化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處方性學習和培養創新能力,是深化教育學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識經濟社會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要求。現代教育要教會學生終身學習所需要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能在畢業後運用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去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成為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濟、勞凱聲、檀傳寶主編《小學教育學》。
2、郭德俊主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3、《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淺析賞識教育寓於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