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嶽傳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楊維嶽傳出自戴名世《南山集》,楊維嶽傳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感情和反清立場,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楊維嶽傳文言文閱讀材料原文
楊維嶽傳
戴名世
楊維嶽,字五奠,一字伯峻,廬州巢縣人也。生而孝謹,好讀書,毅然自守以正。嘗以文見知於郡守,一日往謁,適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維嶽為代請,可得金數百。維嶽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當罪,而維嶽受其金,則不祥;使此人當罪,以維嶽故貰之,是以私愛而撓公法也。維嶽兢兢自守,懼無以報德,豈敢以是為公累。”郡守以是益敬重之。嘗讀書至忠孝大節,往往三複流涕。慕文文山之為人也,畫像以祀之。
崇禎中,陝西盜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撫淮揚,維嶽曰:“此當代偉人也,不可以不見。”乃徒步詣軍門往謁,可法故好士,一見奇之。居無何,寇益急,詔天下勤王。時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書,尚書以府庫虛耗,軍資竭,兵不得出,傳檄諭天下捐貲救國。維嶽捧檄泣曰:“國事如此,吾何以家為!”即毀家以為士民倡,而人皆無應者。
崇禎十七年,上崩於煤山,維嶽聞之,北面痛哭,累晝夜不能寢食。時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為弘光元年。維嶽條列時務十三事,上陳當事。未一歲,北兵渡江,京師潰,而史可法以大學士督師揚州,城破死之。維嶽泣曰:“國家養士三百年,以身殉國,奈何獨一史公?”於是設史公位,為文祭之而哭於庭。家人進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飲酒,亦卻之,曰:“踐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膠庠之澤,今值國事如此,飲食能下嚥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髮,維嶽不肯。人謂:“先生曷避諸?”維嶽曰:“避將何之,吾死耳!”其子對之泣,維嶽曰:“小子!吾生平讀書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義不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來勸慰,偃臥唯唯而已。搜先人遺文,付其子曰:“當謹守之。”乃作《不髭永訣之辭》以見志。凡不食七日,整衣冠詣先世神主前,再拜入室,氣息僅存。人來觀者益眾,忽張目視其子曰:“前日見志之語,慎毋以示世也。”頃之遂卒。是歲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六。聞者莫不為之流涕,私諡為文烈公。
***節選自《戴名世集》,有刪改***
楊維嶽傳文言文閱讀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適富民有犯法者 適:恰巧
B、郡守以是益敬重之 益:利益
C、乃徒步詣軍門往謁 詣:前往
D、今值國事如此 值:遇到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嘗以文見知於郡守 若亡鄭有益於君
B、而史可法以大學士督師揚州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C、為文祭之而哭於庭 則群聚而笑之
D、聞者莫不為之流涕 今者項莊拔劍舞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楊維嶽生性謹慎,恪守忠孝節義;他喜愛讀書,曾因自己的文章和不為錢財所動的品格而深獲當地郡守的敬重。
B、一向崇敬文天祥為人的楊維嶽,仰慕同時代的名臣史可法;當史可法傳檄天下捐資救國時,他毀家紓難以響應。
C、獲悉福王世子在南京即位的訊息,楊維嶽曾上書朝廷貢獻救國計策;得知史可法壯烈殉國後,楊維嶽痛不欲生。
D、清兵到達下令剃髮時,楊維嶽拒絕接受;他不躲避災難,選擇絕食而死,可見他已經不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了。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使此人當罪,以維嶽故貰之,是以私愛而撓公法也。***5分***
***2***維嶽捧檄泣曰:“國事如此,吾何以家為!”***5分***
楊維嶽傳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4、B***益:更加。***
5、C***C項“之”,代詞,他。A項,介詞,被/介詞,對;B項,介詞,憑藉/連詞,因為;D項,“者”字結構,“……的人”/狀語標誌的語氣助詞,無義。***
6、D***錯在“可見他已經不能順應歷史了”,應該是他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情操的表現。***
7、***1***如果這個人應當治罪,因為我楊維嶽的緣故而赦免了他,那麼這就是因為郡守偏愛而歪曲了國家法律。***通順1分,“使”“貰”“私愛”“撓”各1分***
***2***楊維嶽手捧檄文哭著說:“國家形勢已經像這樣糟糕了,我為什麼還要眷顧著家呢!”***通順1分,“檄”“事”“何以”“家”各1分***
楊維嶽傳文言文參考譯文
楊維嶽,字五奠,另一個字叫伯峻,是廬州巢縣人。他生性孝敬而為人謹慎,喜愛讀書,堅定地用正道來自我恪守。他曾經因為文章緣故而被郡守親善,有一天他前去拜訪,恰巧有一個富人犯了法,郡守指使楊維嶽替富人代為求情,可以得到富人幾百兩金子的回報。楊維嶽說:“犯罪了自然有國家法律處置,如果這個人不應當治罪,那麼我楊維嶽接受了他的金子就不吉祥;如果這個人應當治罪,因為我楊維嶽的緣故而赦免了他,那麼這就是因為郡守偏愛而歪曲了國家法律。楊維嶽一向小心謹慎地恪守道義,還怕沒有用來報答郡守恩德的辦法,我還敢因為這金子而成為您的累贅。”郡守因此而更加敬重他。他讀書曾經遇到忠孝節義的人事,來來回回看著多次流淚。他仰慕文天祥的為人,畫著文天祥的像來祭祀。
崇禎年間,陝西一帶盜賊群起,都御史史可法巡視安撫淮揚一帶,楊維嶽說:“這人是當今時代的偉人啊,我不能夠不拜見他。”於是他就步行前往軍營門口去拜見,史可法本來就喜愛士人,一看見他就感到驚異。過不多久,盜賊進犯京城更加緊急,朝廷下令各地軍隊前來救援。當時史可法已經被授予南京兵部尚書職務,他因國庫錢財消耗殆盡,軍用物資枯竭,軍隊不能出動的緣故,向各地傳遞檄文號召人民捐錢救國。楊維嶽手捧檄文哭著說:“國家形勢已經像這樣糟糕了,我為什麼還要眷顧著家呢!”他馬上捐獻家產,用這種方式來做士民表率,可是人們都沒有響應。
崇禎十七年,皇上在北京煤山駕崩,楊維嶽聽到這訊息,向北痛哭流涕,好多個晝夜都不吃飯睡覺。當時世子福王在南京即位,把下一年年號改做弘光元年。楊維嶽逐條列舉了十三種挽救時局的緊急策略,向朝廷執政者陳述。不到一年,北方清兵渡過了長江,南京城人開始大潰逃,可是史可法卻憑著大學士的身份在揚州統率軍隊,城池被攻破後壯烈殉國。楊維嶽哭著說:“國家養士那麼多年,用自己生命來殉國的人,怎麼只有一個史公?”於是就在家裡設定史公的牌位,寫文章祭奠他並且在庭院裡痛哭。家人送稀飯給他吃,他指使他們拿走,平常喜歡喝酒,現在也撤去了,說:“踏著土地就想到了大禹的功勞,吃著糧食就想到后稷的恩惠。我家世代蒙受贍養教化的恩惠,現在國家形勢像這樣,吃喝能下嚥喉嗎?”過了三天,北方清兵到達了,下令老百姓剃頭髮,楊維嶽不願意。有人說:“先生怎麼躲避他們呢?”楊維嶽說:“將到什麼地方去躲避,我死罷了!”他的兒子對著他哭,楊維嶽說:“小子!我平生讀書為什麼事,假如苟且保全性命僥倖地活著,那本著大義原則我是不願做的。我現在能死得其所,你小子哭什麼呢?”有人前來勸慰,他倒臥在床只是隨口應付而已。他找到了先人遺留下來的文章,交付給兒子說:“一定要小心謹慎地保管好它們。”於是就寫了首《不髡永訣之辭》來表達心志。總共七天不吃飯,然後整理好衣帽走到祖先的牌位前,兩次跪拜後進入房間,氣息奄奄。前來看的人更加多了,他忽然睜開眼睛看著他兒子說:“往日我寫的表達心志的話語,千萬不要把它們拿出來給人看。”過一會兒就去世了。這年是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他五十六歲。聽說的人沒有不為他流淚,私下裡稱他為文烈公。
中國畫的寫意精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