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育中審美素養的培養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學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物件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審美素養的培養的方法:學生與動手相結合

  首先,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的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

  其次,美術欣賞不能在孤立隔絕的狀態下進行,必須在一種互動交流的情景裡進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審美觀,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欣賞教學要善於藉助繪畫和工藝等美術實踐的“外力”。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幾種策略:在欣賞時安排操作活動。

  如在二年級“頭飾設計”一課中,就可以在課前準備大量的頭飾範作,在揭示課題後展示這些範作,並且把作品發放到每個孩子的手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親手拿到各種各樣的頭飾,觀察並分析製作過程,同時又是一個欣賞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之後,緊接著下一步的多媒體展示,通過對各種用途、樣式的作品欣賞,拓展孩子的視野,瞭解頭飾的歷史、文化及用途,讓孩子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審美素養。這樣就讓欣賞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不是空洞的看,在學習技法的基礎上保持對美術濃厚的興趣。

  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都可以穿插欣賞的部分。如:課前引入時利用欣賞教學激發興趣。課中插入欣賞部分,幫助學習。課後拓展部分加入,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明示知識的發展方向,誘發學生長久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審美素養的培養的方法:欣賞感知藝術的魅力

  審美是教育的主題,它貫穿於全套美術教材之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固定格式,每課中都有必要欣賞。審美學習是在教室的指導啟發下,孩子對美術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的認識,通過對過程的欣賞後加以評述,從建立新審美意識到形成審美理解,最後成為審美表現。

  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視覺感官發揮著重要的審美功能,但僅僅從視覺感知經驗出發是遠遠不夠的,恰當的輔助以其他感官,如聽覺、觸覺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等等,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美的興趣,加深對審美物件的感知體驗,增強學生視覺審美感受能力。如低年級的小朋友認識線,在瞭解繪畫中的線條之前,我安排他們先摸一摸生活中能夠找到的線:毛線、鐵絲、麻繩、柳條、頭髮……讓孩子親身體驗這些線條的直曲、質感。

  另外還可以在課中插入優美的音樂,感受一下曲調的線條。看小雨、彩虹等自然界中的線條。既可以讓學生多方面感知線條,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形成,充分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間。

  人的審美過程是從審美感受開始的,經過審美判斷、審美理解、審美創造的環節,由感性到理性,因此,我認為小學美術欣賞課要真正通過學生的審美素養,不是教師在講臺上口乾舌燥的對藝術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進行介紹,或用幻燈機不停地放映這種藝術品就能解決的,在欣賞課中應以欣賞為線索,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體現自主性,使孩子在享受美中理解美,在美的享受中獲取審美方法、經驗,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讓學生能對藝術作品產生審美認同,那才是欣賞的真正開始,才是審美素養提高的真正開始!

  審美素養的培養的方法:融入課堂審美感覺

  孩子們在欣賞過程中,往往對強烈的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春天的色彩》一課中,鮮明亮麗的色彩使他們感到喜悅,從而以忘我的狀態在紙上盡情揮灑,但孩子們在興奮的同時,也會忽略畫中的細節。

  《靠墊的設計》中孩子們常把邊緣忽略不計,他們只憑第一印象和感覺來欣賞作品,無意識性強,同時也只憑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事物。《我們的社群》是農村的孩子很難描繪出來的,所以,我在授課時有意識的把“社群”改為孩子們熟知的“村莊”。這樣更接近孩子的認知水平。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會選擇一些自己愛好的作品,從而追求“純藝術”,忽略了孩子的已有知識水平和欣賞的心裡傾向,因此,在孩子的欣賞題材和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選擇和他們生活實際貼近,與他們的欣賞水平接近,能激發興趣的作品。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欣賞的內容要富有兒童情趣、易於被接受和理解的作品。

  1、課前對所選的作品要進行精心挑選、分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去挑選作品。

  2、對所選的作品進行兒童化的處理、加工。

  3、選擇孩子們的作品作為補充材料。

  4、注意引導學生對細節的觀察

小學美術教育中審美素養的培養
怎麼提升美術教師教學能力的建議
相關知識
小學美術教育中審美素養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育中審美素養的培養
美術教育中唯美因素的作用和意義
論數學思維教育與創造能力的培養
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
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功能
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育中觀念的錯誤及措施
小學美術教育中美學情操的培養
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計劃格式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