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反思總結
《一面》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描寫魯迅的第三篇文章。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作者——一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深情回憶,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一面》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此文寫的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抒發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教學此課我從兩方面入手使學生體會“一面”內涵。一是魯迅外貌,使學生體會魯迅“瘦”的特點;二是魯迅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對青年關心。教學中我按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進行,誰知課堂上意外發現學生對“關心青年”體會得不到位,課下我認真進行了反思,發覺課堂上學生的反常表現與我的教學設計有關係。於是便把課堂採用的教學簡案和反思後的教學設計提供給大家,希望能拋磚引玉。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緻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課文中對魯迅的外貌描寫,讓學生搞清楚為什麼每次的描寫都不一樣,魯迅的外貌能說明什麼,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魯迅是怎樣一個人。
篇2
《一面》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區域性,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
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3
《一面》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描寫魯迅的第三篇文章。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作者——一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深情回憶,飽含著作者對魯迅的崇敬、愛戴之情。文章敘事具體,文筆細緻,尤其是對魯迅外貌、神態上的特點反覆描摹,映襯出魯迅憂國憂民的民族氣節和為國為民的廣袤情懷,表現出作者對魯迅的深刻印象和無限追思。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學習本課時,目標定位在體會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同時,學習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學習伊始,先由學生參照連結語中的提示充分地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交流時基礎不好的孩子不善於歸納,不善言辭,老師沒有著急,又叫一名學習好的學生起來彙報,這名學生能從文字中提取資訊,並有效回答,使教學流暢進行。接著教師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在作者眼裡魯迅是個怎樣的人,並進行批註。
當學生思維深入、思考成熟時,教師讓學生交流,學生能找出三處重點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體會他的“瘦”,感悟魯迅置健康與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能通過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出魯迅先生對進步青年的關心。但文中一些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詞語學生找得不太好,學習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無法領悟文字裡所蘊涵的那種凝重的感情。但我想文字的理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能領悟的東西,不能強求孩子們也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理解的。
課前設計時,教師想注重朗讀,讀悟結合,但由於學生彙報耽誤時間較多,朗讀訓練進行的較少。但不管怎樣,本節課學生在文章內容、表達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領域還是有收穫的。課下我認真進行了反思,課堂中的失誤主要是學生預習不到位,教師調控不靈活,教師平時對文字自我解讀較多,而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較少,使學生對知識不能內化,當學生“運用方法自己讀懂文章”時,就高耗低效。
一面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