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閱讀題是泉州中考語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大家提高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泉州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①梅貽琦是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在他長達47年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是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集中體現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並以此指導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從而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豐碩成果,這些思想是一筆寶貴的應該加以繼承和借鑑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後人加以吸收、總結、研究和珍藏。同時,他令人稱道的人格魅力和品德氣質以及個人修養,都反映出近代中西兩種異質文化之間在人格方面有機、完美、和諧的融合統一。

  ②從清華大學到西南聯大,梅貽琦的教育思想是變化的,他在西南聯大時期發表的《大學一解》中,體現了梅貽琦教育思想定型之後的核心觀念。梅貽琦認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③梅貽琦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許多人對“大師”有片面的理解,僅看到學問的一面,而梅貽琦講的“大師”則是學問道德都好的楷模。他說,老師不但要“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鍊和情緒裁節”樹立榜樣。為此,他提出了“從遊”這一生動的比喻,以老師為大魚,學生為小魚。認為“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種以教師的高尚品行和淵博學識來自然地引導學生,達到“不為而成”的觀點,就是著名的“從遊論”。

  ④梅貽琦針對當時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專才不重通才,重實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針,首先提出了“通才教育”的觀念。這種“通才教育”並非西方的簡單搬移,而是一種以中國古代儒家“大學”教育思想為基礎,博採近代中外大學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獨立性的思想體系。梅貽琦認為,大學應該著眼於對學生“人格”的全面培養,至少應該有知、情、志三個方面。大學階段的直接培養目標應該是“通才”,不應該也不可能負擔起直接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專才”的任務,而大學應著眼於為學生們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訓練。

  ⑤清華大學一向重視體育,並把體育作為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這與梅貽琦的倡導很有關係,他認為這是學生“養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高尚人格具體體現在“團體精神”、“急功好義”、“遵守紀律”上,要借團體的運動“去練習捨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並在學籍管理上明確規定“體育不及格,不得畢業”。這些十分值得我們借鑑與深思。1928年,梅貽琦還是教務長的時候,就曾明確告訴學生:“須知體育之目標,不單是造就幾個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選手,不單是要得若干銀盾、錦標;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說在此之上,還有發展全人格的一個目標”。1934年,已經擔任校長的梅貽琦對自己的學生說:今天我們提倡體育,不僅是為了鍛鍊個人的身體,更是為了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們要借團體專案,去練習“捨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他還說,體育比賽的目的不在於能不能取勝,而在於是不是各盡其能,能否使本隊團結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現。在體育比賽中,“勝固大佳,敗亦無愧”。假如在比賽之前,有人因為沒有取勝的可能就放棄比賽,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他忘記了在團體中應盡的任務。

  ⑥群育則是梅貽琦德育觀中有特色的部分,這源於他對人類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他說:“文明人類之生活,不外兩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與眾‘己’所構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進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則地無中外,時無古今,無往而不可通也。”

  ⑦在《大學一解》中,梅貽琦著重論述了學術自由在大學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這也是他們那一代的教育家們的共識,1945年11月5日,梅貽琦在日記中寫到:“對於學校時局則以為應該追隨蔡元培先生‘相容幷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日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此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正應於此注意也。”

  泉州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梅貽琦所提倡的“德、智、體、美、群”的“五育”主張,繼承和發展了蔡元培教育思想,反映出梅貽琦與近代中西兩種異質文化之間在人格方面有機、完美、和諧的融合統一。

  B.梅貽琦的“通才教育”,認為大學階段的直接培養目標應該是“通才”,大學應該著眼於對學生“人格”的全面培養,至少應有知、情、志三個方面,為學生們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訓練。

  C. 梅貽琦一向重視體育,把德育作為體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他認為,體育是養成“團體精神、急功好義、遵守紀律”等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可以練習“捨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

  D. 群育是梅貽琦的德育觀中有特色的部分,群育的作用是使“群”中之“己”與眾“己”所構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可以“地無中外,時無古今,無往而不可通也”。

  E.在《大學一解》中,梅貽琦論述了學術自由在大學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表達了他們那一代的教育家們的共識,認為只有以“相容幷包”的態度,才能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

  ***2***作為清華的“終身校長”,梅貽琦在教育上有哪些突出的見解?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3***梅貽琦的“從遊論”是怎樣闡述“學校、教師、學生”三者關係的?請簡要分析。***6分***

  ***4***為什麼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請結合材料和現實,談談你的理解。***8分***

  泉州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答案:D,3分; B,2分;C,1分;A,不是“‘五育’主張反映出……”,原文意思是梅貽琦的“人格魅力和品德氣質以及個人修養反映出……”; C,“梅貽琦一向重視體育,並把德育作為體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不確切,原文是“清華大學一向重視體育,並把體育作為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E. “只有……才……”錯,原文是梅貽琦認為“應該追隨蔡元培先生‘相容幷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

  ***2***答案:①學校應該 “五育”並重,並以此指導教育工作;②認為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③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群育”主張;④提出了著名的“從遊論”;⑤首倡“通才教育”;⑥在體育中要注重培養“團體精神”、“急功好義”、“遵守紀律”之精神和主張學術自由。***每點1分,答對6點滿分***

  ***3***答案:①“從遊論”把學校比喻成一池清水,形象地說明了學校是獲取知識的場所;②把老師和學生比喻成大小之魚,形象地說明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③把教師的“教”比喻為“導遊”,像大魚一樣在前面引導地“遊”,學生的“學”比喻為“從遊”,像小魚一樣跟在老師後面“遊”形象地說明了“師與生、教與學”之間關係。***三點,每點2分***

  ***4***答案要點:①大學之“大”的標準是什麼?即“所謂大學者……”的本義。可扣住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來表述;***2分***②大師之“大”的標準是什麼?可扣住本文的學問的楷模和道德的楷模兩個方面來表述;***2分***③大師的作用是什麼?可結合材料和現實,以梅貽琦為例,聯絡本文和兩則連結材料,扣住大學的培養目標和大師在大學的培養目標方面所具有的關鍵作用來表述。***4分***

讀草房子有感初中作文
八年級語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泉州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泉州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杭州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蘇州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附答案
鄭州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酒泉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山東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佛山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唐山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天津中考語文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