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學習語文文言文,掌握好知識點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分享的詳細內容,希望你喜歡!
與朱元思書
1、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解題:“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餘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就像置身於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釋重點詞。①風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附於數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光景”“左右”。 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9***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10***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裡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11***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12***相鳴:互相和鳴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15***經倫:籌劃、治理。***16***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17***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18***猶: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見:同“現”,顯現,顯露。 ***21***縹碧:青白色。***看課後註釋***
3、中心:.《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富春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自然風光,抒發了熱愛家鄉山川,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一種清高隱逸之情。表現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也是本文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4、結構和內容分析:
A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第二段 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
第三段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裡,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B、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找出這兩方面入手圈出寫得好的字詞句,並談談好在何處。
從視覺來寫:
①“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而且將富春江放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來描寫,就勾勒出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境界。
②“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中的一個“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時令特徵,也寫出了人的主觀感受。
***4***“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江的兩岸崇山峻嶺,高聳人云的雄奇景色;“競”“爭”二字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從聽覺來寫: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交待江遊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抓住“清”和“急”的特點,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C、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D、寫作特色.
⑴ 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E、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先總後分。
F、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
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G、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
“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
“游魚”寫江水之淨。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陰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H、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麼?
聽到的是歡快的聲音,它們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
K、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L、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理解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5.結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
***1***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句中表現作者對自由的渴望;
***2***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中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
***3***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句中表現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重點***
6、 理解背誦。按要求寫出句子。
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從流漂盪,任意東西***
總的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總領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寫聽覺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對偶句***
寫山“奇”的句子: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三峽》一文中那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7、重點句翻譯。
①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煙霧全部消散盡淨,晴空和青山呈現同樣顏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湧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 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⑥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⑦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8、欣賞。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
9 、討論。“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對這裡的山水的總的評價,試根據作者的描寫,分析這裡的山“奇”在何處?答:奇在“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連用“負、竟、軒、邈、爭、指”等字,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寫活了,似乎仍在生成變化中,其次寫山中各種聲音,簡直是一隻自然交響曲,使人感到山間處處
10、根據意思寫句子:
A.總領全文的句子是: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句子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描寫水之“異”的句子: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描寫山之“奇”的句子: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D.從聽覺寫泉響、鳥鳴、蟬叫、猿啼兩組對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E.觸景生情句,愛慕自然,鄙棄名利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看了還看:
人教版八年級上數學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