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少年王勃在簡單匯入後,讓學生說說“王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孩子們很快用“很有才氣”來概括。在讓學生板書後,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字的研讀。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的特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情景教學貫穿與始終。
首先,在學生理請一.二自然段的文脈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邀請的場面,並進行評議,不僅使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創編語言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對語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時再指導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通過朗讀.表演.評議,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氣,體會到了當場寫作的難度,為激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鋪墊。
接下來我出示插圖中顯示的畫面,王勃站在藤王閣上,仔細觀察著什麼美景呢?創設情景,使學生在賞景中體會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秋之深遠,然後讓學生把眼前之景用語言表達出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賞景與說話,學生便如身臨其境,心有感悟。這時再讓學生用心的讀,讀得美如其景。同時,生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愉快,用自己的朗讀盡情地抒發著字裡行間蘊涵的情感。
同時在教學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我把古文與今文對應結合,突破了理解古詩的難點,同時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第三段結尾的省略號這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課外,豐富想象能力。同時在輕讀〈〈藤王閣序〉〉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讀後再說說為什麼這麼讀,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的能力。隨後的相互評價更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特別是對“胸有成竹”.“筆走如飛”這三個成語的理解產生了質的飛躍,使他們深深感到課文用詞的準確.精妙,並從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才智過人。接下來再請學生們思考從王勃身上你學到了什麼?通過這一環節,引領學生感悟人物思想內涵,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寫作方法,將情感態度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文道統一的思想。
最後總結課文,遷徙運用,根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用自己的話,描繪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寫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寫片段。通過這一總結延伸,把學生領到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發展個性的廣闊天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樹立大教育的觀點,走出課堂,以課內促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範文二
在簡單匯入後,讓學生說說“王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孩子們很快用“很有才氣”來概括。在讓學生板書後,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字的研讀。
進入研讀階段,孩子的表現漸入佳境。孩子們對文字的理解還是很深刻的,他們的發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從‘聽說’這個詞,我可以體會到兩個意思:1、王勃確實很有才華,要不他的名氣是不會傳到閻都督的耳裡的;2、從這個詞也能看出,閻都督可能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吧,他沒有親自領略王勃的才華,所以想借此機會來領略一下吧!”
“我看閻都督有點半信半疑,畢竟僅僅是聽說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點,還是‘疑’多一點?”我追問到。
“應該是‘信’多一點,否則他就不會‘邀請他也來參加’了!”一個孩子接著話茬說。
“我覺得他或許還有想讓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臉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聽說”兩個字,居然被孩子們咀嚼出這麼多的內容來,是我課前根本沒想到的。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寫諸位客人的表現,課前我是很擔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筆的妙處的。但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依舊讓我“吃驚”。
“這樣寫的目的其實還是是在寫王勃。”
“哦,能具體說說嗎?”
“寫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子,這樣可以從反面襯托出王勃的‘才氣過人’啊!”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為確實擔心自己不能寫好,時間短,寫不好就丟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閻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讓自己的女婿來寫。他們沒必要讓閻都督為難。”
看得出,孩子們的課前是做了充分的預習的,我不禁一次次地為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
課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是課前最擔心的,在新城的試上感覺處理得有點草率。雖然,課前做了無數次的思考,但總感覺沒什麼新的想法,總覺得這裡的關鍵是如何把孩子帶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於是,今天的教學我做了如下的處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後,我讓孩子們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隨著你的朗讀,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或者說,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頓時明白過來,輕輕吟誦。不一會兒,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來。
“我看到了藍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藍天嗎?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啊!”
“不對,是晚霞映紅了半邊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紅紅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給江面上鋪上了一條金光大道。在這金色的世界裡,有一隻野鴨正披著落日的餘暉在展翅翱翔。”
“哦,一隻野鴨。”我故意強調了“一隻”這兩個字。
“是的,課文裡說的,是‘孤騖’。”
“聽大家說得這麼好,老師也想來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聲中,***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話讀起了課文,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許,他們沒想到老師真的會來範讀。
見孩子們還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圖,說:“文字的描述這麼優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這場面寫了下來。”學生很自然地齊讀起——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下課的鈴聲終於響起,孩子們意猶未盡,教室裡一下子又恢復了熱鬧。
範文三
三年學生開始進行習作訓練,一個學期下來,好多老師感覺到學生習作還是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實從三年級上的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指導學生習作的方法,而這篇課文同樣是一篇指導學生習作的好文章。
在習作教學思考上,我個人一直認為“靈感”是訓練學生學會習作的關鍵,寫作教學不能忘記怪學生進行靈感訓練,當然這一訓練是有難度的,而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訓練學生靈感的方法。學生接受每一次訓練,其實都動腦子想了,他們怎麼想,想什麼,什麼樣的想可以給予學生寫作的衝動,這一些我們通過讀這篇文章,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麼產生的?我個人認為,與這種思考是極其相關的。現在好多學生在寫作時,缺少著這種心想的過程,不能夠在自己的想中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語言,所以害怕習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讀《少年王勃》這一課,我們要引導學生反覆讀想“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著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裡,會模仿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寫前思考,這其實就是靈感的訓練過程。學完這篇文章,學生可以沿著這個起點走,每次習作,給學生這個時間。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而事實上,在習作指導中,我們老師說的太多了,自認為自己講的非常好,其實課堂上還有好多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所以老師傳遞的訊號無法打通學生的大腦神經,所以最後還是好多學生不喜歡寫。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動作,何不為孩子也創造這樣的環境呢?
習作,離不開孩子大腦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學生是拒絕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其實就是一種大腦拒絕思考的反映。我們在每一次習作中,其實也有許多學生是這樣的,他們的大腦也是拒絕思考,雖然最後也完成,多是應付之文。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習作中,我們應該讓他們主動開啟自己的大腦,不要讓自己的大腦封閉。
當然這也課還有著另一層作用,那就是引領學生學習《滕王閣序》***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說,這一課的學習,其實為孩子的未來做好一種鋪墊,為以後建立一個情境,為以後建立一個知識結構。
這一課值得學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這些,比如少年王勃為什麼這位年輕就有著這樣的才氣?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主題。閻都督是怎麼知道少年王勃的?……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的點,不要以為孩子小,其實他們也能研究。
少年王勃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