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如今,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我們必須好好保護動物。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

  儘管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被幹旱佔據了70%,森林覆蓋率也僅為5%,但絲毫不影響它躋身為全球12個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在澳洲豐富的物種中,作為澳洲哺乳動物代表的有袋類動物一共有141種,其中131種都為澳洲所特有。而考拉,更是如中國的熊貓一樣,作為澳洲的國寶被世人所熟知。

  考拉是樹棲有袋類動物,生活在澳洲大陸東海岸,大多聚集在具有開闊樹冠的桉樹林裡。在澳大利亞生存著三百多種桉樹,但以桉樹葉為食的考拉極為挑剔,僅選20種桉樹葉作為食物。

  成年考拉體長70~85釐米,雌性體重為6~11千克,雄性考拉為8~15千克,最長壽命為約20年。考拉模樣呆萌,大頭、大鼻子和大耳朵,外表看起來憨態可掬,加上背部長滿棕灰色絨毛,腹部則為淡黃色絨毛,整個身體猶如毛絨玩具,更是被人們愛稱為“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

  考拉最初本是陸棲動物,但在大約四千五百萬年前,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洲,使得陸地的熱帶雨林被桉樹為主的耐旱樹木所取代。於是考拉的先祖也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演變成樹棲動物,其前爪進化成可以“抓握”的“手”,憑此更好地適應了樹棲生活。

  也許是由於考拉行動緩慢、生性慵懶,它們一生幾乎都待在樹上,只有在從一棵桉樹轉移到另一棵桉樹時,才會從樹上下到陸地。儘管考拉的彈跳力足以支撐它們在樹枝上遠遠地跳躍,但它們更願意用強有力的肌肉來抓住樹幹睡覺。考拉之所以把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睡眠上,其因有二:一是考拉生性膽小,因此它們選擇晝伏夜出,白天停在樹幹上睡覺,夜間才醒來覓食;二是每天長達15~19個小時的睡眠,可以讓它們極大程度地節省能量,這也是考拉能僅靠營養價值極低的桉樹葉就能存活的重要原因。

  考拉是獨居型動物,它們長年待在自己的領域,只有在繁衍的季節,雌性考拉才會跨出領地,前往雄性考拉領地交配。完成交配一個月後,雌性考拉便誕下僅有5.5克重的小寶寶。在小考拉出生後的前半年,它們只待在母親的育兒袋裡食用母乳;在6~7個月時,會探出頭,食用母親盲腸裡排出的半流質食物,以確保自己更好的成長;等到10個月後,考拉母親便會揹著小考拉來來往往,那造型煞是可愛。

  過去,科學家根據對化石的研究發現,在2000萬年前,澳洲大陸上便生活著類似考拉的動物,證明考拉是澳洲大陸最早的原住民。但在大約5萬年前,土著人來到了澳洲大陸,發現考拉行動緩慢的特性,而對其大肆捕食,使得考拉在很長時間裡都成了土著人餐桌上的食物。此外,野狗等天敵的襲擊,致使澳洲東南部的考拉數量一直較少。直至幾百年前歐洲殖民者登上澳洲大陸,土著人和野狗在歐洲人的打壓下開始消亡,但這並沒有讓考拉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由於歐洲人追求考拉柔軟的皮毛,反而給考拉帶來滅頂之災。

  1919年,昆士蘭州政府宣佈,每年有6個月為狩獵解禁期,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有100萬隻考拉慘遭屠殺。這條解禁令雖然在1927年被取消了,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偷獵者還是在短短一個月內便獵殺了超過80萬隻考拉。

  考拉的數量急劇減少,使得澳洲政府不得不頒佈一系列法令,規範人們的捕獵行為,各州政府也建立了“公園”來保護考拉等瀕危物種。但由於澳大利亞實行的是聯邦制,因此各州的保護動物的法律制度參差不齊,五花八門的法律雖說層出不窮,但最終效果卻不甚理想。一些州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甚至還頒佈了一些開荒法令,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讓考拉本已惡劣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窘迫。

  在澳洲,如果是蝸牛或者青蛙陷入生存困境,可能會被忽略。但考拉作為澳洲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政府根本難以忽視。最近幾年,澳洲針對考拉的保護,出臺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但除了保護並建立考拉棲息地的條例,其他內容也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所以,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才提出,要制定全國性的保護策略,並要求所有保護區及時反饋實施情況。如今,聯邦政府及州、地區政府雖然都已設有自然保護機構,但我們怎樣行之有效地保護考拉,才是民眾所關心的重中之重。

  考拉的外貌特徵

  編輯雄性頭體長為70釐米、重量6.5公斤;雌性頭體長為68釐米、重量5.1公斤。

  雄性頭體長為78釐米、重量12公斤;雌性頭體長為72釐米、重量8.5公斤。

  樹袋熊身體長約70~80釐米左右,成年雄性考拉體重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

  樹袋熊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分佈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厚厚的皮毛有利保持溫度的恆定,下雨時可以避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

  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援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考拉的爪爪長、尖而彎曲,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沒有尾巴,這是因為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能長時間坐在樹上,平衡感極強。

  考拉的牙齒非常適合於處理他們的特殊食物。尖利的長門齒負責從樹上夾住桉樹葉,而臼齒則負責剪下並磨碎。門齒與臼齒間的縫隙地帶,可以讓考拉的舌頭高效地嘴裡攪拌混和食物團。

  考拉的物種歷史

  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在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板塊,逐漸向北漂移的時候,樹袋熊或類似樹袋熊的動物就已經首先開始進化了。化石證明,二千五百萬年前,類似樹袋熊的動物就已經存在於澳洲大陸上。在漂移的過程中,氣候開始劇烈變化,澳洲大陸變得越來越乾燥,桉樹、橡膠樹等植物也開始改變並進化,而樹袋熊則開始變得依賴於這些植物。20世紀40年代,樹袋熊曾被認為滅絕。

  1788年,歐洲人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陸以後,John Price成為第一個記錄樹袋熊這種動物的歐洲人。他在進入悉尼附近的Blue Mountains時詳細地描述了樹袋熊。

  1816年,樹袋熊第一次有了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為“灰袋熊”。後來,人們發現,樹袋熊根本就不是熊,於是,一個哺乳動物研究小組的成員將樹袋熊叫做“marsupials”***意為 “有袋類動物”***,即剛出生的幼獸發育並不完全且需要在育兒袋中繼續發育的動物。現在,諸如樹袋熊之類的大多數有袋類動物均分佈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在澳洲的土著語言中,樹袋熊意即為“不喝水”,儘管澳洲的方言多種多樣。在不同版本的殖民資料中,樹袋熊曾被記錄為多個不同的格式,如cullewine,koolewong,colo,colah,koolah,kaola,koala, karbor, boorabee和goribun等等。


猜你喜歡:

1.保護動物的英文名人名言

2.瀕危動物保護措施

3.保護動物的措施

4.保護動物英文演講稿

5.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

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是什麼
新手如何養錦鯉魚
相關知識
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保護動物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是什麼
國乒男隊集體退出澳大利亞公開賽原因是什麼
國乒男隊集體退出澳大利亞公開賽原因是什麼
給澳大利亞人送禮要注意什麼
去澳大利亞留學需要準備什麼條件
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是什麼
最大的貓科動物是什麼
全世界最大的陸地動物是什麼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