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風箏》雖然寫的都是關於風箏的文章,但是魯迅和賈平凹的作品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本節課上得成功在於: 能把《新課程》嶄新的理念在上課前一節課先和學生講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告訴學生:老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對話關係,講臺並非是老師專有的陣地,老師要常常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這裡施展自己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顆種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陽光。我對學生提出幾個“允許”:允許學生與老師爭論,允許保留不同於老師的差點,允許隨時質疑老師的講述。在把新課改的理念滲透給學生的基礎上開始上新課,收到了預期的效果。班上有個學生叫王偉凡,一回到家裡,就嚷著要爸爸媽媽也和她是平等的關係,因為老師今天告訴她們: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由此看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

  對一節課成功了,我們要及時總結經驗;失敗了我們也要認真總結、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找準癥結所在,以便於彌補不足。教學第四自然段“風箏事件”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上臺表演整個事件的過程,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幾分鐘後,全班沒有一位同學舉手,我只好點名兩位同學上臺表演,結果效果相當差。兩位同學用非常生硬的動作、語言,斷斷續續地說完整個過程,引得全班同學議論紛紛,我也覺得十分尷尬。課後我自我反思:學生表演時沒有道具,憑空想象,加上也沒有對話描寫,只能通過動作、表情等來表達,因此,學生做起來困難。並不是所有課文都能通過表演來增加學生的空間,要因文而異,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篇2

  1、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說”、“讀”、“演”、“解”,將多種能力的訓練滲透其中。 2、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鍊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解放其思想和個性,改變以接受為主的單一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3、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字,充分解讀,或完成角色互換,直白內心。

  不足之處:1、課堂秩序老師稍微把握不慎,會有點混亂。

  2、對於自覺性差的同學,可能無法跟上節奏。因為沒有預習。

  3、擴充套件知識還不夠。

  文章通過對風箏事件的敘述和嚴肅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響、無端壓制子弟的父兄,抒發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氣而形成的無可把握的悲哀,表達了對冷酷現實的極端憎惡和對春日的熱烈憧憬。即文中有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深受 “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主旨的把握,一定要立足位於文字,透過學生最為熟悉的“故鄉的春天”的溫暖與北京嚴冬的肅殺的景色描寫的對比、“風箏事件”中的動作個神態描寫以及多年之後的“自責”“愧疚”等情感描寫,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恰當解讀。最好不要進行的那麼深入,特別是不要藉助各種參考資料,一股腦的堆砌在學生面前。

  篇3

  上完本課,我空出時間讓學生質疑,有位學生提出:課文最後一句話“ 我倒不如躲到隸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話怎麼理解?說真的,我認為把賈平凹寫的《風箏》安排在第一課,未免太難了。

  因為賈平凹先生的文章語言比較隱晦,作為老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不過彎來,何況是剛進初中的學生?這位同學提出本課觸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話。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最後請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強調地指出:當時封建社會黑暗勢力、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須堅持戰鬥,不能退縮!”另一位同學接著回答:“這句話和第二段中的‘我現在在哪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相照應。

  我去查有關的資料,作者寫這篇的文章是1924年,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統治下,所以,這句話是當時自然氣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對政治氣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學還提出了許多問題,我都讓他們通過討論自行解決。同學預習課文時,碰到問題能去查詢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通過幾節課和同學一起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看雲識天氣課文反思
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相關知識
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凡卡課文反思總結
語文課貓反思總結
小學語文反思總結
六年級語文反思總結
高三語文反思總結
木蘭詩課文反思小結
初中語文反思總結
歡慶課後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