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戰電影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地雷戰》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地雷戰電影劇情簡介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鬥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黃村當時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和黃村遙遙相對,隔著一個山口,有個趙家莊,是根據地的邊沿。在區武委會雷主任的直接領導下,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人們使用土武器與現代裝備的日本強盜展開針鋒相對的武裝鬥爭。地雷,是民兵最喜歡的武器之一,人們親切地把它叫做“鐵西瓜”。“鐵西瓜”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勝利和信心。“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捱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步槍加地雷”,這在當時是很成功的戰鬥經驗。“就地取材,自力更生”,民兵們充分發揮現有武器的作用,又自己動手造出了石雷,使地雷戰廣泛地開展起來,成為群眾性的殺敵運動。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時機和敵人行動規律,靈活巧妙地使地雷“活”起來,是地雷戰的基本經驗。人們把這個經驗歸納為四句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吃了幾次虧以後,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破壞了民兵的地雷陣,首次進入趙家莊。敵人大肆燒殺搶掠,使群眾受到慘重損失。可是民兵們沒有灰心,他們進一步研究,改進了地雷技術。在另一次戰鬥中,粉碎了敵人的起雷陰謀,接著又用土化學雷,取得反起雷的勝利。

  1944年麥收季節,敵人乘聯防民兵夜間搶收的機會,偷偷奔襲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敵人妄想利用土匪綁票辦法,脅迫民兵放下武器,並且恐嚇說,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就要讓被捕村民走在“掃蕩”隊伍前邊“蹬地雷”。民兵和八路軍一起,決定將計就計。於是巧擺地雷陣,當群眾蹬著踏板的時候,地雷卻在敵人群裡爆炸。經過一場緊張的戰鬥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殲滅了進犯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地雷戰電影幕後製作

  影片取材於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用自制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寇的故事。該片中的趙虎的原型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玉蘭的原型是民兵英雄孫玉敏。

  地雷戰電影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軍事教學片,所以這部片子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資料性的角度來說卻有極高價值。中華網[

  影片劇情的組織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樸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凶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覆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該片還較好地烘托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騰訊娛樂

  地雷戰電影相關新聞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滕軍偉、任麗穎,原題:從歷史中走來,英雄就在你我身邊——追尋抗日影視劇中的原型人物

  他們,從歷史中走來,在槍林彈雨中威武不屈成為傳奇;

  他們,從熒屏中走來,在和平年代中故事更加精彩雋永;

  他們,是抗日影視劇的原型人物,也是我們身邊的英雄,他們是千千萬萬抗戰老兵的縮影。這些影視劇中有的原型人物還健在,有的還將參加9月3日閱兵中的抗戰乘車方隊,接受來自人民的掌聲和致敬。

  《地雷戰》:“爆炸大王”的合體

  【電影簡介】1962年《地雷戰》在全國引起轟動。影片講述了膠東抗日根據地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掃蕩”。當地民兵用地雷戰與日偽鬥智鬥勇,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掃蕩。

  【人物原型】影片中的趙家莊,是山東省海陽市行村鎮趙疃村。主角民兵隊長趙虎是海陽民兵于化虎和趙守福的化身,玉蘭則是民兵孫玉敏的化身。這三人都是當地有名的“爆炸大王”。

  史料記載,抗戰期間,海陽人民共配合主力或獨立作戰數千次,殲敵1000餘人,湧現出9個抗日模範村、600多名縣級以上民兵英雄。他們發明了蠍子雷、漁鉤雷、天雷、洞雷、膠皮雷等多種地雷,被授予“爆破英雄”“爆炸大王”等榮譽稱號。

  記者採訪到了仍健在的孫純秀老人。他今年89歲,目前正在北京準備參加9月3日閱兵的抗戰支前模範乘車方隊。孫純秀住在離趙疃村不遠的西小灘村,16歲時參加了村裡的“破壞小組”,專門破壞日偽軍的橋樑、通訊設施等。他興奮地告訴記者:“1944年春天,我們在村子附近一座橋上埋上地雷,炸死炸傷8個日本兵。”

  【人物感悟】孫純秀老人說:“這次來北京參加閱兵,非常感動,黨和國家沒有忘記老兵!”

  《鐵道游擊隊》:兩任鐵道大隊長的濃縮

  【電影簡介】“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抗日戰爭時期,在魯南鐵路沿線有一支鐵道游擊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出沒於萬頃微山湖中,他們爬火車、炸橋樑,打得日寇魂飛膽喪。電影《鐵道游擊隊》故事成為幾代人的記憶。

  【人物原型】小說《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的愛人劉真驊回憶,小說是以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棗莊的八路軍魯南鐵道大隊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出來的。《鐵道游擊隊》的男主人公、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正是根據鐵道大隊前後兩任大隊長洪振海和劉金山塑造的。

  據史料記載,洪振海是山東滕州人,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洪振海在黨的領導下,發動路礦工人組建了一支活躍在山東魯南的人民抗日武裝,即鐵道游擊隊,他是第一任大隊長,1941年光榮犧牲。

  洪振海犧牲後,劉金山接任大隊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劉金山隨軍南下,參加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於1996年病逝,現葬於棗莊市薛城區臨山鐵道游擊隊紀念園。

  現年88歲的鄭君倫,1941年加入鐵道游擊隊,任劉金山的警衛員。他告訴記者:“那時候的警衛員也當通訊員送情報,也跟著部隊打仗。”

  鄭君倫至今仍記得70年前日軍向魯南鐵道大隊投降的情景。他說,1000多名日軍分小佇列隊,向鐵道游擊隊三鞠躬,後退三步,再鳴山炮,再放下槍械,再退後三步,再換下一小隊。

  鄭君倫回憶說,以前日軍總是用大拇指比劃自己是大大的,游擊隊是小小的。而在受降的那天,日軍比劃著說:“你們是大大的,我們才是小小的!”

  【人物感悟】鄭君倫老人在談話中一直重複著:“那個年代,很多人都犧牲了,但為了過上好日子我們覺得很值得!”

  《苦菜花》:革命母親的化身

  【電影簡介】電影《苦菜花》改編自作家馮德英的同名長篇小說,通過講述抗戰時期女性的故事,反映了膠東半島人民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作品塑造的革命母親形象,被譽為藝術化的膠東革命史。

  【人物原型】原著作者馮德英說過:“書中的母親不是我個人的母親,是許多革命母親縮影的藝術形象。但是,沒有我母親的影響,也不會有《苦菜花》中的母親。”

  據馮德英回憶,他母親當年自覺參加了村裡的婦女救國會,家裡也成了八路軍的一個祕密據點。他母親因積勞成疾46歲逝世,雖然不是中共黨員,但當地送葬的區縣幹部給予高度評價。“母親雖然不是戰場上犧牲的英雄,但她為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正是因為母親的影響,馮德英的這部作品才真實,打動人。除了母親外,書中的很多人物都可以對號入座。例如,娟子的原型是馮德英的大姐,八路軍團長於得海的原型是膠東半島傳奇英雄代表於得水。

  【人物感悟】“八路軍領導的人民群眾是膠東抗日的骨幹,有了廣大群眾的支援,抗日戰爭才能取得勝利。”馮德英說。

  《平原游擊隊》:傳奇背後的精神財富

  【電影簡介】《平原游擊隊》敘述的是在1943年秋,河北冀中抗日根據地定縣的游擊隊為了粉碎日本侵略軍“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與敵人機智巧妙地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影片同時塑造了英雄人物——游擊隊長“雙槍李向陽”。

  【人物原型】“李向陽”的故事取材於1915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劉莊村人的李子清。李子清1938年參加抗日武裝,歷任區游擊隊長、縣大隊長、步兵某師590團團長、滄州軍分割槽副司令員等職。

  據史料記載,李子清在抗戰時期敢打硬仗,善打頭陣,在徐水縣一帶威名遠揚。1943年為解決彈藥不足,李子清捎給周邊崔莊據點偽軍中隊1張字條,限其3日內送子彈3000發。懾於李子清威名,子彈如數運到。1944年,李子清出席晉察冀邊區群英會,榮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由於李子清屢立奇功,他所在的連隊被命名為“李子清”連,後來該連又在太原戰役中榮立“特功”,始稱“特功五連”。

  “特功五連”第36任連長付亞賓告訴記者,多年來“五連”始終堅持傳承首任連長李子清的英雄精神,將“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視為“連魂”,在支援奧運、國際維和、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等一次次考驗中攻堅克難,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予的各項任務。

  【人物感悟】付亞賓說:“這個連隊的威名是李子清連長一手創立起來的,也是曾經的戰友們浴血殺敵的勝利果實。我們後來者需要做的,就是在和平年代,更加不辱使命地將這種英雄的精神傳承下去。”

 

第八天電影詳細簡介
地道戰電影簡介
相關知識
地雷戰電影簡介
地道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地雷戰電影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地雷戰電影觀後感作文心得體會
唐山大地震電影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電影簡介
超能陸戰隊的電影簡介
決戰食神電影簡介
毀滅戰士電影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