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竹葉椒,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果實。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溫中燥溼,散寒止痛,驅蟲止癢之功效。用於脘腹冷痛,寒溼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溼疹,疥癬癢瘡。那麼你知道竹葉椒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竹葉椒的別名

  山胡椒、花胡椒、山花椒、狗花椒、巖椒、搜山虎、三葉花椒、玉椒、雞椒、野花椒、臭花椒、白總管、萬花針。

  竹葉椒的藥材類別

  果實/種子類

  竹葉椒的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小毒。

  ①《貴州民間藥物》:味辛,性溫。

  ②《江西草藥》:性溫,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竹葉椒的歸經

  肺;大腸經

  竹葉椒的入藥部分

  為芸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果實。

  竹葉椒的產地和分佈

  生於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叢中及路旁。產各地,主產廣東、廣西、湖南、浙江。分佈於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臺灣等地。

  竹葉椒的形態特徵

  灌木,枝光滑;皮刺對生,基部扁寬。小葉3—5或7,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兩端尖,頂端小葉較大,邊緣有細小圓鋸齒,葉軸及總柄有寬翅和皮刺。花黃綠色;雄花的花被片6—8,一輪,雄蕊6—8;雌花心皮2—4,花柱略側生,成熟心皮1—2。效果紅色,表面有粗大凸起的油點;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竹葉椒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末粉塞入齲齒洞中,或鮮品搗敷。

  竹葉椒的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燥溫;散寒止痛;驅蟲止癢。主脘腹冷痛;寒溼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溼疹;疥癬癢瘡。治胃寒及蛔蟲腹痛,牙痛,溼瘡。

  根、果:胃腹冷痛,胃腸功能紊亂,蛔蟲病腹痛,感冒頭痛,風寒咳喘,風溼關節痛,毒蛇咬傷;

  葉:外用治跌打腫痛,癰腫瘡毒,面板瘙癢。

  ①《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消腫,祛風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藥》: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散寒,行氣,殺蟲,祛風。治胸腹冷痛,蛔蟲肚痛,風寒牙痛,溼毒癢瘡。

  竹葉椒的附方

  ①治胃痛、牙痛:竹葉椒果一至二錢,山姜根三錢。研末,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②治痧症腹痛:竹葉椒果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錢,黃酒送服。***《江西草藥》***

  

竹葉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覆盆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竹葉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竹葉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三葉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用法用量
川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淡竹葉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淡竹葉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桑葉泡腳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雪蓮花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浙貝母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補骨脂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