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鎮的精美散文隨筆
世界上的每一個小鎮都有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也許會是充滿了西方傳統文化的溫馨小鎮,也許會是像中國南方那種清秀古樸小鎮,總之每個地方都有著不一樣的特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雙池小鎮記憶
小鎮,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在這裡讀完了三年初中,掐指算來已闊別四十餘年。
小鎮謂之雙池,位於晉西南的呂梁山區,因鎮中有龍池虎池而得名。小鎮原屬靈石縣轄,七十年代劃歸交口縣。小鎮始建於何年,未作考證,據說始於隋唐,可見其當屬古鎮。從我記事起,小鎮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是天底下最大、最神聖、最具魅力的地方。有一點可以肯定,小鎮在很久遠的年代即已名列晉西南四大名鎮之一,在晉陝蒙冀亦聞名遐邇。
小鎮有上千戶人家,一條老街長約一華里的樣子,自北向南蜿蜒由石板鋪成,街兩旁佈滿了各樣的店鋪和作坊,官方機構也駐設在這裡,自然是人群聚集,車水馬龍,成為小鎮最豐富最熱鬧的地方。經歷了數百年滄桑歲月,於是也演繹了述不盡道不完的故事。這裡包容了小鎮的全部內涵,自然也就成了小鎮的象徵。小鎮是塊風水寶地,這是風水先生的說法,可能自有其道理。小鎮佈局規整,地勢開闊,一條小河沿著鎮西南流,匯入南河一路東去。鎮上人家大都居住在街東,磚式窯洞順山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沿幽深小巷拾級而上,至高處就是聲名顯赫的大戶豪宅樑家大院,東南後溝一帶據說大多是過去逃難過來的外鄉人。
小鎮屬一方政治中心,歷代官府都在這裡設有分支機構,一九三六年紅軍東征時就在這裡建立過蘇維埃政府,上年紀的人都記憶猶新。解放以後,按政權沿革不同時期駐有區政府、管理區、人民公社到現今的鎮政府,從未間斷。法院、公安、工商、稅務、郵政等分支機構也一應俱全。小鎮的人們對大小官員習慣於稱“頭兒們”,頭兒們也習慣披著上衣邁著八字步出現在老街。天高皇帝遠,他們主宰著這裡的一切,理所當然地接受著人們的注目禮或點頭哈腰、阿諛奉承。該擺還得擺點架子,以顯示其身份,自古皆然。但畢竟是客居一方,入鄉隨俗順理成章,自然而然也融入了這個小社會。鎮上人家婚喪嫁娶、生日、滿月等名目繁多的民間習俗,只要有請,也得去上個禮、隨個份子以示捧場,這是主人最榮耀的事情。小鎮是政治中心,自然也是各種資訊的集散地,在這裡可以最先看到政府釋出的通告,人們最關注最感興趣的是法院貼出的佈告。在過去的年代還可以看到各色內容的大字報、小帖子。如今市場經濟了,取而代之的各類廣告多了起來,多是商業性的。總而言之,在這裡發生的與十里八鄉發生的奇聞軼事總是在這裡集中,又從這裡擴散開來。
小鎮畢竟是鎮,數百年來都顯示出其不同凡響的氣勢和繁榮。在這裡各種商鋪門店,酒坊、醋坊、油坊、屠宰坊、照相館、鑲牙所、裁縫鋪、修車行林林總總,可謂七十二行一應俱全,從中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了小鎮歷史的厚重。小鎮逢十有集,每月有會,尤三月十八、六月二十四、七月三十日、九月十五為大會。屆時三省九縣、方圓十里八鄉的人們雲集小鎮,沿著老街擠來擁去,可謂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各路商家沿街搭棚設鋪,賣的屬日常用品,孝義人賣柿子的、柳林賣棗的、介休的灌餡糖,還有長治釘鍋的、武安縵蘿子的,晉南賣家制小布的等,就地設攤。整個老街吶喊聲叫賣聲不絕於耳。論規模當屬南橋外的騾馬牛市,不少都是外省遠道而來,屬大宗買賣。買賣雙方都想圖個好價錢,於是各路牙行變成了表演的主角,憑著老道的經驗在襖襟下成全交易,皆大歡喜。年輕人是廟會的一道風景,相親找物件或情人相會,廟會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最佳的時機。漂亮的姑娘們也就自然成為小夥子們追逐或捕捉的目標。成年人則多是前來置辦家用或商品交易,或親戚朋友見面交談一些事情。空中鳥瞰,彷彿向我們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圖》全景式的透視畫卷。其實市場經濟在這裡算不上新鮮話題,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駝隊馬幫浩浩蕩蕩沿街外的馬道而過是常見的景象。老祖宗在這裡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商貿繁榮。
小鎮有這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在這裡上流文化、市井文化、鄉土文化交雜。民間相容了晉中、晉南、晉西北的風俗習慣。逢集趕會,劇團、馬戲團、民間耍雜、說書賣藝的雲集小鎮,應有盡有,少則也演它個三四天。每年正月,十里八鄉的紅火或官方組織或民間自發,都要到小鎮熱鬧一番。小鎮人們最崇尚的還是看戲,劇種多為豫劇、蒲劇、眉戶、碗碗腔,以山西中路梆子為正宗。這就有了鬧票的票友,每有劇團來,票友們總是忙前跑後,這是他們最得意最露臉的時候。小鎮有遠近聞名的八音會,當地人們也叫自樂班,其陣容可觀,行當齊全,作派也像模像樣,十分講究。鎮上遇紅白喜事都要大擺陣勢,吸引人們駐足圍觀,戲迷們更是喝彩不斷,如醉如痴,時不時也會插進去吼上一嗓子。他們總是將生活中的美好用一種方式寄託著,用他們的技藝和智慧向我們推薦了一個深沉內斂、博大精深的古鎮。
小鎮的人們活得休閒、活得自在、活得風光體面。小鎮的人們算是見過世面,有著“大地方人”的自信。但總歸還是淳樸而實在的,這是源於時代文明的傳承。在這裡一家有事大家幫忙,婚喪大事都有固定的配套的辦事班子,請一個總管就什麼事都辦了,這是祖上留下來的傳統。鎮上人們到店鋪買油鹽醬醋,不急不困道一聲記賬算是賒欠是常有的事。店鋪的老先生不少是解放那陣子從天津、漢口返鄉的生意人,個個都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禮,顯得精明練達,舉手投足間足見其訓練有素的商家風範。逢星期天,我們這夥學生們蜂擁而至不守規矩的樣子,老先生們也只是微笑著搖搖頭從不動怒。小鎮人自有小鎮人的煩惱,逢集過會或遇上個颳風下雨,上鎮的親戚朋友不分親疏管飯留宿是少不了的。這在經濟困難、物資匱乏的年代不能不說是件不大不小的事。小鎮人有小鎮人的優勢,這裡男不愁娶女不愁嫁,流傳的一句名言“要活時改***嫁***雙池”,足以讓小鎮人驕傲。小鎮的男人們大大小小都有點本事,各有各的手藝,各有各的絕活,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女人們多打扮入時,年輕漂亮的大都能謀一份工作,在小鎮要優人一籌。多數則屬居家過日子的家庭主婦。不同時代也都會冒出幾個風流女人,間或傳出一些緋聞不知是真是假自然是免不了的,這便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
小鎮的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民國初年即有鄉紳創辦高等小學,出過不少的名師。在革命戰爭年代乃至新中國建設時期,培養輸送了大量人才。說到教育,自然不能不提及我的母校雙池中學,當時在全縣教育界是很有名氣的。從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三個班單軌執行。生源來自全縣整個河西地區五個公社,可謂“百裡挑一”。學校的條件雖很簡陋,但教師恪盡職守、教學相長和學生求知若渴、鑽研學業的氛圍很濃。學校每週一次的形勢教育和思想教育報告會有機地融入了當時轟轟烈烈的學教運動,成為一大特色和亮點。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完美結合,成為全縣教育界的典範。回眸當年校園,田園風光中蘊含著桃李芬芳,清靜淡雅裡透出了書香靈氣。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在這裡得以滲透和傳承。正是這樣一個艱苦而火熱的年代,正是一批來自五湖四海飽含學識的老師們,用心培養造就了一批批莘莘學子,揹負著時代使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且各具業績。闊別母校四十餘年,我時刻懷念那三年的求學時光,懷念那些嘔心瀝血哺育我們成長的老師們和各位校工。
在我的記憶裡,鎮上實在沒有好玩的去處。平日裡,緊張的學習生活學校規定是不允許隨便出校門的,這便讓我們絞盡腦汁,費勁心機,想方設法逃之夭夭。夏日裡,校園的門前牆後長滿莊稼,綠油油一片,微風吹來,別有一種醉人處。雨後,到校園西側的河岸觀洪算是一大快事,是時洪水暴漲,翻滾的浪頭夾雜著泥沙像一頭猛獸奔騰而來,又咆哮而去,好不快哉!南橋外的瓜園也是誘人的地方,但瓜棚裡晝夜守望的主人十分警惕,足以讓人不敢輕易下手。玩水有兩個去處,一是南河的水窩子,一是校園南隅的一片魚塘,為此沒讓老師少訓,因為不時傳出有人溺水,好像自打校工老田頭魚塘出事後再未去過。但毫無疑問我的游泳技能就是從這裡練就的。逛街,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在朦朧裡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一些曾經的老字號,雖已殘缺零亂,但尚可見其泱泱大風。偶爾竄到一些小鋪子裡買點小吃,也自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暑期的校園一片沉寂,楊柳濃青,夜合歡樹在微風中已是滿枝絨花,一層雨過,整座校園被洗刷得滿地泥香。入秋,蟬聲殘鳴,校園滿地的地雷花,牽牛花依然異彩紛呈。溫潤的秋陽,柔和的秋風,別樣地展現著風姿綽約的秋韻風情。新的學期開始了,於是校園又喧鬧起來。隨著那老槐樹下的鐘聲響起,喧鬧聲旋即在空中散去,這時校園遍傳朗朗讀書聲。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小鎮。如今改革開放讓小鎮已完全變了樣子,新開了幾條街道,蓋了不少樓房,汽車摩托車也多了起來,人們的日子過得很殷實。都市文化也悄然來到小鎮,歌舞廳、錄影廳、桑拿房隨處可見,五光十色的街市到處充雜了現代商業的喧囂,一派繁榮景象。然而,小鎮在我心中卻變得有些陌生,讓我茫然。那古樸典雅的百年老街,連同當年的人流湧動、意氣風發,俱已是前塵舊夢。惟老街依然頑強地生存下來,這使我釋然。儘管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輝,顯得蕭條、敗落、蒼老了許多。然而它彷彿像一位老人,見證了小鎮數百年的歷史滄桑,有著講述不完的故事;它像一缸老酒,散發著濃濃的醇香,足以讓人陶醉。我懷念這條老街,懷念漸漸遠去的昔日小鎮。這裡有過我童年的樂趣,在這裡我經歷了人生的啟蒙;這裡有我青年時代的追求,在這裡寄託著我深深的情思。
小鎮,留下了我永遠的記憶。
:嶺上小鎮
散文作者: 黃土地
說起江淮分水嶺脊背上的小鎮官亭,人們便不會陌生。官亭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地名悅耳大氣,卻也飽經歷史滄桑,如今的官亭是個擁有十多萬人口的農村鄉鎮。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這裡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小鎮正在崛起,這裡已經成為鄉村秀美的4A級生態風景區,可謂是大美肥西,嶺上官亭。
官亭鎮是個較為古老的鄉鎮,關於官亭地名的來歷,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合肥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大全》記載,清乾隆三十六年,在此建有巡檢司署,清朝嘉慶年間,《合肥縣志》中合肥縣境總圖示為“官亭司”。這與明朝開國功臣蕭春有關。
關於官亭的地名,也有另一個典故。據《安徽集鎮辭典》與《肥西鄉鎮春秋》載:清朝前有一位皇太子的老師,原官亭區童旗杆人。道光登基後,常在百官朝見時,褒其師之德,贊其師之才。因此,當朝文武百官相繼從京城趕至皇師故里拜望。“下馬亭”是合肥通往六安的驛站,此驛站當時是供南來北往商人歇腳餵馬的地方,在這裡,凡官必停,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在此稍憩等候參謁,此地故名“官停”。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官亭”,習用至今。
“農村鄉鎮竟然有這麼好的天然氧吧。”如今凡來官亭生態園的遊客都會發出感嘆。如果說官亭鎮的萬畝生態園是春有候鳥、夏有百花、秋有紅楓、冬有臘梅的四季花海,那麼景區的豐祥湖便為生態園增添了許多靈氣和浪漫。
時光荏苒,春色依依。登上生態園的觀景樓臺,數萬畝的生態園美景會使你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眼前的紅楓林,櫻花林,玫瑰園,梅花園、玉蘭園,海棠園,和諧交融,相得益彰。一平如鏡的豐祥湖位於景區中央,湖畔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十多個荷塘,宛如繁星閃爍,又好似一顆顆珍珠鑲嵌在美景之中。觀景樓東側是江淮分水嶺的醒目地標,從這裡向南方眺望,你會感覺地標與肥西的周公山山頂在一個水平線上。更為有趣的是,地標的東南方屬於長江水系,東南方的雨水流經巢湖,注入長江;可西北方的雨水卻流進淠河,通向淮河。向北不遠處是徽式建築的豐祥農莊,粉牆黛瓦,整齊劃一,農莊掩映在美景之中,好似世外桃源一般。你若隨手按下相機的快門,鏡頭裡一定是一幅農家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圖畫。
然而,最讓我牽掛和期盼的卻是春天迴歸豐祥湖的天鵝,這些從南方北遷的天鵝,因為豐祥湖的優美寧靜,便成群結隊地棲息在湖面上,因為天鵝在這裡停留時間短暫,於是吸引來大批的遊客慕名前來觀賞。你看,成群結隊的天鵝們在水中是那樣的怡然自得,它們或舒展雙翅,或輕舞漫步,或追逐嬉戲,或引吭高歌,或兩情相悅。累了,它們就閉目養神,似輕舟隨波逐流;餓了,就水中取食,自由自在。此時有位小夥子突然高呼:“天鵝在親暱。”小夥子的高呼立馬吸引人們前來觀賞,此時,有一對可愛的白天鵝,不顧眾人的目光,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百般溫存,與情侶綿綿調情。此情此景,我才真正感受到天鵝純真的那份愛,正當我準備拍攝時,一群天鵝像疾箭一般地掠過水麵,飛上藍天,在它們的腳下濺起了層層浪花。
沿著環湖的瀝青路漫步,春色中的豐祥湖宛如豐滿青春的農家美少女,湖畔四周是青青的垂柳,東邊盛開的蘭花宛如紫色的雲霞,南邊鮮豔的櫻花更如彩虹一般,湖畔西北方不遠處就是徽式建築群的豐祥農莊。如今的“豐祥湖”,已是官亭小鎮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傍晚時分,通往豐祥湖的道路兩旁燈火通明,農莊的人們總是三三兩兩或是成群結隊來這裡休閒散步,人們或岸邊小坐,或閒話家常。或高歌一曲。
聽老人們說,1958年4月26日的上午,我們敬愛的朱德總司令在安徽省省長黃岩陪同下,驅車由合肥前往六安視察。途經此地時,他微笑著走上堤壩。此時,工地上打硪的號子聲此起彼伏,1000多名社員正幹得正歡。突然有人認出了朱老總,便立即歡呼:“朱總司令來了!”工地上頓時沸騰起來。我們敬愛的朱德同志一邊頻頻揮手向大家致意,一邊詳細詢問挑土、小車運土以及臥涵等方面的情況。朱德同志微笑著說道:“這水庫就叫交通水庫吧,往後啊,水庫可以養魚,附近的旱地可以可栽植栽桑樹,桑葉可養蠶致富,桑椹同時還可以餵魚。”之後,地方政府便陸續在附近開挖了十多個塘口,豐祥湖一帶便出現了群星環繞的景觀池塘。
悠悠豐祥湖,經歷百年洗禮,從無到有,從原來的自然水塘,變成現在的官亭生態園一景,實現了它的華麗轉身,如今的豐祥湖,是花的世界,桃的樂園,俏的身影,笑的海洋,宛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豐祥湖同時也見證著官亭鎮地方的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
漫步在豐祥湖岸,我感受到了大潛山在湧動,也似乎看到了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清晰的表達,但進入我血管流動的還是嶺上的水,她們如同母親的乳汁,哺育著官亭地區的萬物生靈。看著青瓦白牆的徽式建築農家,想著農村的土地扭轉與發展,家鄉的父老鄉親都住上了別墅般的小區,過上了夢幻般的小康生活,家鄉的孩子享受著現代教育的優質資源,我由衷感嘆:豐祥農莊真正是江淮分水嶺上的花園農莊。
官亭鎮東接省城合肥,南臨紫蓬山和銘傳鄉,西連六安,北鄰合肥新橋國際機場,312國道貫穿其中,交通十分便捷。官亭是肥西縣新農村建設先行鎮和新興森林生態旅遊鄉鎮。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巢湖西岸。
如今的官亭4A生態園已經達到近十萬畝的規模,精品苗木有40多個品種,成為合肥市郊最大的觀賞林和天然氧吧。近些年,官亭鎮連續舉辦了幾屆“合肥市生態旅遊節”,並依託萬畝生態園核心區,於2015年經省林業廳批准建成省級森林公園。官亭鎮便從此邁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車道,真正是“四季花海,嶺上官亭!”
關於眼睛的隨筆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