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畫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你知道做一份端午節的手抄報需要什麼圖畫嗎?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援和鼓勵。

  欣賞

  1

  2

  3

  4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1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2

  小時候,每當家裡人將屋外晒的幹粽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著日子等家裡人用這粽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裡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粽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粽子的行家,所以,包粽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粽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粽葉包裹成一個個稜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粽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後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粽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粽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粽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後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裡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粽子。有時,家裡那口鍋需要三鍋才夠。因為每次煮粽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粽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粽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粽子。很快,一鍋粽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著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著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著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初中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
相關知識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畫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小學三年級
有關於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有創意的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和資料
關於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和資料_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和內容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一年級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