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傳統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1日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少數民族元宵節的習俗

  少數民族元宵節的習俗:滿族

  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少數民族元宵節的習俗:白族

  大理白族對元宵節格外重視,正月十五當天往往要耍龍、舞獅,還組織“金花歌舞隊”大鬧元宵;而大理的彌渡縣的花燈唱元宵更是熱鬧非凡,讓人們充分領略雲南民間文化的無窮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節通常是白族、彝族、漢族一起歡度,不分彼此。”

  少數民族元宵節的習俗:苗族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少數民族元宵節的習俗:彝族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曆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見於雲南鶴慶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元宵節也稱燈節,同時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元宵節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十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I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燈迷,猜謎的人眾多。起初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傳統習俗
元宵吃湯圓的來歷
相關知識
元宵傳統習俗
元宵傳統習俗
泉州過元宵傳統習俗有哪些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有什麼
上海元宵節傳統習俗有什麼
關於元宵節傳統習俗的作文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元宵節有哪十大傳統習俗
南京元宵節傳統習俗有什麼
元宵節有什麼有趣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