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
在中國傳播史上,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堪稱成功傳播的典範。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一
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從山西動身,千里迢迢去看望父親。因為他父親被貶遷南海的交趾為官。先陸路,後坐船逆長江而上,來到江西與安徽的交界地馬當山,此時突遇風浪,不得已船就停在這裡。王勃便下船上岸,來到附近的一座廟裡觀瞻了一番,然後又賞玩江景。正興盡想回船時,見一位老者端坐在一巨型石塊之上,老人鬚眉皓白,仙風道骨,一看就知道不是凡人。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老人遙指,問道:“來的可是王勃嗎?”
王勃十分驚訝,回答說:“正是,敢問長者何以得知在下?”老者說:“明日重九滕王閣有宴會,如能前往參加,寫作詩文,可以名垂千古。”王勃笑著說:“此地離洪都六七百照的路程,一晚豈能趕到?”老人說:“你如決定去,我可幫助你。”王勃於是拱手致謝。老人忽然不見了。依照老人的指引,王勃立即登船起帆,一路上順風吹送.第二天便到達南昌,並按時赴會。這就是“時來風送滕王閣”的故事梗概。
話說洪州閻都督重修滕王閣落成,於重陽節在閣上大宴賓客,以示慶賀。閻都督有位女婿,叫吳子章,也擅長文章,閻都督讓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在宴會上當眾誇耀。在宴會上,閻都督命人取出紙筆,遍請在座賓客為滕王閣寫作序文。大家因知道其意圖,均予推辭。輪到年歲最輕的王勃卻不謙讓,毫不躊躇地接過紙筆寫起來。閻都督開始很不高興,拂袖而起,並囑人監視王勃作文,隨時傳報。王開始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笑笑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接著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說“無非是些舊事罷了。”又報:“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聽後便沉吟不語了。下面的接連來報,閻便只是點頭。當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沉不住氣了,一躍而起,滿口稱讚說:“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隨即出來攜王勃之手說:“帝子之閣,有子之文,風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會,亦得聞於後世。從此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皆子之力也。吾當厚賞千金。”
王勃揮毫寫下《滕王閣序》,不待辭別,便匆匆離席下樓,直奔江邊而去。
宴會結束時,眾人正要告辭,突然閻都督大喝一聲:“慢!請諸位來看,怎麼結尾一首詩的末一句‘檻外長江口自流’空了一字呢?莫不是我等輕慢了王公子,他故意空一字作難大家,要各位來猜,那你們就來猜猜看吧。"眾人面面相覷,有的說是空了“獨”字,也有的說是空了“船”字,吳子章想了好一陣子,說是空了“水”字。閻公不大高興,說:“‘獨’字太淺,不合王郎詩境;‘船’字太俗,不足為論;‘水’字太露,缺乏詩意。”大家琢磨來琢磨去,也沒有琢磨出個名堂。
第二天一早,閻都督問衙衛,此時王勃船到了何處?回答說,最快到了豐城。閻公命衙衛,快馬去追王勃,千金求其一字。衙衛追上王勃後,說明來意。王勃只是笑笑說:“我乃一介書生,豈敢戲弄都督大人,我將這一字寫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緊拳頭,見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則此字會不翼而飛。”王勃在衙衛手上寫了字後,衙衛便緊握拳頭,快馬回府,見了閻都督,把手掌伸開,但令人不解的是手掌心實際並無字。閻公自語道:“怎麼會空空如也?”猛然,他拍案稱絕道:“是一個‘空’字!‘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真是妙不可畜,萬千感慨,盡在這個‘空’字上。”
二
漢代的豫章舊郡,現在稱洪都府。它處在翼、軫二星的分管區域,與廬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腰帶,控制楚地,連線甌越。這裡地上物產的精華,乃是天的寶物,寶劍的光氣直射牛、鬥二星之間;人有俊傑是因為地有靈秀之氣,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陳蕃家下榻***世說新語記載,太守陳蕃賞識徐孺子,專門為其在家中設定榻,當徐孺子來的時候,就將榻放下來,徐孺子走了就將榻吊起來,此處應該是稱讚滕王閣的東道主欣賞才俊,也有誇讚賓客的成分***。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湧起,傑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樣多。城池倚據在荊楚和華夏交接的地方,宴會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華的俊傑。聲望崇高的閻都督公,***使***打著儀仗***的高人***遠道而來;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讓***駕著車馬***的雅士***也在此暫時駐紮。正好趕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華出眾的朋友多得如雲;迎接千里而來的客人,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文章的辭彩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是文詞宗主孟學士;紫電和清霜這樣的寶劍,出自王的武庫裡。家父做交趾縣令,我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我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時間是九月,季節為深秋。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整齊地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到崇山峻嶺中觀望風景。來到滕王營建的長洲上,看見他當年修建的樓閣。重疊的峰巒聳起一片蒼翠,上達九霄;凌空架起的閣道上,硃紅的油彩鮮豔欲滴,從高處往下看,地好像沒有了似的。仙鶴野鴨棲息的水邊平地和水中小洲,極盡島嶼曲折迴環的景緻;桂樹與木蘭建成的宮殿,***高低起伏***像岡巒的樣子。
開啟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迴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歎。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隻佈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雲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上傳來歌唱聲,到了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邊。
遠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油然而生。排簫發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纖細的歌聲彷彿凝住不散,阻止了白雲的飄動。今日的宴會很像是當年睢園竹林的聚會,在座的詩人文士狂飲的氣概壓過了陶淵明;又有鄴水的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詩人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都有,賢主、嘉賓,卻難得。放眼遠望半空中,在閒暇的日子裡盡情歡樂。天高地遠,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興致已盡,悲隨之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有定數。遠望長安在夕陽下,遙看紹興在雲海間。地勢偏遠,南海深不可測;天柱高聳,北極星遠遠懸掛。雄關高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等待在宣室召見又是何年?
唉!命運不順暢,路途多艱險。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非沒有聖明的君主;讓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能夠依賴的是君子察覺事物細微的先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社會人事的規律。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處境艱難反而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氣爽;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仍可以到達;少年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歲月還不算晚。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羈,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個書生。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胸懷,也仰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願。寧願捨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親。不敢說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結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一定要像孔鯉那樣趨庭有禮,對答如流;今天舉袖作揖謁見閻公,好像登上龍門一樣。司馬相如倘若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慚呢?
唉!名勝的地方不能長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遇。當年蘭亭宴飲集會的盛況已成為陳跡了,繁華的金谷園也成為荒丘廢墟。臨別贈言,作為有幸參加這次盛宴的紀念;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的諸公了。冒昧給大家獻醜,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江、陸機那樣,展現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壯美的滕王閣俯臨著江邊的沙渚,
佩玉鳴,鸞鈴響,歌舞已經結束。
雕花的棟樑晨光中繚繞著南浦的白雲,
彩繪的朱簾暮靄裡卷收起西山的陣雨。
閒雲投影深潭,每日裡悠悠飄遊,
人物換,時光移,已過了幾度春秋。
樓閣中游樂的滕王如今又在哪裡?
欄杆外大江水卻依然寂寞地奔流!
三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 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 650年***,卒於上元三年*** 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 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 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樑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 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樑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滕王閣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小吏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道“此故事也”。吏三報“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公沉吟不語。吏又報“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閻公喜,說:“此子視我為知音”。吏再報“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聽罷,以手拍幾,說:“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當垂不朽!”滿座賓客盡皆失色。《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閻公更衣復出,攜王勃之手,盛酒滿觚,王勃酣醉。閻公大喜,說:“帝子之閣,有子之文,風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會,亦得聞於後世。從此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皆子之力也。吾當厚賞千金。”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歷史上的楊炯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