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學藝的規矩講究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門學問、一門技藝,自有它的特殊文化,其文化的單一化與多元化,均源自於當地的人文風俗,風俗人情就是當地的民俗規矩。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拜師學藝的規矩。

  拜師學藝的規矩

  在古時學武藝練功夫,可不是一般的技能,那可是殺人的勾當。許多功夫高手身懷搏殺絕技,且能將武功的修煉隱於生活之中。他們視武術為生命,窮其一生之精力去探研武學之道的奧義。現代社會練武術講究強身健體,尤其是體院、武校搞的比賽大都是以表演觀賞為主要形式。幾千年的民族文化在現代武術派系的傳承中,演繹的竟然毫無文化蹤跡可尋。

  舊時的練武人多來自於民間,三教九流,各有其宗。有為復仇而練,有為謀生而練,鋌而走險者亦有之。以“練為戰”者多為走鏢、護院、打手、教頭、遊俠、盜賊等等,各行當均有搏殺絕活,武林稱這一群體為“尖掛子”,即有真打實幹的功夫。武術的養生健身作用,源自於道家與武術、中醫結合後的吐納導引之術。追求天人合一,延年益壽。武術的觀賞表演則源於武術與戲曲的融合,講究騰空翻滾,驚險刺激等動作,以“練為看”為主。此等多是花拳秀腿功夫,中看不中用。於搏殺之術相差甚遠,武林稱此為“腥掛子”。無論是尖的還是腥的,武林界首講傳承,即師承何門何派,師承何人。因為各派有各派的不成文規矩,比如某一動作招式即是其拳派的招牌,通過一些動作語言即知來者身份。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故有南拳北腿、東槍西棍之說。

  師承至為重要,因為練武功是肢體動作的智慧運動。只有通過模仿老師的形意,自己琢磨加之苦練,日久方能領悟拳架之本意。期間還要經老師拆招講手,訪友切磋學習。深研奇門、易經,有機緣者方能入得門徑,漸悟大道。前些年一練形意的朋友隨我學金剛八式時就曾感慨說,不要說偷學就是手把手教都很難模仿動作的左右式變化!***至於楊露禪在陳家溝偷拳之事,只是激勵後人學拳的勵志故事罷了。***可見武術的博大精深遠非體操技巧之類運動所能與之媲美。

  拜師學藝,講究遞帖入門。帖中所寫弟子生辰八字,入門時的良辰吉日,學武誓言,道德規範及傳承譜系之類的文字。拜師入門的規矩多,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沛縣,是聞名全國的武術之鄉。這裡民風彪悍,武風甚盛,自古就有習武練兵的民風,幾千年的尚武傳承在這裡一直延續著。現介紹漢高祖劉邦故鄉沛縣的傳統武術拜師儀式,從這一側面可瞭解漢文化的歷史淵源。

  弟子拜師時要邀請引薦師及地方武林同仁德高望重者到場祝賀,行話稱“三門六正”以示鑑證。行禮前把祖師爺的畫像置於中堂正位,設香爐、上高香請祖師爺顯靈。由主持嘉賓宣講,鳴炮拜師儀式正式開始。第一:由收徒師傅上香三炷,請祖師爺!行三揖三叩首大禮。第二:依順序介紹到會武林嘉賓的名號。第三:請收徒師傅上坐,主持嘉賓介紹本拳派的歷史傳承淵源後,宣佈弟子行拜師禮,三揖三叩首,弟子跪拜遞帖與師傅,師傅接帖後,隨贈弟子信物之類物品,以示師徒關係成立。如收弟子多者,可隨年齡大小依次進行拜禮。第四:師傅攜新入門弟子共拜祖師爺,行三揖三叩首大禮。如師爺在場者,師傅攜弟子依次再行拜禮。第五:請師傅發言宣講門規武德,激勵弟子博學苦練,武德至上,弘揚武術精神之類的話語。嘉賓和好友常會表示祝賀而簡表賀詞或隋增弟子禮品。第六:請新弟子發言及展示武功技藝。最後由主持嘉賓宣讀拜師儀式結束。傳統的拜師儀式大致如此,各地在程式及形式上會有所不同。

  經歷了遞帖拜師的儀式後,學武的本質意義就有了變化。傳統上,師傅在收徒弟與教學生上會嚴格區別其關係。有些師傅學生不少,徒弟只有幾位,他們認為正式收了徒弟,也需負責任教導徒弟在思想意識上、理論技術上及門派功夫的傳承上起到作用。當然,也有師傅一年收一、二百徒弟,收徒未必都教。

  其實學武術是跟自己上勁,太聰明瞭練不出來,有時侯就得傻練。“藝痴者技必精”,沒有那份痴迷就換不來一身真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多東西是要靠自己領悟的,武學之道的精髓不是學來的是修來的。禪宗有言,“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拜師學藝的禮儀

  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一般拜師禮儀分成四個程式。

  第一,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第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師傅、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然後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

  第三,師傅訓話,宣佈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

  都堂拜師學藝的介紹

  明朝,孟津縣出了個姓陳的都堂,關於他居官拜師的傳說,流傳至今。

  陳都堂原名小黑,家住老城西北陳河村。他自幼喪父,依母打柴為生,很想讀書。這一天,他在縣城賣完柴往回走時,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不由自主地走進去扒著窗臺往裡張望。只見一位銀鬚飄然的老先生正給十幾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小孩講書,聽著聽著入了迷。突然,從裡面衝出幾個富家子弟,把他團團圍住,幸虧那位老先生趕來制止,他才得以脫身。

  老先生把他帶到屋裡,他訴說了自己的家世及想讀書的心願。老先生很是感動,便收他作學生,不僅免了學費還資助筆墨紙硯,又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陳棟才。陳棟才心疼他母親有病,自己就在雞叫時起床,親自做些稀粥吃,懷裡塞上兩個中午吃的菜團,便匆匆趕到學堂讀書。課餘時間仍打柴賣柴。他非常敬重先生,常常抽空幫先生挑水、推磨,先生見他勤快好學,盡心盡意教他。

  轉眼四年過去,他母親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只好回家侍奉左右。夜裡,待母親安歇之後,自己挑燈苦讀。有了疑難問題,就找先生請教。又過了幾年,恰逢大比之年,他揹著乾糧上京趕考了。不久,便傳來訊息:"孟津縣的陳棟才考中頭名狀元啦!"接著又是一個訊息:"狀元爺被皇上封為都堂,即日就要歸鄉省親"。

  這下把縣官忙壞了,一面下令全城百姓一律到大街迎接都堂大人,一面派人四處打聽都堂的親屬。不久公差回話說,都堂的老母親去年才病逝,現在家中無人,縣官不由納悶:這可"省"哪們子"親"呀!

  再說老先生一聽到這個訊息,不由暗自歡喜。可他轉念一想:慢!萬一他身居高位,忘了昔日,那豈不討個沒趣?待我試他一試!主意一定,便關上大門,裝起病來。

  不一會兒,兩個公差罵罵咧咧地闖進來趕他到大街上迎都堂。他推說有病起不了床,兩個公差正要發作,忽聽門外一聲喊:"都堂大人到--"

  公差聞聲跑了出去,老人不慌不忙地下了床。一手掂只襪子,一手拄根柺棍。剛一出門,只見陳棟才身著官服,頭戴烏紗,被一群人簇擁著,好不威風!老人探身說道:"不知大人光臨,有失遠迎,望大人恕罪……"

  "恩師,快別這樣說了!"陳都堂打斷老人的話,迎上前去,"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縣官及周圍的人一看勢頭不對,也都撲撲騰騰跪了一地。

  老人急忙拉住說道:"都堂請起!都堂請起!"陳都堂則說:"恩師不喚學生名字,學生實不敢起。"

  老人呵呵一笑說:"好啦!棟才請起,各位都起來吧。棟才,看來你還沒忘記昔日,這就對了!這樣才能身居高官,時時體恤黎民啊!"


楊修的歷史評價
拜師學藝的規矩講究有哪些
相關知識
拜師學藝的規矩講究有哪些
拜師學藝的規矩講究有哪些
拜訪禮儀的規範要求有哪些
學習書桌擺放的風水講究有哪些
請客吃飯的禮儀講究有哪些
錢包顏色的風水講究有哪些
吊蘭擺放的風水講究有哪些
擺放在客廳畫冊的風水講究有哪些
臥室擺放魚缸的風水講究有哪些
過門石的風水講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