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醫學技術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放射技術是以影像診斷為導向的技術,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醫學放射技術在提高骨癌確診中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R73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482-01

  骨癌是指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犯及骨骼的腫瘤, 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 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多見於中老年人, 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來發病率有增多趨勢[1] , 並且發病年齡提前。其臨床表現十分複雜, 容易誤診, 誤診率高達69.. 11% [2] 。為進一步加深對本病的認識, 提高診斷率, 現將我院自2007年來收集的經骨髓塗片和手術病理證實的30例骨癌患者的放射科做一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例患者中男19例, 女11 例, 年齡37~ 69 歲, 平均58歲。主要臨床症狀: 骨痛18例, 其中腰背疼痛12 例; 貧血14例; 發熱17 例; 乏力11 例; 病理性骨折7 例。骨穿可見原始細胞增多, 血常規檢查紅細胞減少9例, 血紅蛋白減少10例, 血沉增快16例, 白細胞增高5例, 尿酸增高6 例, 鹼性磷酸酶升高6例, 免疫球蛋白電泳IgG升高13例, IgA升高4例, IgD升高2例, IgM 升高1例, 尿蛋白陽性14例, 尿本.. 周氏蛋白陽性9例。

  1.2 放射科檢查.. 所有病例全部攝取頭顱+ 脊柱正側位+ 骨盆+ 胸部正位X線平片。同時選擇性攝有其他部分: 肩關節11例, 胸骨斜位6例, 肱骨9例, 股骨7例; 12例進行CT檢查; 10例進行MRT檢查。

  2 結果

  2.1 X 線表現.. 30 例均進行了X線檢查, 各種溶骨性破壞發生在頭顱骨15例, 胸椎13例, 腰椎16例, 骨盆7例, 肋骨9 例, 其中4例為膨脹性, 肩胛骨2 例, 鎖骨、肱骨及股骨各2

  例, 胸骨2例, 長骨病理骨折1例, 破壞邊緣有少許骨硬化, 並見軟組織腫塊。

  2.2 CT表現 進行CT檢查17例, 共25個部位, 20個部位表現骨質破壞或脊椎骨質疏鬆, 部分伴壓縮骨折, 表現大致與X線平片相同, 但觀察累及範圍優於X 線平片。

  2.3 MR I表現 10例進行了MR I檢查, 10例患者示明顯異常訊號改變, 多數病變呈長T1、長T2 訊號。按Stab ler等分型: 瀰漫型2例, 灶型3例, 瀰漫加灶型4例, “鹽和胡椒”型1 例。其中, 同時侵犯椎體和附件3例, 硬脊膜受累變厚3例, 增強後病變不均勻增強和硬脊膜均勻增強1例。

  3 討論

  骨癌中的骨髓瘤起源於紅骨髓, 突出的病變特徵為骨髓內大量漿細胞增生, 佔骨髓腔內細胞總數15% ~ 19%。臨床表現多樣化, 起病隱襲, 多數病程緩慢, 在臨床上和實驗室檢查異常懷疑有骨癌, 應及時多部位做放射檢查, 放射檢查在骨癌分期、監測治療反應、探測復發和評估併發症中起了重大作用。

  3.1 骨癌的放射科檢查特徵 骨癌的X線表現複雜多樣, 可為全身性的骨質疏鬆, 單一骨質損害、多發的溶骨性病變及骨質硬化, 以溶骨性損害及骨質疏鬆發生率最高, 其中多數表現為在骨質疏鬆的基礎上出現多發的點片狀骨密度減低區及邊界較清晰的蟲蝕樣和穿鑿樣骨破壞。顱骨X 線平片對顯示病灶較敏感, 其他部位的X 線徵象缺乏特徵性改變, 易被誤診為類風溼或風溼性骨關節病而延誤治療。CT 表現與X 線片表現相似, 對檢出不規則骨及中軸骨的病變明顯優於X 線片, 因CT 具有較高的密度解析度, 且為橫斷成像, 故能發現較小的不典型病灶, 可作為X 線平片的補充。骨癌脊椎CT上表現為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破壞, 呈皁泡樣或蜂窩樣或大片樣或空洞樣, 殘留骨小樑不規則增粗, 部分骨皮質中斷伴椎旁軟組織腫塊, 部分病例可同時侵犯附件。臨床可疑或確診骨髓瘤, X 線和CT 未發現時行MR I 檢查, MRI能敏感的發現骨髓病變而成為最佳的影像檢查方法[3] , 在骨質結構破壞前顯示出骨髓的廣泛性浸潤[ 4] , 病灶在T1W I上表現為骨髓脂肪高訊號的襯托下介面清晰低訊號, T2W I上病灶不清晰, T2W I脂肪抑制呈高訊號, 典型者呈“椒鹽樣”..徵象。

  3 2 骨癌的併發症與誤診.. 在骨癌的併發症中, 以貧血最多, 而且以中重度貧血為主, 其次為低白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高尿酸症、腎臟損害、肺部感染等。而在誤診的疾病中按系統統計, 以骨骼肌肉系統疾病誤診最常見, 其次為血液、呼吸、心腦血管、腎臟等。要提高多發性骨髓的正確診斷率, 應首先提高醫生對本病的認識, 臨床懷疑多發性骨髓的病例, 應及時做多部位放射檢查, 以進一步確定診斷。

  參考文獻:

  [1] 徐愛德 徐文堅, 劉吉華. 骨關節CT 和MR I診斷學.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80.90.

  [2] 李守靜, 李巨集然, 趙相印, 等. 骨癌診斷的探討. 中華腫瘤雜誌, 1995, 17: 43.45.

  [3] 龍莉玲, 宋英儒, 黃仲奎. 骨癌的MR I和X 線診斷價值. 臨床放射學雜誌, 2001, 20*** 9 ***: 696.

  [4] 江浩, 等. 骨與關節MR I.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407.

  篇二

  核醫學病房放射性防護的護理體會

  【關鍵詞】輻射防護;內照射;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5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86-01近年來,放射性核素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核醫學科已經不是單純的檢查科室,我院於2011年組建了核醫學病房,包含核素一系列檢查及核素治療***甲亢碘治療及131Ⅰ“清甲”治療***的綜合病房。[3-4]病房分割槽管理,包括核素檢查區和131Ⅰ治療區,患者與醫務人員分別通道的U型病房。核醫學防護病房是針對病人服用大劑量放射***物而設立的隔離病房,這種病房能最大限度防止放射***物對公眾和環境的危害。另外,對病人及家屬也是一個有效的保護.另外,新增護士7人、技師3人、住院醫生5人。同時隨著核醫學病房不斷擴大,收治病人的人數及種類逐漸增多,患者注入放射***物後產生的放射性和對周圍環境和人群-包括醫務人員和其他患者所產生的輻射危害越來越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通過總結護士在實際工作中對醫務人員及患者的自身防護原則、措施及實踐經驗,對提高治療的安全性、成功率、減少併發症起到重要作用。當然主要是要考慮外照射,一般採用遮蔽和加大距離的方法。1醫護人員自身的防護原則

  要求醫護人員做好時間防護-控制和縮短操作時間;遮蔽防護-用鉛屏風、鉛玻璃遮蔽放射源;距離防護-遠距離操作。

  1.1由於放射性核素對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所以要求每個核醫學工作人員應具備放射衛生核防護知識[1]。每個新上崗的護士必須接受放射性防護的培訓。在培訓中應強調受檢者與患者的防護及自身防護和放射***物處理知識。

  1.2提高護理人員對放射安全性的認識。增強防護意識,縮短接觸時間和減少放射源用量是減輕個人輻射劑量的有效方法。嚴格按照規定的輻射安全規則操作,放射***物的淋洗分裝標記都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在滿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儘可能增加與放射源的距離。操作使用放射藥物前需要有相應的防護措施,應按要求穿戴含鉛防護衣、眼鏡、口罩、一次性手套、佩戴個人防護儀,以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呼吸道、消化道、面板傷口進入體內。並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提醒患者如何配合檢查。

  1.3在治療過程中,人體受照射累積劑量的大小與時間成正比,接觸射線時間越長其危害越嚴重。難以遮蔽時應注意控制操作時間,使照射劑量減少到最低程度。注射時最好使用注射器防護套,藥物放在襯有吸水紙的方盤內進行。工作人員在操作前無放射源的情況下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做到技術熟練、準確迅速。儘量縮短接觸放射線的時間,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注射核素護士儘量安排技術操作水平較高的護士進行,如果操作時間長,應分段多人輪流操作,避免一人受大劑量射線照射[2]。操作後在離開放射源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整理工作,以減少不必要的輻射。

  1.4注射核素的患者基本類似於活動性放射源,所以必須重視來自於患者的輻射防護,加強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射核素患者統一管理:在指定專門等候室等待檢查,囑咐患者不要隨意遠離自己的座位,儘量減少患者走動,不要有陪護人員,避免放射源擴散汙染對環境及輻射周圍人員。工作人員需要與患者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

  1.5嚴格執行個人防護措施,所以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場所,必須配備個人防護用品,保持清潔,經常清洗。工作場所經常通風、清掃。裝置用具用後由專人隨時清洗,嚴禁將汙染的裝置和個人用品帶入放射性工作場所。嚴禁在放射性工作場所內吸菸、飲水、進食或取放食物。嚴禁隨處擺放用過的棉籤、手套,也不可隨處亂扔,應放置在專用的放射性廢物容器中,集中存放。按品種的不同物品分類擺放,放射性廢物有專職護理人員負責收集、存放、處理,其過程記錄備檔。放射性廢物容器表面在顯著位置註明廢物型別、核素種類、存放日期。當放射性廢物活度<7.4×104貝克/公斤方可按非放射性廢物排放。護理人員熟悉管理原則,掌握劑量檢測技術。

  1.6核醫學工作人員需進行外照射劑量監測,個人年劑量當量不超過50msv。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放射性核素輻射特點和危害性。強化護理措施,瞭解減輕心理負擔,不要談核色變,也不要放鬆警惕,認真進行必要防護,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必須嚴格按照核醫學病房的管理操作,同時平時加強營養,保持心情舒暢,增強自身免疫力。2患者防護的護理原則

  患者服藥劑量決定對自身照射劑量率的大小,劑量越大對患者自身的內照射越大。護理中要密切加強病人內照射防護的護理,以減少不良反應及不必要的損傷。以131Ⅰ“清甲”病人防護為例,總結如下:

  2.1患者服131Ⅰ後即成放射源進入單獨隔離病房,必須適當限制活動範圍,同時也受隔離,隔離期限為7天。要求患者不隨意串病房,避免患者之間互相輻射及對周圍環境的汙染。病人及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

  2.2患者服藥後經常口含維生素C,話梅等酸性物質,嚼口香糖以促進唾液腺分泌減少碘對口腔黏膜的損傷預防放射性涎腺炎。

  2.3131Ⅰ隨尿液排出時對膀胱黏膜有放射性損傷,一般治療後2-3天會出現尿頻、尿急,囑咐病人在服碘後多飲水,注意及時排尿,以減少射線對膀胱的照射。

  2.4服碘後患者會損傷消化道黏膜,患者會出現噁心等胃腸道反應,採用止吐藥物預防放射性胃腸炎。

  2.5患者服碘後除病灶攝碘外,大量的131Ⅰ從尿液、汗液、唾液中排出。指導患者正確處理排洩物汙染的衣褲被服。放置1周後等放射性衰變後方可單獨清洗。患者不許隨地吐痰,大小便排入專用廁所,便後多衝水,女性患者儘量避免月經期。隔離期間儘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產生的生活垃圾及時打包放置種源室,衰變80天后方可棄去。

  2.6出院時患者體內滯留量小30mci,服碘後14天內儘可能遠離人群,與人群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1個月內不接觸嬰兒及孕婦。

  我院病房成立至今,共收治首次“清甲”病人120例,再次“清甲”病人80例,甲亢碘治療385例,核素檢查每年3千餘例以上。通過以上措施,無1例出現放射性核素輻射所導致的嚴重併發症及不良反應。各崗位護理人員所受照射劑量當量均小於50msv,健康檢查未發現異常,且經環保和放射防射部門監測,未對環境造成影響。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核醫學診斷與治療規範.北京出版社,1997:27.

  [2]嚴穎.分化型甲狀腺癌首次清除殘留甲狀腺的護理.護士進修雜誌,2010,5:25.

  [3]王光琳,馬黎明,李江城.放射性核素病房的護理體會.西南軍醫,2007,9***03***:124-124.

  [4]E,Dougeni***Imaging Physics and Radiation Safety Section,Regional Medical Physics

  

放射醫學技術論文
傳媒應對的危機是什麼
相關知識
放射醫學技術論文
放射醫學技術論文
口腔醫學技術論文
放射治療技術論文
放射影像技術論文
放射影像技術論文
有關計算機科學技術論文
計算機科學技術論文論文發表
計算機科學技術論文
聲發射檢測技術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