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大廈保衛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帝國大廈保衛戰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在二戰末期的最後抗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

  帝國大廈保衛戰的簡介

  帝國大廈保衛戰指的是在二戰末期進行的戰役,交戰雙方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和蘇聯紅軍以及盟軍部分部隊,蘇聯紅軍的部隊經過慘烈戰鬥後最終取得偉大勝利,標誌著納粹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和整個歐洲戰場的全面勝利,為歐洲人民換來了和平。

  帝國大廈保衛戰開始於1945年的春天,當時蘇聯紅軍美軍英軍法軍4國軍隊都已經集結在德國柏林附近,開始和柏林進行最後的戰役,其中蘇軍距離柏林只有100多公里,而美軍英軍主要派遣先頭部隊到達了易北河,距離柏林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間,帝國大廈保衛戰一共進行了8個月,1946年的夏天白俄羅斯軍隊單方面宣佈取得勝利,之所以叫做帝國大廈保衛戰,是因為柏林德軍的最後一處支撐點在國會大廈和最高統帥部,象徵著第三帝國權力的最高首腦機關。

  在帝國大廈保衛戰簡介中曾經提及,1945年的春天柏林保衛戰已經不可避免,德國派出了大量士兵前往東部戰場。3月29日的時候蘇聯突破了德國的最後防線,來到國會大廈廣場前探路,國會大廈保衛戰正式打響,後來蘇軍聯合法軍第三突擊集團軍對國會大廈進行第一輪衝鋒,但是失敗了,30號凌晨的時候保衛戰打響,蘇軍進行第二次衝鋒,攻佔了總理府,全部矛頭開始指向國會大廈,下午1點左右蘇軍又進行了30分鐘的炮火打擊,最後徹底扭轉了戰局。

  到了當天傍晚,蘇聯紅軍打通了通往頂層的通道,把第一面標誌著蘇聯紅軍的紅旗升在國會大廈的頂樓上,標誌著國會大廈保衛戰的正式結束。帝國大廈保衛戰簡介中還提到,從戰爭的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名守衛者主動投降,最後一個德軍守衛是被擊斃的。

  帝國大廈保衛戰的影響

  帝國大廈保衛戰是柏林戰役的前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慘烈的一場戰爭,帝國大廈保衛戰影響非常廣泛,不僅標誌著軸心國中實力最強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戰敗,也標誌著法西斯侵略勢力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歐洲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程序大大加快,為歐洲人民換來了和平。

  其實帝國大廈保衛戰影響不只表現在德國方面,也表現在蘇聯紅軍方面,蘇聯憑藉帝國大廈保衛戰樹立了在同盟國中的地位,為後來的蘇聯獲取大量利益奠定了基礎,蘇聯人在這場戰爭中一共派遣了接近一個軍的兵力,具體傷亡人數不詳,但是毫無疑問蘇聯紅軍在這場戰爭中損耗的人數最多,他們結束了帝國大廈保衛戰,也是他們打敗了入侵的德國法西斯,所以帝國大廈保衛戰對於蘇聯紅軍來說意義深遠。帝國大廈保衛戰影響同樣也表現在對於整個世界戰場的影響上,帝國大廈保衛戰標誌著歐洲戰場的全面結束,也標誌著蘇聯紅軍和英美同盟軍能夠拿出更多的兵力去支援在東方的中國戰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加快了程序,使得日本人缺少了一個有力的同盟軍,加快了日本投降的步伐。對世界歷史來說帝國大廈保衛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是第二次世界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沒有這次戰爭人類的災難還要持續很多年。

  帝國大廈保衛戰的背景

  1945年春,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已在德國本土作戰。蘇軍距柏林只有100餘公里,準備最後殲滅德軍。美、英軍的先頭部隊則已前出到 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里。1945年4月中旬, 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 戈沃羅夫***在同德軍 庫爾蘭集團作戰; 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為 巴格拉米揚大將***肅清了 東普魯士集團;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徹底殲滅了 格丁尼亞地域德軍集團殘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澤*** 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 波羅的海沿岸;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抵達 奧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奪佔數個登陸場,並於粉碎德軍 波美拉尼亞集團後著手變更部署,以佔領 施韋特至大加斯特羅澤一線,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大加斯特羅澤至彭齊希間逼近 尼斯河,並在 諾伊施塔特、拉蒂博爾地段逼近 捷克斯洛伐克邊境; 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為 葉廖緬科大將***進抵拉蒂博爾、日利那一線, 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 托爾布欣***、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 馬利諾夫斯基***於1945年4月13日攻佔了 維也納。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1945年4月16日前,在 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只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 海因裡希上將指揮的“ 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 舍爾納元帥指揮的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80萬人、火炮和 追擊炮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500輛、作戰飛機33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

  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 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萬人。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里;柏林防禦地域包括外層、內層和市區三道環形圍郭。在屈斯特林登陸場之前和 科特布斯方向,防禦工事尤為堅固,這裡集中了最強的軍隊集團。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個師,每1公里正面600門火炮、170輛坦克。德軍統帥部採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蘇軍奪取柏林。盟軍領導層在是否向柏林突進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丘吉爾,蒙哥馬利等英國主要領導人要求向柏林方向進攻***這也會將盟軍主要力量置於蒙哥馬利的領導下***, 而以艾森豪威爾維首的美軍高層領導人則對德軍未來的可能的行動方向,德軍的抵抗態度以及進攻柏林的意義等問題上判斷失誤,而傾向於主攻巴伐利亞等南部地區***雖然美軍前線指揮官們對此決定也有不同看法***。最終由於美國的實力使其在決策中處於優勢地位,盟軍放棄進攻柏林。

  蘇軍計劃以三路進擊柏林:以 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作為最強大的集團和攻擊的先頭部隊突破奧德河東、西兩岸防線和附近若干地段,從東面攻擊。以 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前出到尼斯河東岸的南部直到 蘇臺德地區山麓,從南面攻擊。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前進到奧德河下游,從北面攻擊。

  隨後,同盟國軍隊於4月16—19日突破德軍奧得河一尼斯河地區,蘇軍開始對柏林實施合圍,並於1945年4月19~25日合圍分割德軍集團。

  1945年4月2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所屬的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逼進了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這個花園區是柏林德軍最後一處支撐點,由於該陣地有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 最高統帥部等象徵 第三帝國權力的最高首腦機關,所以,柏林守備司令部把 黨衛軍最精銳的部隊部署在這裡。

帝國大廈保衛戰相關文章:

延坪海戰的發生經過介紹
萊特灣海戰有哪些影響
相關知識
帝國大廈保衛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五國攻秦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金馬刺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坦能堡會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塞育河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鉅鹿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順昌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三峰山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第四次長沙會戰的歷史事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