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寒山生平簡介
寒山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寒山生平簡介
“寒山和尚”指的就是歷史人物寒山子,據相關資料中瞭解到,他是唐安人。曾經多次參加考試結果都不如意,於是被迫出了家當了和尚,所以才會有“寒山和尚”的稱號。
縱觀眾多的歷史文獻資料,其中關於關於他的資料少之又少。關於他的姓氏也無從得知,只知道他當時出家後就隱居在天台山的一個寒巖澗洞裡,所以就以“寒山”為名,又稱寒山子。在後世的資料中,我們得知他還是一位富有神話色彩的詩人。據說在他所居住的天台山寒巖澗洞裡,後人們整理出他曾經塗寫在隱居的寒巖洞壁上的詩句就有三百多首。
面對這位具有神祕色彩的唐代詩人,雖然曾經受到世人的冷落,但是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關於他的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令人不曾想到的就是,他的詩還流傳到了日本等地,並且深受好評。寒山作為中國在唐代時期中少有的白話詩人之一,據說在1905年的時候,寒山的詩就在日本出版,並且有多位學者對他的詩詞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在宋朝期間,他還被佛家公認為是文殊菩薩的轉世。從元代開始,他的詩就開始流向朝鮮和日本等地。明朝時還將他的詩篇收錄在《全唐詩》中,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的詩被正統文化所認可和接受。甚至後來雍正帝還將他與拾得封為“和合二聖”,成為了百姓們禮拜的愛神。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卻沒能留下真實姓名令人遺憾,
寒山問拾得
“寒山問拾得”講述的就是關於寒山和拾得這兩個人物之間的故事。據傳說寒山和拾得原來是佛界的兩位羅漢,後來便在凡間化身成為了兩位苦行僧。在有一天,寒山遭受到他人的侮辱,很是氣憤。所以才會有“寒山問拾得”的故事。
在“寒山問拾得”的這個故事內容中主要就是大家展現了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深厚友情。雖然故事內容是以對話的形式展現,但是依然能夠感覺的出倆人之間的深厚友情。在故事中,寒山遭受到他人的欺負,但又打不過他人,於是跑過來向拾得訴苦。他對拾得說:“如果有一天有人欺負我、辱罵我、恥笑我,我應該怎麼做呢?”他的好友拾得則對他說:“那你不妨忍著他、讓著他、不去理睬他,相信再過幾年,他人就會對你有所改變。”於是在此之後,寒山就按照拾得所說話來對待欺負他人。
關於“寒山問拾得”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寒山來說,實際上他並不是傳說中佛界的羅漢,而是唐代長安人。他曾多次參加考試,但每次的結果都不理想,所以之後被迫出家。而對於另一個主人公拾得,他是唐代時期天台山中國清寺的一名隱僧。關於他的身世,原來是被遺棄在荒郊野路上的棄嬰。他與寒山的相遇,正是在寒山飢困潦倒的時候。那時的寒山經常去國清寺閒逛,拾得見他飢餓,便用廚房剩菜冷齋施捨於他,從這以後,他們倆人就結下深厚友情,常作詩吟賦,也算逍遙自在。而“寒山問拾得”的這個故事也就是在他們成為知己好友的情況下發生的。
寒山人物評價
寒山的詩風和100年前的王梵志一脈相承,也是口語體的白話詩。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卻入山作了隱士。他與李白、杜甫同時代,放到星光燦爛的盛唐詩人堆裡,他的詩藝算不上高超,但淹沒不了個性的光輝。他生前寂寂無名,身後卻聲譽日隆,並綿延千年至今不斷——白居易、王安石都寫過訪擬他的詩集的詩篇,蘇軾、黃庭堅對他的詩有特殊的興趣,朱熹、陸游關心過他的詩集的出版與校勘。他沒有正式進入哪所寺廟剃度,唐朝蘇州城外的一座著名寺廟***寒山寺***卻以他的號命名。他的詩歌的最早傳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說就把他編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卻被佛家公認為文殊菩薩再世。元代他的詩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他的詩篇收入《唐音統籤》的《全唐詩》中,被正統文化認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為“和合二聖”,居然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被封為祖師爺。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連真實姓名也沒有留下,只是以號行世——寒山子。
猜你喜歡:
偽齊皇帝劉豫的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