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建築空間設計
幼兒園是兒童讀書、生活、玩耍的公共場所。一個合理的,可以讓孩子在空間內自由玩耍,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那麼,如何設計一個合理的幼兒園建築空間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要突破孤立的班組空間
我國幼兒園建築一般都採用固定的兒童活動單元模式,而國外的幼兒園採用定型單元的極少,大多采用自由式的平面佈局。許多國外開放型的幼兒園平面佈置常採用圍繞多功能廳來組織空間,突破孤立封閉的班組空間,改變傳統的純交通的走廊聯絡各個部分的手法,原來的通行空間轉化為兒童遊戲、社交、互教的綜合性空間。這樣既擴大了兒童的活動範圍,而且還增加了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之間共同交往的場所,形成充滿生機的兒童天地。
要突出交往空間的設計
我國現存和新建的大量幼兒園建築模式的特點就是管得太死。其教育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分班為基礎。反應在建築方式上,就是嚴格按年齡分班活動,各有各的單元,各據各的場地,各司其教,互不往來。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早己證明,兒童只有同不同年齡的兒童及成人在一起生活和遊戲,才能健康地成長。應將幼兒園與其它不同性質的建築聯合建在一起,有的和中小學,有的和住宅,有的和其它的公共建築聯建,使兒童有更多的交往機會,可以比他們大的兒童和成人交往。在交往中,使兒童開闊眼界,促進兒童知識、情感和個性的發展。在建築空間組合上也突破了分隔、封閉的格局,強調既分又合,靈活多變,並十分重視公共活動和交往空間的創造。
要增強室外趣味空間的設計
幼兒園需要較為空曠的室外環境來滿足全園活動的需要,因此在設計室外環境中,應利用綠化、高差、建築外邊緣的凹凸設定一些相對封閉的小空間,用變化的空間環境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並促進遊樂的興趣。
如冒險遊戲場是室外遊戲發展的趨勢,其目的是鼓勵兒童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在零碎、散亂的材料上建立、組合、拆卸以及重建他們的遊戲天地。
又如“連線體”遊戲,這種“連線體”的設計思想對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的設計同樣重要。因此,一個好的遊戲場光有設施
是不夠的,還要注意整體的結構,這種結構不是成人化的“軸線”、“對稱”,而是創造一定的情景,讓場地中各種材料與器械構成一個連線的整體。
要體現開放的室內空間設計
1、區域性加寬的走廊。區域性擴大走廊,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內聚力的室內公共空間,有利於兒童社交和雨天活動。走廊作為交通空間,寬度一般為1.5m-1.8m,如果在走廊兩面活動單元交接處適當加寬,使之形成一凹空間,就為不同班級的兒童提供了交往的機會。
2、區域性開放空間。在兩個班單元之間採用靈活隔斷,實行小範圍的開放空間,能擴大幼兒的接觸範圍。管理上也很方便。或取消班遊戲場地的明顯界限,實行兩班的聯合活動,建立合班遊戲場。
3、互相溝通的遊戲場。利用走廊將幾個分班活動場聯絡起來,使其成為互相溝通的遊戲場,既保持了班活動場的祕密性,又為不同班級不同年齡兒童自由接觸創造了條件。
4、專門的室內空間。設計一個專門的大房間供全園兒童自由接觸,是一個最為直接的辦法,但它更需要精心的佈置。實踐表明,異齡兒童的角色遊戲有利於幼兒從旁觀到參與,直至被大齡兒童接納。因此,在室內佈置一些小型的傢俱、玩具,能大大提高空間的質量。
建築外部空間是指建築與周圍環境,城市街道之間存在的空間,它是建築與建築,建築與街道或城市之間的中間領域。那麼,關於建築外部空間的設計,你瞭解多少?
傳統的中國建築是封閉式的,是一種築高牆,圍大院的建築,它的外部空間是冷漠的,對建築的外部空間沒有足夠的重視,而在美國,最初是由一位風景建築師奧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風景建築學”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國風景園林與城市生活相結合,對建築的外部環境質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把園林擴大到了城市環境。近年來我國對建築外部空間環境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
功能與分割槽
建築外部空間作為開放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功能要求。
1、功能分割槽
建築外部空間按功能分為人的領域,及除人之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領域。而要獲得舒適的人的逗留空間,就需要以限定空間的手法創造一定的封閉感,如蘆原義信所謂的積極空間。利用標高的變化及牆的運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閉感。同時,作為外部空間,它不同於內部空間,它應該具有開敞,流動的特點,意念空間的設計也是限定區域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的福特希樂學院的外部空間設計,建築師採取了獨特的空間佈局,強調了不同的功能分割槽:
①邊界區:即與鄰近土地相連的界區
②停車場道路系統區
③步行區
④建築群中的開敞空間
⑤小區庭院
空間分類
建築外部空間按使用性質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活動型
這種型別的外部空間一般規模較大,能容納多人活動,其形式以下沉式廣場與抬起式臺地居多。如合肥市的明珠廣場,其為下沉式廣場。而北京天壇的園丘卻是抬起式的園臺。不同的圍合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2、休憩型
這種型別的外部空間以小區內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間為多,一般規模較小,尺度也較小。
3、穿越型
城市幹道邊的建築及一些大型的觀演、體育建築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間,或者是城市裡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業街。如合肥市的淮河路步行商業街和花園街,其間點綴綠化、小品等,即可穿越,也可休息,也可活動,可以說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間了。
建築外部空間設計手法的運用
為了獲得宜人、豐富的外部空間,僅僅一種手法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根據不同的建築以及不同的環境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手法。
1、空間的延伸和滲透
內外空間及外部空間的相互延伸及滲透是空間的連續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時空的連續。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借景與對景都是空間的延伸和滲透手法的運用。
2、層次與序列
要創造有秩序而豐富的外部空間,就要考慮空間的層次。而對於運用空間就要有空間導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過渡。外部空間的序列通常表現為“開門見山”和“曲徑通幽”兩種。
3、建築尺度的處理
建築作為外部環境的主體其本身的尺度必須有適應人體尺度的過渡。正如蘆原義信所提的第二次質感一樣。建築本身需要以一個較大的尺度去適應其所處的大環境,又要以一個較小的尺度去滿足其本身的外部環境。建築物應該具有多層次的尺度關係。
4、其他
在建築外部環境運用中,小品及雕塑的運用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門前的雕塑。有時,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環境的主題。如合肥市和平廣場上的主題雕塑。等等。
兒童美術手繪國王作品展示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