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哲學對插花藝術有什麼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中國的傳統插花深受宗教、哲學、繪畫藝術、民族審美與民俗等的影響,尤其深受哲學的影響。在不同的朝代,形成了不同的哲學流派,這些哲學流派都有不同的哲學內涵,插花藝術也呈現出不同的插貯理念,形成不同藝術風格的插花。這些風格各異的插花又從側面反應了哲學對插花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漢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的傳入在某種程度上給當時的人們以精神的寄託之外,同時也產生了中國傳統插花的雛形——佛教插花。佛門稱花為“華”,花、華不二,獻於佛菩薩前的稱為“獻花”,“借花獻佛”一詞就源於此,散佈壇場四周的稱“散華”。佛教的十供養像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在壇場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經裡有許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開見佛、舌燦蓮花、花果自成、花開蓮現、九品蓮花、百鳥銜花、夢幻空華、鏡花水月、蓮華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東漢最初的佛教造像藝術中,如江蘇連雲港市孔望山的東漢佛教造像已出現了用蓮花供佛的影象,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執一枝三瓣蓮花,用以供佛。東漢的康孟祥譯的《修行本起經》中寫道,“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徹照花瓶,變為琉璃……”。

  在北魏時代的龍門石窟浮雕中,有一幅賓陽中洞的石浮雕畫——《帝后禮佛圖》,極為著名。此圖表現北魏皇室成員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貴族婦女,手執花束,以一枝盛開的蓮花為主,兩邊各襯一枝比主花低的蓮雷、蓮蓬,比例恰當,十分美觀,表現了當時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時,以貯水容器插貯切花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為其母求平安,獻花供佛,眾僧將所獻的蓮花插於銅罌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齊書》記載:“沙門於殿前誦經,武帝為感,夢見優懸缽花於經案。宣旨使御府為銅花,插御床四角”。

  以銅為花,無萎謝之憂,插於床邊,象徵對佛教之信奉。漢魏六朝時期,道教插花藝術也已有雛形。在早期的道教儀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習俗,並用大量的實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著長生、成仙等願望,這些成為道教插花的基礎。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說,在漢代的畫像石藝術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畫像石。西王母身邊常有仙人隨侍,手執嘉禾、靈芝,西王母本人手執嘉禾,如山東倉山縣城前村畫像。

  在當時,道教把西王母敬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靈芝相伴。又如《拾遺記》,記有青蓮、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雙重影響下,漢魏六朝時期的插花的型別主要以宗教插花為主,其特點是追求清靜恬淡,莊嚴肅穆。花材也多以與宗教有關的蓮、靈芝、果實類等為主。

  隋唐的院體花在宮中流行

  隋唐時期,國力昌盛,文化、藝術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園藝技術的進步,為賞花、插花的廣泛流行提供了物質基礎。隋唐時,思想界實行三教並尊,宗教哲學進入全盛時期。當時,佛教中的禪宗盛行,禪宗六祖慧能,主張以頓悟之法領悟佛家真理。他喜愛梅花,所過之處常插梅花作為標誌。隱含著佛理之喻,對後世禪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盧愣迦繪的《六尊者圖》中有缸插牡丹,為禪家花較早的圖畫記載。在舉世聞名的敦煌佛教壁畫中,繪著人們去拜佛時多執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許多窟中繪有的手執托盤的飛天,凌空飛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寫照。在《西遊記》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就有手託寶瓶中插柳枝的造型。

  另外,在佛家的講經法會上,也設有瓶花為裝飾。一幅繪有唐代高僧玄奘講經的《玄奘講學圖》上,繪有兩瓶蓮花,花葉相稱,成對裝飾於講經堂前,瓶中花型對成,組織嚴謹,以正中一高枝為主,兩邊各配對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長生、成仙,多吟誦使人長壽的鬆、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於《八十七神仙卷》中諸位神仙手持的盤花、瓶花更是豐富的插花藝術資料。哲學上的相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時,隋唐時期,國家大一同,社會、政局較為穩定,呈現繁榮的景象。這種繁榮也影響著藝術領域,雍容華貴的氣質、大氣自由的精神貫穿於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時期,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唐代插花藝術提供了發展的漲力。在這種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藝術更加註重形式美。

  盛唐主導“勢壯為美”,“文質彬彬”、“盡善盡美”,在花材的選取上,講究雍容華貴的氣質,主要以花形碩大的牡丹、芍藥為主,此外,還經常選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鬆、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等十種花材,寓意“十全十美”。

  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貴壯麗的風格為主,故此時期的主要型別為宮體花,亦稱院體花。宮體花,主要流行於隋唐時期的宮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藥為主,體現富麗之感。此花形體碩壯,色彩豔麗,花枝繁盛,結構嚴謹,裝飾味濃,充滿宮廷煊赫堂皇的氣勢,莊嚴大方。此種花型要求襯托平衡,避免過疏過密,花枝長度約為花器高度加半徑之和。

  宋元理念花、心象花並蒂爭輝

  宋元時期,中國插花進入了普及時期。宋時,國力已不如唐時強盛,但畢竟結束了五代的割據局面,經濟文化更加進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種進一步豐富,而其觀賞更具多樣性。插花藝術因而得以繼續發展。元代繼承宋代插花之餘緒,也顯得絢麗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發展到了宋代被統稱為理學。

  理學是以宋儒論學多言天地萬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學為代表。強調理高於一切,認為應存天理,滅人慾,極為重視道德思想;更進一步提倡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觀,要求人們靜觀萬物,從中體會到時光變遷,宇宙奧祕。理學又是北宋以後政治經濟發展的表現,宋代的社會動盪不定,許多文人士流為避現實多退隱於山水之間,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間,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頤的學生程顥詩云:“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對花開花落等景象更為敏感。

  因而,宋代花卉藝術更深入地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達著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顯得意味深長。理性內涵加清麗外形,具有清純美麗的形態。宋代的社會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氣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內斂;不再激情洶湧,而是冷靜地思考。宋朝的時代精神就是清雅、雋秀之氣質。這種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構圖中,講究線條美,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

  花材多用鬆、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結構以清為精神之所在,以疏為意念之依歸,注重枝葉的線條美。

  元朝的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中後期,極為注重吸收以儒學為主的思想文化,繼承了宋代的理學思想。與此同時,在藝術領域也繼承了宋代的緒統,尤其是花卉文化繼承宋代之風流,同時又具有時代特色。元朝實行的種族歧視制度,使漢族文人受到元統治者的歧視,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閒適自在,不屑為官。

  所以,元代的藝術中有這種閒散、淡雅的味道。另外,還受到文人畫和花鳥畫的影響,插花多為借花消愁或表達個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蘭等名花表現文人清雅、閒韻、傷逝等情感,從而出現了“心象花”。心象花,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積鬱所做,作品偏於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現出浪漫、無拘無束、輕巧秀麗和瀟灑,表達個人內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種多樣,花器也古裡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純屬作者心裡的表達,他人不易領會其中之含義。這種花型與院體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採用。

哪裡可以放平行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基本程式以及造型
相關知識
傳統哲學對插花藝術有什麼意義
簡單易學的插花技巧有什麼
插花技術有什麼方法的改進與提高
禮儀教育對孩子一生有什麼意義
學生插花藝術作品_學生插花藝術作品欣賞
日本式插花藝術有哪些知識
語言哲學和語言邏輯有什麼區別
語言哲學和語言邏輯有什麼區別
陶瓷花瓶的選購和插花技巧有什麼
東方式插花要訣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