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呼喚學者
現在還有不少人認為,練武者武夫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其實,太極拳博大精深之處,恰恰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心靈高境界的思維活動。太極拳不是練功練出來的嗎?這僅僅說對了一半。太極功夫是“悟”出來的,也就是頭腦、心靈悟出來的功夫。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從習練太極拳者的學歷評估,當前大學以上學歷的太極拳愛好者逐漸增加。過去知識界中,不少人不喜歡舞刀弄棒打拳踢腿的。天天趴辦公桌,鑽進科研室出不來,體質下降,很多著名科學家、文化藝術界人士英年早逝。中科院武協有個統計,學術界人士平均壽命低於五十歲,這個數字是驚人的。看來知識界人士參與體育活動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經過多年體育健身的宣傳,很多知識界人士投人到各類體育鍛煉中來。他們也積極參加太極拳運動,這是一個好的徵兆。
過去家境貧寒的人練武的多,輩輩相似,練武的人沒有文化被人貶之為武夫。在太極拳領域內,京城最負盛名的要數號稱“楊無敵”的楊露禪大師。相傳楊大師隻身進京打敗各路英雄豪傑,與清廷武將比武獨佔鰲頭,八旗教練亦都敗在他手下,被清廷器重,官拜清廷八旗營總教練,可見他的太極功夫已達到出神人化、爐火純青的最高境界。可惜楊露禪沒有文化,身後沒有留下只言片句的經驗總結、拳理拳法的文章,我們聽到的“楊無敵”的故事,不過是演義、傳說而已。
無獨有偶。20世紀京城太極拳鬆柔藝術大師楊禹廷,拳藝水平達到巔峰,他是太極功夫“用意不用力”的倡導者,“無形無象全身透空”高境界太極功夫世紀高手。可惜他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將自己學拳、教學、行功走架的精華以文字留示後人。只是在20世紀20年代寫過一個教拳講義初稿,40年代又修改過一次,增加了八方線和意念。50年代末經過修改,由他的弟子執筆完成《太極拳動作解說》一書,為學子提供學拳的材料,書中有三十條問答,詳盡解答了拳人學拳中遇到的難題。但不是老拳師親筆所寫,也嫌重點突出不夠。對老拳師八十三式拳的精華之處也著墨不多,為拳人留下遺憾。另一位太極拳大師汪永泉老前輩,身後留下一冊《楊式太極拳述真》。這冊書中講了太極拳修煉中的真諦,可惜不是老師所著,不免一些遺漏,不能不說是件難以彌補的憾事。
一位美籍華人,他是太極拳熱心的傳播者,來京學習交流拳藝。在席間他介紹,在美國收學生,不是大學學歷者不收。理由十分明白,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是高文化人練的拳,否則對博大精深的太極拳拳理難以理解。看來中國太極拳亦應呼喚學者。我們曾在公園練拳者中調查過,有的練拳十幾年沒有讀過一冊有關太極拳的專著,不少拳人沒有讀過《太極拳論》或拳訣、俚語,只是人云亦云說幾句拳訣而已。這種狀況,拳藝水平怎麼可能提高呢?
太極拳人需要有一個“太極拳科學研究所”,所內集中國內最負盛名的真正懂得太極拳的理論家。研究和發展太極拳學、太極陰陽學說,規範一套中外太極拳人都能接受的中國太極拳套路,將陰陽、虛實、鬆柔、鬆沉、鬆圓、鬆舒、鬆空以及輕靈,極柔軟,關節鬆,節節貫串、皮毛鬆攻和揉手發放藝術,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等等技藝,及一系列陰陽學說都要規範到體用結合的要求中來。對學練者的體能也應規範。
沒有科學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幣鑰蒲У姆椒ǎ?既返睦礪壑傅繼???碩??岣嚀???家賬?驕褪強仗浮L????艋礁?嗟難д卟斡敫咂肺壞乃扇岫??誦幸帳醯難芯恐欣礎L岢?????瘢?角笏桑?笮欏⑶罌眨??鉲?ニ扇帷⒁躚簦?曰固???謀糾疵婺俊?/p>
我們太極拳修煉者應在理論修養上有所作為,吸引更多的學者參加到太極拳運動中來,太極拳呼喚學者!
祝大彤在《改革太極拳教學》《我的教學計劃》《太極拳師》《》等篇中的論述,目的是還太極拳的本來面目,使後來學者不走彎路,培養知陰陽、明虛實、懂開合的、練拳中正安舒、技擊用意不用力的接班人。
在當前的太極拳圈子裡調查一下便能瞭解到,練拳二三十年,渾身是力,不明陰陽、虛實,練拳身形歪斜者大有人在。一個人有幾個二三十年?在電腦、航天火箭的高資訊時代,沒有也不可能拿出二三十年,去練一套練來練去也練不明白的拳。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太極十年不出門”,時間嫌多了。封閉式教學四年、業餘十年就應該達到懂勁的“大學生”水平。四年、十年這兩個年限,是合適的、科學的,也是培養太極拳人才的最好年限。
太極以平衡的方法達到和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