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隱和朱自清的愛情故事
她不是他的結髮妻子,卻為他養大了他與前妻留下的六個子女;他們經媒妁之言相識,卻譜寫了一曲浪漫清新如荷塘清風的愛之戀曲;他的一生,因為與她的相識,事業進步,家庭美滿。然而天妒良才,那個昏暗錯亂的年代還是早早奪走了他才華橫溢的生命也奪走了那一段幸福美滿的姻緣。
1948年6月18日,他在拒絕美國援助麵粉的宣言上簽名,也是從那一天開始,他寧願忍受著飢腸轆轆的折磨,也要家人拒絕食用美國援助的麵粉。與他在宣言上簽名時隔僅僅一個多月後,他因胃潰瘍穿孔住進了醫院,想不到手術後引起的併發症,竟結束了他才華橫溢的一生,一代文學大師就那樣匆匆而去。那一年,他剛剛五十歲,她才四十五歲。
他去世,她收拾起悲傷,帶著他們的九個子女孤獨地走過四十二年,把他們的子女一一培養成人。四十二年後,她安祥離世。
那一隻小箱子,是他生前用過的。他走後,她一直小心地珍藏,卻從來沒在子女們面前開啟。那儲存完好的七十五封書信,是她辭世七年後,她的子女在搬家時意外發現的。七十五封信,其中七十一封是他戀愛期間寫給她的,另外四封為婚後所寫。滿紙滿篇愛的絮語,紙張已泛黃,卻連信封都儲存完好。
七十五封愛的書信,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如痴如醉的愛情表白,一個女人孤獨又沉默地守著它們走了大半生。朱自清寫給妻子陳竹隱的愛情書簡,無意中被子女們發現,也在無意中向世人洞開了文學大師一段動人心魄的愛情往事。
認識陳竹隱的時候,朱自清的日子正是一片混亂不堪。那時,朱自清的結髮妻子武仲謙已因病去世一年多,給他留下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大的長子不過才十歲,最小的小女年僅三歲多一點。一個靠教書養家的窮教授,要工作養家餬口,要當爹當媽照顧身邊的六個稚子,那份艱難可想而知。朋友們看不下去,勸朱自清再續妻室,卻每每都被朱自清拒絕。他無法放下對亡妻的一份思念。雖然是一樁包辦婚姻,雖然那個女子只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家庭主婦,可數年的相守,一餐一飯裡積下的深情,也足讓多情善感的朱自清念念不忘。
朱自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朋友拉著去與陳竹隱相見的。他們誆他說去一家酒樓會一位朋友,他便欣欣然跟著前往。不知那天的朱自清是否為那次會面做過特別的修飾,後來成為他的妻子的陳竹隱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黃色綢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文雅正派,但腳上卻穿著一雙老式的雙樑鞋,顯得有些土氣。回到宿舍,我的同學廖書筠笑著說:‘哎呀,穿一雙雙樑鞋,土氣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那雙土氣的雙樑鞋,並沒有為朱自清的形象分打折,陳竹隱早在來見朱自清之前,已為他的才華折服。她決意與他交往下去。初次見面,陳竹隱也給朱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皙的面龐,短短的發,落落大方的談吐,與逝去的前妻不同,年輕的陳竹隱似一株清新的荷,帶給朱自清完全不同的感受。
陳竹隱,這個比朱自清小了五歲的女子,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又早早經歷了喪父喪母之痛,卻堅忍好學,自四川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又隻身前往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讀書。陳竹隱愛好廣泛,緊張的學習之餘,她學國畫,學崑曲,在這兩方面有著很深的藝術造詣。再加上她性格開朗大方,在朱自清面前有少女的羞澀,又有女兒般的頑痴。他們很快就墜入愛河。三十年代北京的電影院,雖然沒有上海街頭電影院的奢華,卻也是年輕男女談戀愛的好去處。相約一起去吃飯,看電影,他們開始了頻頻的約會,也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愛情只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