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春天
春天來了,每常聯想到朱熹《春日》中不連貫的兩句詩:無邊光景一時新,萬紫千紅總是春,就很快活;我想去。
春天是美麗的,是動人的。春天來了,我們欣賞著,感慨著,讚美著。我們總是想要去碰觸春天,感受春的氣息。於是我們一有空便踏上尋青的路,有的就地選擇爬山,逛桃花源,有的玩穿越,跨省遊,甚至跨國遊。
春天,在詩人筆下是一首感人的詩,在歌星脣邊是一支讚美的歌,在畫家手上是一幅精緻的畫,在旅行者眼中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但在他的眼中是一個個學生。
“我不喜歡旅遊,不愛瞎逛。我心中的春天,就是給學生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是他春天裡的口頭禪。
在他的眼中,,不需要走得太遠,倚在柵欄的木杆上,隨著夕陽的腳步,撒上一把米,拉長這聲音呼喚,餵養幾隻雞雛,心中就有可愛的春天;星期六教會一個學生算數,講一個故事給學生聽,抑或拿幾張舊報紙寫幾張毛筆字,心中便全身春天的絢麗的筆墨。
“春天帶給我們太多,花容月貌、花團錦簇、奼紫嫣紅。但我們饋贈何物送給春天呢?”他反問我。
又是一天的夕陽西下時,我來到k老師的住處。一張桌子,幾把學生坐的凳子,便是這所住處的所有。他身著簡單,一生平平淡淡;看見我來了,只是問我家有沒有香菜,意思是回去的時候帶上一些。他走在前面,我隨他來到菜園子裡。園子裡種著香菜、大蒜,以及一些剛播下去的種子。幾個學生模樣的孩子正在用鋤頭鬆地,看見我來了,也不欺生,跟我打了招呼,我也微笑著點頭致意。
“怎麼星期六,還這麼不放過孩子們?”我調侃著說。
“我們喜歡在這裡,這裡是我們的半個家。”一個孩子爭搶著說,其他幾個靦腆的孩子,低聲笑著。
“哈哈哈,我年紀大了,菜園子裡的農活做不動了,就讓他們來了。”老k笑著說。
“k老師,你幫我們補課,我一回家,爺爺就問我幫您幹了農活沒。如果我爺爺來問你,你可得實話實說哦!”又一個孩子鼓起勇氣說。
這天我在k老師的住處吃了晚飯,並聊了很久很久,直至夜深。他送我出了校門,我向他揮手告別。騎著車,夜的露水沾滿了衣裳,夜的狂野籠罩著我,但我一點也不冷,一點也不害怕。
原來,我尋找的春天是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生命是一座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