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推手的技巧
武式太極拳推手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好了技巧自然練習起來就會更流暢,練習武式太極拳不可心急,一定要循序漸進。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關於:。歡迎閱讀!
介紹
推手在太極拳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將推手練好,這樣才有利掌武式太極拳的技巧,使我們練習起來更輕鬆。
一、舍其正中定橫中
常言說“人少橫力”,特別在推手技擊中,兩人繃手相觸,儘管周身含有彈力,兩足前後分開時,其力均貫注於前後縱向,對方雖有橫向之力,但橫力總是要少於縱力的。
中心、重心,二點均在於縱,而進招引其離開支撐點,我舍其正面,擊其橫面,因對方力點不能集中合一,對方一旦離開其支撐點,身形自然傾斜,我從橫面擊之,對方即行跌出。
如向對方進招“雲手”,我右手由對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搗住對方右肩,左掌按對方胯部,對方整個半側身明顯露出,併成麻花狀,我當即正身發力,對方即行跌出,這是“舍正定橫”的舉例。
可見,任何招式都不是無敵的,只要先洞悉對方的意圖才是我們取勝的關鍵。
二、進身欺人,應知人體之“三節”
從整個人體來講,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足為根節,如對方三節被欺,對方即不能活便,更無法使招,而我則運轉自如,左右逢源,對方處於背勢,因此說,“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三法,是武式太極拳推手之絕技。
“身、手、足,上下相隨,以塌梢節、捋根節、堵中節,此為控制上肢兩臂之法。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是控制對方身手足上下三節之法”。
如進身欺人,欺得越緊,對方整個身形越不能靈活運轉,皆因對方處於背勢,而我處於順勢。
三、步要過人
即是便於貫、扣、插二法之應用,便於步法之進退,及身法上靈活變換。貫者發勁,扣者合勁,插者鑽勁,可稱勁練三法。欲將發人,步要暗進,靈活掌握貫、扣、插三法,與人交手無不穩操勝券。
例如拳勢中“上可擊其下顎,下可使用貫扣二法,應左貫左,需右扣右,使對方雙腿處於我控制之範圍。如對方閃身後退,我即由拳變掌雙掌齊出,進招連環,“懶扎衣”招法猛擊胸前,此仍三法應用之舉例。
又如我方使用拳勢中“頂心掌”在對方前進一步之機,在我退第一步之時,急速貫注對方右腿,而“頂心掌”招法即打胸前。
使用此招法上下必須協調一致,速度尤為重要,否則起不到頂心掌驚彈寸勁之威力。又不如在推手中使用左右採法,如不用貫扣二法,那就不起不到應有之效。
武式太極拳對手型的要求
武式太極拳的基本手型有三種,就是掌、拳、勾。
1、掌
武式太極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攏,但也不要太開,以手掌寬為度,大拇指自然鬆弛,虎口自然圓開,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張,以自然舒適為度。食指領勁,用意不用力。掌形成瓦稜狀。
2、拳
武式太極拳的握法是四指併攏,一起向內卷屈,手指肚貼於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內勾。拳握的不宜緊或太鬆,應以自然握實為度。
3、勾
武式太極拳的勾,主要是指勾手,在練習的時候,把手指輕輕朝下捏在一起。手心圓空,手向內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武式太極拳對步型的要求
武式太極拳的基本步型分為開立步、弓步、虛實步、側弓步、僕步、獨立步、跟步、實轉步、扣步九種。
開立步
武式太極拳開立步的基本要求是:兩腳平行站立,距離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兩個肩井穴與兩個湧泉穴成兩條直線;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條直線,兩腿微屈,不要用力。
武式太極拳的練習階段
練武式太極拳原本沒有階段劃分,或準確的講,它的階段之間是相互滲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裡為了學者便於掌握,讓初學者在心中有一個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據個人體會將練習功架的過程分五個階段來闡述,以便同好參考指正。
掌握功架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打基礎、學架子階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稱順序和外形規範、姿勢準確上下功夫,每一動勢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顧名思義就是在走架子的運動中,身體豎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後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彎腰駝背。武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是指頭頂百會穴與支撐腿的腳跟上下串成一條直線與大地垂直。就外形來看,其身體有微微後靠***仰***的樣子。學武式太極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點,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勢勢提起精神,把頭抬起來,把身子豎起來,有八面支撐的氣勢,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敵情的變化上,做到順隨忘我。這對初學者來講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長期習慣性的動作改正。這是個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練拳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這個最基本的要點。每一動勢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靜氣,想好了,認為姿勢準確了再做下一個動作,在學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動作之間的銜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勢勢有頂天立地之氣勢,猶如一根立木能頂千斤壓力。如果剛開始練拳不把身子豎起來,不但達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對往後功夫的提高影響也很大,或者說將永遠也達不到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為什麼說不把身子豎起來就練不好拳技呢?因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貫穿,就談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沒有八面支撐的氣勢,從身體外形上講不符合力學原理;從身體內部來說身體受力不均,氣血流動就不能很好地協調。而且由於身體的歪斜會不自覺地做出無謂的體能消耗,如此連自己的穩定都成問題,何談禦敵呢?俗話說的“低頭哈腰學藝不高”就是這個道理。開始學拳必須像學書法寫楷書一樣,要一筆一畫、橫平豎直、有稜有角、勢勢規規矩矩,手腳要依附身體,勿自伸縮,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確的前提下練習,切不可潦草從事。飛一勢要有走一勢的效果,走一個架子要有走一個架子的效果。剛開始,在規矩的框子裡手腳感覺呆板,沒有靈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堅持習練,慢慢地形成習慣,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初學初練武式太極拳架必須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體認,用心體會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這種練功方法看起來嚴格了些、學起來吃些力、有束縛感、進度慢了點,但這種嚴格的練法是今後在拳藝上能夠得心應手的基礎。如果一開始不注意姿勢的準確度,不立身中正、不嚴格苦守身法,一開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勁,其結果本末倒置,以後進步就慢了。所以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拳容易改拳難。
改架子階段
這是凝固架子錘鍊自己的階段。所謂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練拳過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勢,使之走向正確。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完架子後的繼續。在第一階段學拳架的過程中如果學得較慢、較細,掌握得較好、身法毛病較少的話,那麼這一階段將會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階段學得比較粗,只是在學拳架時大概地順了下來,那麼此階段必須一點點地校正。不管怎樣,改架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也是練功自律的相持階段,這一階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堅持不輟,才能過此關口,必須在長期的習練過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潛意識中不斷出現的、不符合武式太極拳科學規範的習慣性動作。在習練過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時時刻刻按照動作的變化規律去細心體會,特別強調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勢的體會上,用心感覺姿勢是否正確,也可面對牆壁上的大鏡子觀看自己的運動姿勢,切忌低頭去看自己的動作而影響拳架的氣勢和整體性。每一動勢,先問自己,身子是否豎起來了?重心把握好了沒有?周身協調好了沒有?虛實做夠數了沒有?每勢是否按照起、承、開、合的步驟做了?手和腳的位置是否恰切順隨,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覆錘鍊,儘量在走架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勢勢留意,以自己的重心為軸為根,摺疊轉換,連貫協調,不可中途斷線,更不可走流水架。從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走架子階段
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後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起伏得當,開合有致,虛實相間,氣完勢整。整個走架子過程中,不可以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此階段要多磨練、細磨練,煉精、煉細、煉靈、煉出對敵意識,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覺,此階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擊意識和感覺,由於順隨的拳架長期磨練,從而為下一步技擊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不再為校正架子費心勞神,也就是說自己的身法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頭上的了,而是成為自己的良好習慣,舉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要求習練。此時的練法要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增強敵情上來,每一動勢問自己,對手用大力擊來,我何以對之?以何迎之、勝之?也就是說,對手擊來我怎樣用太極身法拿住敵人,控制住對手。這一階段要在走架子時把無人當有人,勢勢制敵,在與人打手時把有人當無人,勢如破竹。正如前輩李亦畲先生論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人,按定彼勁,彼自跌出。”這句話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時與敵人交戰時的真實感受和寫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運用得當的意思;另一層涵義是說自己有實力安排好,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習練,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穩固,功夫純青。試想以自己長期習練形成的有八面支撐之氣勢的勁力和剛柔相濟的太極身法去迎接來犯之敵,有什麼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對手稍捱上我,我內裡如同觸電一樣警覺。“我不動彼絲毫”,是指我外表不動讓對手認為我沒有警覺,而內裡在做迎敵的調整,這裡的“不動”並不是不動,而是外表好像沒動,而內裡卻以足夠的勁力在運動,在做吃住對手重心的行動。“趁勢而人”,由於前面的“不動”麻痺了對手,所以在時間的準備上我先於對手,我已經暗中吃住了對手的重心,此時對手大勢已去,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此時,我可以明著讓對手感覺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試想對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還有什麼不好解決呢?所以“按定彼勁”,我以八面支撐的的正中氣勢向一個連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對手施加壓力,對手感到了壓力和威脅後,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無法抗拒的時候,其身子僵化,這股僵勁頂來,我便順著這股僵勁順勢發放,所以“彼自跌出”,對手便隨著我的發放順勢被拋跌出去。整個技擊過程是客觀的,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觀臆斷強行的結果,它是對手讓你怎麼打就怎麼打,而不是你想怎樣打就怎樣打。這便是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妙處。
無畏無敵精神境界階段
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四個階段的體現,達此階段後再不須為掌握拳架、走順拳架、如何禦敵等身法和意識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說防身禦敵已經是自己的良好習慣和潛意識的本能動作。此時並不是說不須要練功了,此時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的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雖然放開了,但身法永遠是太極身法,也就是古拳譜所說的全以“氣”而言。這裡所說的“氣”是一種氣勢,是從精神上而言的,並不是指呼吸之氣或一般意義上的空氣,這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拳無定向、身心相隨,這時的拳,不單指拳頭狹義的概念,而是廣義上的整個太極身法。周身上下處處是拳,挨哪兒,哪兒發,神志專一,氣勢鼓盪,精神貫注,有遇敵欲吃之勢意,真正形成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練武式太極拳不但使人技藝超群、延年益壽,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變氣質、處事祥和、遇事冷靜,有脫胎換骨之感,提高生命質量。
練習孫氏太極拳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