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有關時事評論的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時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如何寫好相關評論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一

  時事評論背景:

  “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4日,在看望政協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再度重申凝聚人才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大意義,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時事評論觀點:

  “尚賢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選賢任能、群賢畢至,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礎;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是一條寶貴的歷史經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將選人用人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執政理念與政治智慧,更是推動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

  人才從來都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無論是在一窮二白的建設年代,還是大國崛起的關鍵時期,我們黨都十分注重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1955年,被譽為“一個人頂五個師”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回到祖國,為當時中國開展導彈研製打開了希望之門。今天,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走向復興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創新風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尤其是那些擁有世界眼光、遊刃於時代前沿的創新型、領軍型人才。

  如果說愛才、惜才體現為一種價值觀,那麼如何聚才、用才更考驗治理能力。列寧有句名言:“要研究人,要尋找能幹的幹部。現在關鍵就在這裡:沒有這一點,一切命令和決議只不過是些骯髒的廢紙而已。”粟裕一步步由士兵成長至將軍,既沒上過軍校也未曾出國留學,但在戰爭實踐中積累出非凡的軍事才能;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對粟裕大膽任用、充分信任,堪稱使用人才的典範。這啟示我們,不僅應儘可能敞開進賢之門,讓有真才實學者脫穎而出,還要放手使用,給他們創造一展所長的舞臺。

  激發人才優勢、釋放人才紅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現實中,少數人對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個別地方在選人用人方面還存在著不少“潛規則”;還有一種潛在的浪費,是隻重視引進人才,卻不注重人盡其才,甚至把費大氣力引進的人才當成擺設。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重視探索人才規律、不斷創新用人機制,構建一整套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制度體系。

  曾幾何時,我們有過“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喟嘆。今天,這樣的困惑已一去不復返。在發展由創新標註、創新由人才驅動的時代背景下,全社會對知識、創造和人才的渴求越來越強。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以來,我國順應這一歷史趨勢,逐步完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無論是萬眾矚目的“萬人計劃”,還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海歸潮”,創造最佳條件去吸引人才,已經成為社會共識。10年前,中國每送出去3個留學生只能迎回1人。如今,我們已越來越接近人才“進大於出”的歷史拐點。

  “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更加需要知識分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只要讓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空氣充盈整個社會空間,我們就一定能引導人才彙集成奔流的江海,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二

  時事評論背景:

  3月,是高校畢業季的重要節點,大部分畢業生的擇業都將在這段時間塵埃落定。同往年相比,儘管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又創新高,較去年多出30萬人,但很多人預想中的焦慮、煩躁、迷茫等求職情緒卻並未在畢業生群體中廣泛出現。“畢業季”沒有變成“畢業急”。

  時事評論觀點:

  從日前公佈的一項調查中,我們能探究到“畢業不急”的部分原因。根據這份關於高校畢業生的整體就業情況分析,2010—2015年,本科應屆畢業生“受僱全職工作”的比例從82.6%下降到74.2%。伴隨著這一趨勢,讀研的比例與自主創業的比例在持續上升。分析認為,這表明當下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正在從受僱全職工作的單一出口向多口徑分流,“在國內讀研”“在港澳臺及國外讀研”“自主創業”多了起來。與此同時,因為對網際網路經濟更加熟悉,配音師、線上教育教師、遊戲測評師、網店老闆等新興職業,也成為不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從單一出口到多口徑分流,從畢業即就業到慢就業、自主創業,從大學生畢業後的多元選擇中,能夠清晰地看到“95後”大學生們的擇業觀在悄然發生改變。較之父輩與以往的師兄師姐們,“95後”的畢業生們有著更多新奇的想法,他們敢於並樂於“在不可能中尋求可能”;他們更自我、更個性,不願循規蹈矩,不願完全活在父母的期望和別人的目光中,按照大多數人的意願捧所謂的“鐵飯碗”和“金飯碗”;他們不再那麼看重穩定安逸,看重所謂體面和待遇,而是更樂於接受挑戰,更看重工作的成長性;他們的目標和定位越來越明確,對人生規劃和自身要求也越來越高。

  大學生的就業觀是觀察社會變化的風向標,就業觀念的變化正折射出社會的進步與青年成才觀念的變化。不再依賴於“過來人”的說教和指導,不喜歡在父母搭建的安逸窩中舒舒服服過日子,不為傳統就業觀念的條條框框所束,不羞於從網上售賣米粉和支煎餅攤做起,聽從內心召喚,勇敢追求夢想,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是這一代青年最鮮明的青春底色,也是活力與創造力的最好證明。

  青年人創造性的多元選擇,離不開現實土壤作為支撐。例如,教育領域要進一步強化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的創造性,高校的創業就業教育須進一步強化科學性與分類指導、精準指導,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援也要進一步優化,等等。只有全社會共同營造尊重個性選擇、支援理性選擇的文化環境,才能有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能夠儘早瞭解自己、明確目標,並在畢業季勇敢追尋夢想,也才能有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在紛繁複雜的選擇中,淡定從容、理性明智,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在實現“小我”與為國家和社會獻力的“大我”中,尋求最好的結合點與平衡點。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多元就業,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期待更多的年輕人走出與眾不同的成才路,期待青年人的創造力進一步激發社會潛能。一個個青年人的鮮活選擇,最終將匯聚成為一股洪流,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三

  時事評論背景: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釋出了關於中國法院資訊化發展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資訊化發展報告》。藍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3520個法院、9277個人民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已全部接入法院專網,中國法院的司法透明度正在呈現審務資訊網上公開、裁判文書社會共享等五大趨勢。以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為標誌的“智慧法院”建設,目前已見雛形。

  時事評論觀點:

  建設“智慧法院”,是中辦國辦去年印發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中提出的要求。對於案件當事人來說,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可以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線上繳費、線上查詢案件程序等,甚至可以藉助“雲會議”系統,為遠在異地的當事人線上開庭,從而大大節省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目前,不少法院開發了APP,當事人可以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登入查詢案件資訊。可以說,“智慧法院”不僅是法院資訊化追求的目標,也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題中之義。

  長時間以來,很多法院都面臨案多人少的困境。建設“智慧法院”將有效緩解這一局面,降低司法成本,節約司法資源。目前,很多法院在立案後,由龐大的資料所支撐的資訊系統會為法官推送當事人在本院乃至其他法院的涉案資訊、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規、與本案相似的典型案件和裁判文書等,方便法官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判。同時,通過案件的全流程公開,也有助於規範司法權力,改變過去案件鎖在承辦人抽屜裡、承辦人主導案件程序、監督缺位的狀況,讓司法權力執行更加嚴格規範,受到更加有效的監督。

  提升司法透明度,是“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目標。以集中公開生效裁判文書的“中國裁判文書網”為例,截至今年2月25日,網站已經彙集了2668萬件裁判文書,均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方便了社會各界共享審判大資料。2016年,中國庭審公開網上線執行,成為繼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資訊公開之後的司法公開第四平臺,有效保障了公民的旁聽權。此外,通過案件資料的上傳歸集,系統可以實時生成並提取大資料,通過分析,可以掌握案件背後的重要資訊,比如某類案件在哪些地區、哪些人群、哪些領域高發,從而發揮司法審判作為社會發展晴雨表的作用,為精準決策服務。

  近年來,法院資訊化建設在迅猛推進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各地開發的系統甚至同一法院委託不同公司開發的系統相互不相容、不提供資料介面,導致案件資料難以共享;不少地方的法院幹警反映很多系統尚未推廣下去,且系統友好性差,不但不能輔助辦案還平添很多工作量;不少地區的群眾不具備使用網際網路的條件,難以享受“智慧法院”的福利,等等。為此,各級法院還需要加強總體規劃,徹底消除資訊孤島,並加速推廣已經成熟的系統和經驗。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找準信息化需求,多站在辦案人員和社會公眾的角度研發系統,提升友好性,同時注意消除資訊鴻溝,以農村群眾的司法需求為導向,必要時送網、送法下鄉,從而更好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的人還: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彩範文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有關時事評論的範文
高中政治經典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精彩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優秀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關於時事評論的範文
高中政治會考時事熱點
高中政治國際時事新聞
高中政治學科時事熱點論文
高中政治會考時事素材
高中政治有關文化的反作用必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