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護理相關的論文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後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的減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簡述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
【論文關鍵詞】老年期 心理分析 心理護理
【論文摘要】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顯變化,易患許多疾病,因此瞭解老年期的變化特點,及時予以心理護理,能提高生活質量,使其愉快度過晚年生活。
【Key words】old age the psycho-analysis psychology nurses
【Abstract】old age is a life special time, its physiology, the psychology have the obvious change, easily many diseases, therefore understood old ag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promptly gives the psychology to nurs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auses it happily to pass the old age life.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世界人口老齡化已日趨明顯,這已成為21世紀各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全世界大於60歲的老人已達6億,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現有老年人口1億多人,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歲以上的人口達900餘萬。人口平均壽命普遍延長,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環境的改善,軀體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後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的減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1 老年人的特點
1.1 老年期認知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感知覺的適應性變化最明顯。表現為視力明顯減退,出現所謂的“老花眼”; 聽力下降,尤以70歲以後明顯;味覺、嗅覺、面板覺在60歲以後都有明顯下降;記憶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廣度、機械識記,再認和回憶等均減退[1];思維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質量和腦細胞數減少,萎縮,思維遲緩。但現實生活中各國政府官員和大中型企業中的決策者大多是50歲以上,甚至70歲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維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雖然思維速度逐漸變慢,但可以用經驗、技能或專業知識來彌補。
1.2 老年人的社會變化:由社會人變成自由人,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短期內可能不適應,隨之而帶來情緒上的變化,表現為消沉、鬱悶、煩躁等。
1.3 人格的變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身體健康,經濟保障兩方面。由於權勢的失落而誘發的孤獨感;由於子女關心照顧的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導致的孤獨和苦楚。適應性差對周圍環境的態度和方式趨於被動,依戀已有的習慣對新環境很難適應,拘泥刻板,速度減退,趨於保守。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2.1 焦慮緊張: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軀體各器官功能減退,易患許多慢性疾病,由於對身體健康問題的擔憂,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給家人帶來煩惱,給自己帶來痛苦而焦慮,緊張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慾不振,機體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軀體疾病,造成惡性迴圈。
2.2 抑鬱:由於離退休後,社會角色的轉變,一時難以適應,認為自己對社會、對家庭沒有貢獻了,成了社會、家庭的負擔,而導致抑鬱,也有的喪偶後,一個人獨自生活,子女都忙於自己的事務,對老人缺乏關心、照顧,老人長期生活在孤獨與寂寞、單調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覺得生活毫無意義而導致抑鬱,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也有的長期生活在軀體疾病的
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沒有希望而採取自殺行為。
2.3 溝通障礙、人際關係緊張[2]:老年人由於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減少、腦功能減退而導致智力水平下降,記憶力減退,敏感、多疑、愛嘮叨,對人不信任、斤斤計較等,造成與家人及周圍人溝通困難,人際關係緊張。
3 心理護理
3.1 確立生存意義、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倖心理,麻痺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3.2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從而有利於社會發展,避免“養老金死亡”。退休後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餘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
3.3生活規律、適度腦體勞動: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階心理功能的減退。
3.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因此子女應經常與老人溝通,遇事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喪偶的老人獨自生活,會感到寂寞,因此子女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援老年人的求偶行為,滿足老年人的願望。
總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時期,是身體及心理極易出現問題的時期。因此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變化特點,及時發現老年人的變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及時治療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使之愉快地度過晚年。
參考文獻
1郭念峰主編.心理諮詢師培訓教材.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P241~248
2丁小媛、牛丁嵐.臨床心身疾病雜誌,2005.10***3***27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老年人心理護理體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