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讀後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散文是一種很優美的文體,你會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它吸引住。那麼大家看了之後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各種散文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

  春天來了,百花吐芽,百鳥齊鳴,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這美好的日子裡,重讀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春天,就像“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節,想在秋季裡獲得好收成,就要在春季裡辛勤地耕耘,播種。

  作為一個在春天出生的女孩,我特別喜歡春。因為春有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機。在這大好春光裡,你別忘了一件事:耕耘與播種。

  對於我們六年級畢業班的同學來說,今日的辛勤耕耘與播種意味著什麼?就意味著畢業考試的優秀和未來學習的堅實基矗六年級下學期複習是重點,有同學以為複習

  便是“炒冷飯”,都是學過的東西,再學沒有必要。我的觀點卻不同。複習應該更認真,用平時上新課的那種精神去複習,將小學6年學過的東西聯絡起來,系統地複習,要像一塊幹海綿吸水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複習。就像蘇東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歸》中所說的: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樣,讀一百回,複習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徹。

  同學們,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不在事物本身,而是你握不住的一剎那。來吧,讓我們一起抓緊這大好春光,去耕耘,去播種。

  篇二

  書似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書又似一座小橋,連通了心與靈的兩岸;書更似一葉帆,推進著一艘優揚的小船不斷前進。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裡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讓人感到悲。不知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歡。使人不解,但又讓人知前時的事,讓人心歡。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紅牆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裡也會有。一片落葉,水動了,一圈圈水波,隨著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筆下,只喜歡它流出的小溪。但隨著走,發現了,我也明白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趵突泉就是範例,再清的水,再綠的樹,只要,人們打起小地攤,那美,就不復存在了。

  地上有了雜物,無言可說,能幹什麼?雖亂,但久立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讚嘆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賞》讓我感到了祖國的美麗,感到當時社會的可惡,甚至把我帶入那些陳年舊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覺中,觸到了一顆溼潤的心。興許,老舍當時,也為祖國而嘆息,想讓祖國走向光明吧!不然,他為何為國而悲呢?

  隨頁飛,大明湖也乃濟南一絕,美麗動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雲。濟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麗的,是濟南一絕,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醜,醜是醜,美是美,從不胡說。從美中看醜,醜中看美,但一定都是愛國的。無論是什麼,大明湖很美,但它發現了水泥沙石,田地讓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老舍的散文集,這部散文集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人的思想與藝術的結晶。讀完之後,老舍那深邃的思想就像餘香一樣久久縈繞在身旁。

  老舍的散文平實,優美,有著濃郁的北京味道。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學習,戀愛,結婚甚至連他告別人世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的自然景觀,地理環境,傳統習俗都是他散文創作的源泉。而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忽視了對生活的觀察,總結,寫出來的文章或枯燥無味,或辭藻華麗卻了無內涵,或過分亢長,或詞語匱乏,滿腹的感情不知如何表達。而老舍的語言文風,永遠和藹親切,從不故意雕飾文字,也不板著面孔,擺架子,更不說空話。他那直白的語言,簡潔樸素的形式,如同一把利劍,捅破所有的泡沫,直達目標,一語中的。老舍先生自己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的著作也差不多就是文字清淺簡煉的著作。”這種境界也許就是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

  我們這代人缺的永遠都是老舍那個時代的適靜,淡雅。窗外的喇叭聲,屋內的電視電腦音響聲,無一不阻撓著我們進入內心的淡雅世界。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可以面向著快樂的的桌上一整天的老城牆,溫和的香片茶,衚衕裡各房子的院子和樹,牽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草果子等,便構成了老舍的世界。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因為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各種東西有如潮水一般噴湧而出,但我覺得老舍的那一代也是相當美好的。“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線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魚帆的外邊去……”能將這麼美好的綠色呈現在我們眼前,一方面展示了老舍文章功底之深厚,言語之精闢,用語之恰當,另一方面是那無可比擬的綠景的功勞。倘若沒有這一份映在自己心裡的綠色,又怎能將這份綠色映在我們心裡?

  老舍的文章無處不閃爍著幽默的光輝。讀他的文章,我們感覺讀的是一部生動的戲,而不是一部生硬的劇本,他的人格動靜描畫在這裡面,他的人格的聲音演奏在這裡面,從而別具魅力,另有異彩。他用這麼“高偉的詩”來自嘲自己的字:“行列有時像歪脖樹,有時像曲線美,齊自然不是美的要素;要命的是個個字都像傻蛋,怎麼耍俏怎麼不行。”這種自我解嘲當中帶著自己對藝術的完美追求。總之,老舍的幽默是融匯中西的,是睿智深刻的,又是內斂寬容的,他將酸甜苦辣全熔鑄在一笑之間。且是雅俗共賞的,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體味。

  讀了老舍的文章,使我明白了寫文章時應具有的態度和品味,交給了我如何寫好一篇文章。

  篇三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風裡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嫡子的聲音,因為蕭的聲音沒有那麼清晰,也沒有那麼高揚。

  由於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麼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大的平野,而且天上還有雨,它還能穿過雨聲,在四野裡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有那麼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種節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下的農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後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麻竹林,而後面的遠方彷彿也在迴響。

  竹林裡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祕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所有的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則,人能在其間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無規則的,有時走進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告訴我們“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我看看天色尚早,離竹林大約有兩里路,遂決定到竹林裡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於和竹葉的關係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發現,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摩擦便發生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於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裡的蛙蟲鳴唱,春晨雀鳥的躍飛歌唱,甚至颳風天裡濤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讚歎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座一日,為的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冬天了,我在寒夜裡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的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驗的美,有時不遜於在山中聽蟬。

  後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像是溪水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撫的聲音.......
 

事業單位黨支部書記述職報告3篇
經理月工作總結範文3篇
相關知識
國學經典老子讀後感範文
經典散文讀後感範文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範文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範文
散步讀後感範文
讀紅色經典書籍有感_紅色經典書籍讀後感作文
舒婷散文讀後感範文
梁實秋散文讀後感範文
梁實秋散文讀後感範文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