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宣傳資料
你對合理用藥的知識瞭解多少?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內容如下:
一、什麼是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是以當代系統的醫學、藥學、管理學知識,明智地使用藥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經濟的綜合目標。為了保證合理用藥,醫、藥、護、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監護人要在職責範圍內參與用藥流程,並形成完整的用藥系統。完整的用藥流程包括正確診斷、對症下藥、正確開方、妥善配藥、病人遵囑、治療得到跟蹤處置等環節。合理用藥反映了為民謀利、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違反安全、有效、經濟的綜合用藥目標就是不合理用藥,其主要原因是醫患雙方合理用藥的概念不明確,藥物治療未形成完整的系統,以及用藥流程中有脫節現象。
二、普通感冒不要濫用抗菌素
許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後,常常不去醫院就診,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熱鎮痛藥、抗菌素或中藥來治療。雖然有時可以使病程縮短,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嗎?
由於約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癒。事實上,現在也已經有很多人感覺到,感冒後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並不明顯,其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感冒大多數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並沒有治療作用;更令人擔憂的是不該用抗菌素而隨意濫用,其結果是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導致了大量耐藥菌株***據統計,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對青黴素耐藥***的出現。而且,濫用抗菌素還會造成體內正常菌群失調,使一些非致病菌成為致病菌,從而使病情加重。
由此可見,患了普通感冒,特別是症狀不重時,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由於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種毒性作用並可引起過敏反應等,因此建議大家千萬不要濫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類藥物,也應在醫師指導的情況下,按療程服藥。
三、生活中常見的無效用藥
隨著常用藥物進入家庭,許多人對一般常見病,都自己買藥服用。但往往對一些藥物的“關鍵”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許多無效用藥甚至產生抗藥性的情況,為此,當引起重視。如果你有下面幾種常見的無效用藥情況,不妨改進一下:
1、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變異而產生新的亞型引起流行。目前,對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現象很普遍,不僅多見於個人自用,就是一些醫生治療流感也常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對流感治療是無效的,只有併發細菌感染時,方可考慮使用抗生素。
2、功能性腹瀉不應使用抗生素
腹瀉一般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前者應選用抗生素,而後者用抗生素則無效。消化功能紊亂可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對牛奶、魚蝦過敏等***、生活規律的改變、外界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此類腹瀉使用抗生素均無效,應當採用飲食療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藥物。
3、丙種球蛋白預防傳染病
丙種球蛋白對部分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質炎、風疹等。對於與上述病人有接觸者使用丙種球蛋白亦有效。但丙種球蛋白對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則無效。
4、皮炎、瘙癢症用激素
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因而對某些面板疾病、瘙癢症有一定的療效,但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是無益的。此藥長期使用或經常使用,可能誘發感染,影響生長髮育,甚至導致潰瘍或不愈。因此,患有面板病、瘙癢的患者不要首先選用激素或激素製成的外塗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此類藥。
四、家庭用藥十大誤區
時間錯位:不少人服藥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視夜間。按照要求,有的藥一日服兩次,應每隔12小時1次,有的每隔8小時1次。可是病人往往在就餐時服用,這樣就導致白天血液中藥物濃度過高,而夜間很低,影響療效。
藥量過大:通常治療量可獲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兒童。隨意加大劑量會十分危險。
藥量偏小:有人為了預防疾病或害怕藥物毒副作用,認為小劑量比較安全。其實這樣非但無效,反而貽誤病情,甚至可產生耐藥性。
時斷時續: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於它在血液中恆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服藥,達不到有效濃度,就無法控制疾病發展。
療程不足: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癒。若用藥兩三天,症狀有所緩解就停藥,可能引發慢性感染。
當停不停:一般藥物達到預期療效後就應停藥,否則會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賴性,甚至會蓄積中毒。
突然停藥:許多慢性疾病需長期堅持用藥控制病情,鞏固療效,如精神病、抑鬱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如停藥應在醫師指導下逐步進行,不要擅自停藥,否則會舊病復發甚至危及生命。
隨意換藥:藥物顯示療效需要一定時間,如傷寒用藥需3-7日,結核病需半年。如隨意換藥,將使治療複雜化,出了問題也難以找出原因。
多多益善: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常可增強療效,但配合不當會產生抵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應。
以病試藥:有人患疑難雜症久治不愈,屢找偏方、驗方使用。這樣會使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手術時機,病情惡化,難以救治。
合理用藥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