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反思範文
《石壕吏》課文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可取之處:放開手去,相信學生。相信學生對文字的解讀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挖掘文外之意。《石壕吏》開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古人評之“起有猛虎攫人之勢”,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漢字這個“無底洞”,挖掘字裡行間的文外之意。學生幾乎“暮”、“村”、“吏”、“夜”、“捉人”、“逾牆”、“走”一字都未放過,敏銳地發現了其背後潛在的臺詞。難能可貴得是,對於老婦毛遂自薦般“誠意”的應徵,學生也能體悟出潛在的臺詞:我們都到這個地步了,你們還來抓丁,還有天理嗎!
不足之處:實際教學過程中環節指向不明。在讀人——名家對話環節,讓學生找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語句,本意是讓學生找課文的最後四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等前途,獨與老翁別”,從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傾向。但由於自身的疏忽,遺忘了婦致辭中同樣能看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語句,這樣一來,學生分析致辭的部分居多,作者的情感從狀老婦的悽苦亦可見之。這樣一來,前後的兩個環節雖各有側重,不免還是陷入了分析婦之苦的迴圈。
篇2
我一直認為“語文味”就是不拘小節,洋洋灑灑,天馬行空,但是現在才明白了,語文的味道真正的是在文字當中,就自己平時的閱讀體驗而言就是這麼回事。語文教師的目標就是帶著學生去品析文字,而主題探究等等則是學者們的事情。 明白歸明白,真正的改正才是最緊要的,在這個過程中,絕對不應該只是停留於口頭。鍾老師對我提出的要求是,在備課上一定要下足功夫。我也和她交流了現在在批改作業和學生管理上佔據的主要精力,鍾老師說,這是沒有任何理由和辦法的,只能自己想辦法加班。她和我講了自己剛參加工作的事情,我於是又想起每每在週末晚上還能看到她二樓房間的燈是亮著的。
鍾老師批評我說,我的課本太乾淨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實習的時候。雖然學生常說姜老師的課本比班裡很多學生寫得都密密麻麻,但是我相信這是鍾老師對我的嚴格要求,我也看過她的課本,真的是如此,聽過她的課,也感嘆她對於文字的挖掘到了“細”的不行的地步。也許,文字的深不在於深,那只是故弄玄虛的深,而應該是“細”。回去之後,準備翻翻實習的時候聽過的鐘老師執教的《藤野先生》和《與朱元思書》的聽課筆記,好好體會。
篇3
說實話,上完這堂課之後,我自己本身是挺滿足的,在近段時間所上的課當中今天上得不錯。而這隻能說明,我一直以來所走的路是一條歧路。
聯絡到最近發覺的學生的一些問題:進入不了文字,回答問題浮淺,寫作當中不懂遣詞用句等,我才意識到自己正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經常地,自己只是用一個大問題來統領全文,接著就是學生的“個性解讀”,眾說紛紜,對於文字有時就是不了了之。而鍾老師說,在課堂中大問題下更重要的是小問題。她說如果執教《石壕吏》,應該牢牢地抓住關鍵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來進行,主要人物是“吏”和“婦”,要做的事情是分析“吏”的“怒”和“婦”的“苦”,比如“苦”,那麼就會涉及到三個兒子的情況、家裡的苦等等。
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長長的第三段中找相關的語句,在這個過程當中,翻譯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鍾老師說,她上文言文從來不單獨設定環節叫學生翻譯,這些都可以再評析文章的過程中解決,且學生才會印象深刻,最終甚至上完一堂課之後學生都能夠背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文言合一”,而在我的這堂課中,“言”是沒有的。
很多時候上課,包括現代文的課,我都是以一個問題統領,然後讓學生歸納為幾個方面,很籠統,接著就是自己頗為自得地主題探究。殊不知,這恰恰埋下了語文教學的禍根。學生進入不了課文,發現不了文字的魅力,也就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高深的問題***這在我的課堂當中常常出現,而我都歸結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低下***;學生會開始盲目依賴起教參,因為教參上講的總是比老師講的規範、正確、保險吧。
自我反思的學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