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如何讓自己的社交更健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在大學裡,該如何去把控自己的社交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聚餐、喝酒,已成為不少大學生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近日,一個面向460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聚會頻率達每週兩次以上,近四成聚會社交的開銷佔生活費比例超過30%,竟有人1個月有20多個飯局。

  班級聚、舍友聚、社團聚、老鄉聚、獲獎聚,甚至連領到貧困助學金也要聚……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學生雖然心裡不情願,但接到聚餐邀請還是會去,一是想多認識人,二是擔心被人說另類。流風所及,確實容易風行草偃。而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言,聚餐社交本身就是負擔。偶然、適度的應酬與交際,在所難免;瞭解一些基本禮儀,避免畢業後進入職場鬧笑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成為現象、文化,則就該警惕、須改變了。

  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大學已不是象牙塔。大學校園的飯桌交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上應酬文化的折射。而這樣的飯局交往、酒桌社交,也只是大學校園風尚的一個折射。此前,關於大學學生會選舉、社團爭奪資源亂象的報道,也讓人心驚。客觀上,大學生已經成熟,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但在思想還未成熟、價值還未定型之時,他們也容易被社會風氣所影響,認為“世俗化”“庸俗化”就是“靈光”,就是“能混社會”,視之為“主流”、以之為“上進”,反倒讓青春沾染上沉沉暮氣。

  大學生仍是時代的驕子,仍是走在時代風尚前列的人群。正因此,更可以用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來滌盪“吃喝醬缸”的薰陶漸染,建構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的社交文化。不用迷信“煙燻酒醉才是友誼的潤滑劑”,青春有自己的開啟方式:對於熱衷於此的校園“官油子”,應該敬而遠之;對於這套遊戲規則的浸染,可以更多地說“不”。

  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社團,其實都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構建學生的社交生活。在大學裡,有趣、有營養的交際其實很多:週末學術沙龍、咖啡館創業交流會、線下讀書會、校園外語角、各種社團活動,甚至操場草坪上的吉他歌會、自行車騎行、團隊戶外爬山……這些才應該成為大學社交生活的美好回憶,而不是一個個夜晚的沉醉不起。

  青春,有更值得期待的東西。年輕人終究是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他們是早晨點鐘的太陽。“新來的年輕人”可以給一個單位注入活力,帶來新的文化、新的風氣。這樣的年輕人多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就能不斷引入社會,社會才會為之一新。如果還沒入社會就被飯桌捆得死死的、被酒精泡得透透的,變成“小酒鬼”“交際花”,端起酒杯一套一套的、做起事來一愣一愣的,我們又如何寄希望於青春令社會更加昂揚?

  改變風氣,而不被風氣肆意地改變。其實,“無聚餐、不社交”,並不只是一些大學生的習氣。馬克思有句名言: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這才是“人、關係與連線”的社交本質——以真誠、理解、健康、信任與熱情作為核心理念,塑造並輸出更健康、更向上的社交文化,讓這個社會更好地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這同樣關乎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

大一新生如何充實自己的生活
農村孩子為何害怕父母送自己上大學
相關知識
大學裡如何讓自己的社交更健康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
如何讓自己的心理更加深健康
如何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精彩
大學生如何寫自己簡歷自我評價
父母應該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愛上學習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如何讓自己的小孩子愛學習
父母如何讓自己的小孩子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