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孩子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孩子學什麼比較好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做好幼小銜接

  孩子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孩子學什麼比較好呢?該不該讓孩子學算術、該不該讓孩子識字、要讓孩子們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怎麼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到2010年,中國杭州教育創新大會四方會談當下幼小銜接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在普遍關注的熱點如今已經拉開了序幕。

  青藍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代表,新華實驗幼托園園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楊蓉,新華實驗幼托園大班教師韓瑛,青藍小學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王紅軍,青藍小學一年級數學老師陳海燕,還有來自浙江大學的劉力教授,浙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朱麗麗老師參加本次會談的四方代表有新華實驗幼托園大班幼兒家長代表。

  還有三位特邀嘉賓,他們是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李輝博士,來自巴基斯坦的怡筏博士和英蘭博士。四方會談陣容強大,讓各位與會代表能夠通過來自家長、學校、教師與專家不同的,但是非常真實的聲音。四方會談以學前兒童該不該識字、通過怎樣的途徑識字為切***展開討論。在會談的前期調查中,有60%的幼兒園大班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在進入小學前識字。那麼對於這樣的現狀,青藍小學王紅軍校長表示一年級的孩子並沒有應用題概念,識字量的多少也不是重點,數學定位從一年級開始都是零起點的。一年級上半學期孩子識字400個,寫字100個;一年級下半學期識字550個,寫字250個;二年級上半學期識字450個,寫字350個;二年級下半學期識字400個,寫字300個。

  從這個資料來看,孩子的入學儲備識字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朱麗麗老師也認為在幼小銜接中,識字也不是最重要的,作為學習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幼兒園要準備的就是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讓他們願意去學,願意去認字。而劉力教授則認為從大班到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幼兒園是以遊戲為主的課堂模式,小學則非常講究紀律,孩子的學習形式是強結構的課堂模式。同伴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牛”,學習好意味著一切。師生之間的關係也不同,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與教。所以識字對孩子來說就是學習知識,但是知識的質量才是重點,而不是知識的數量。

  通過這次會議,得出的結論是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比學前知識的儲備更加重要。例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後劉力教授明確指出:我們不要狹隘的把幼小銜接只是定位為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的銜接,其實孩子有些品質或是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正如李輝博士在幼小銜接的主報告中所說的,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幼兒園與小學、學校與家長都應該各盡職能,讓孩子們在渡過這個人生有意義的銜接過程中能夠更加輕鬆、順利和有效。

  看國外“幼小銜接”的經驗

  俗話說,教育是從小抓起,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非常關健的,尤其幼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過渡更是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各國如何做的。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並已成為當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發達國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於讓幼兒在入學前接受一二年的預備教育,提高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識和技能,減少幼小銜接的坡度,從而減輕他們進入小學後的負擔。

  英、瑞士: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合併教育

  瑞士有26個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內瓦所實行的就是將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設在一個機構中。日內瓦的“MaisonDesDetits”學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學前兩個年級和小學的一二年級構成,設在一幢樓房裡成為獨立的教育機構。日內瓦的“EcoleDuLirron”學校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由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級至六年級,雖然都屬於學校統一行政管理,但卻是以小學二年級為界劃分兩部分管理。

  英國初等教育分為2~5歲兒童的保育學校,5~7歲兒童的幼兒學校和7~11歲兒童的初級學校,兒童從5歲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部入幼兒學校,經過兩年預備教育後再入初級學校。從幼兒學校的課程來看,儘管幼兒學校屬於小學階段,但課程的內容、要求以及活動的組織形式仍然從學前教育階段開始,逐步向小學過渡。另外,英國也充分重視託兒所與幼兒學校間的銜接。在倫敦,當前較普遍的作法是將保育學校與幼兒學校合併在一起,這種做法避免了兩類機構在環境與社會交往範圍上的差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問題。

  在學校及教室環境的設計上也體現出顯著的連續性。英國和瑞士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教育都十分重視物質環境的佈置與安排,力求讓兒童在與物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幼兒活動室內的科學角、美工角等。

  室裡出現,這樣就能減少幼兒進入小學班級裡產生的陌生感。當然,活動角的材料在內容、性質上已有所變化,進入小學後,材料逐漸向實物符號、詞語方面轉變,部分活動角的內容轉變為牆壁上張貼的形式。

  瑞士和英國考慮到幼小銜接的需要,其教育機構設定的主要趨勢是將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設定在同一個環境之中,將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教育結合或合併為一個教育階段來考慮,從環境佈置、課程設計、教師培訓都以創設一個整體的、連續的、發展而協調的學習環境為中心。

  日:幼小銜接列為終身教育體系

  日本把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置於終身教育的背景下來考慮,文部省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不是要幼兒園培養與小學特定學科內容直接連續的東西,而是培養兒童上小學後成為其生活、學習基礎的東西。在小學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將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一步延伸、發展和深化。在幼兒園教育方面,新大綱對幼兒園課程內容作了重大改變,原來的六領域***體育、語言、自然、社會、美工、音樂***改為五領域***體育、語言、人際關係、環境、表現***。

  在小學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學一至二年級的課程中增設一門新課——生活課。生活課包含了原來小學課程中理科***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礎知識等為內容的課程***和社會科***以社會常識和技能為內容的課程***,取消理科、社會科。但生活課又非二者簡單的結合,它是一門新的具有科學教育特色的綜合課。幼小課程目標、內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為幼小銜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幼小改革後目標的一致性,使幼兒園教育能成為兒童在小學繼續學習和發展的基礎。

  法:三大法案加強幼小銜接

  為使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既體現出合理的層次性,又體現出它們之間良好的過渡性,法國陸續頒發的三大法案中有關條文均提出加強幼小銜接。其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男性教師。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單一由女性擔任,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不利,因此提倡男性擔任幼兒園教師。

  2、科學劃分母育學校和小學的學習階段。

  把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2、3、4歲的兒童;第二階段為“基礎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5歲兒童和小學前兩年級的兒童;第三階段為“鞏固期”,包括小學最後三個年級的兒童。把兒童按年齡分為三個階段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兒童重複學習。使學前階段與小學老師每週要用一個小時來探討每個階段兒童應達到的實際水平,並確定每個學生達到該水平具備的條件。

  3、合併母育學校與小學的監督視導工作。

  4、母育學校教師與初等教育教師接受同樣的培訓也是法國幼小銜接的一個有效措施。

  美:注重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

  美國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兒童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研究。美國幼兒園基本上附設在小學裡,接納4-6歲兒童,作為“小學階梯”。對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的5歲兒童限定進行為期一年的預備教育,主要是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為其入小學作好準備。在教育內容上,強調教育內容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對幼兒進行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育。這對幼兒智力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這樣就為幼兒進入小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看到這裡就能明白各大發達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都是從小抓起,當然我們國家也不列外,都在注重將來的棟樑之材。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新生兒睡不踏實的原因有哪些
相關知識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文章
幼小銜接育兒知識大全
幼小銜接育兒知識大全
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幼兒園小託班育兒知識
幼兒園小班的育兒知識三篇
幼兒園小班的育兒知識三篇
關於小班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