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恐龍
恐龍,遠古時代的動物,我們也只是聽說過,但從未見過,但世界上最小的恐龍你知道是哪個嗎?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世界最小的恐龍
日前,中美韓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宣佈,他們在昭覺央摩祖鄉發現了一批世界最小的恐龍足跡,其成果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期刊。這種恐龍足跡被稱之為小龍足跡***Minisauripus***,可算是世界上最袖珍,最珍稀,謎團最多的恐龍足跡。
據悉,央摩祖鄉的這批足跡最初由四川省地礦局區調隊環資所於2013年夏季的區域地質調查中發現。為了研究這批珍貴的足跡,2014年7月2日,由國內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博士生邢立達領隊,世界權威的恐龍足跡專家,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馬丁?洛克利教授,韓國教員大學的金正律教授等專家學者考察了這批足跡。
常見的恐龍足跡長度約20或30釐米左右,但央摩祖鄉的小龍足跡卻只有2釐米左右,“在野外,這麼小的恐龍足跡不仔細辨認的話很可能就會錯過。這也意味著它們的造跡者的體長只有麻雀大小!”邢立達告訴記者,“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思維,恐龍並不都是龐然大物,據研究,這類小足跡的主人可能與某種毛茸茸的美頜龍類有密切的關係。”
追溯小龍足跡的發現史,它們最初由國內學者於上世紀80年代發現於四川峨眉,但由於種種原因,這批足跡直到1995年底才得以正式發表。論文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國際恐龍學術界的注意,大家紛紛猜測,這批足跡可能是一類非常小的、吃草的鳥腳類恐龍留下來的。到了2002年7月,洛克利教授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學者在山東莒南又發現了同類足跡,不同的是,這批小龍足跡提供了新的資訊,它們儲存得更好,有著尖銳的趾痕,這意味著它們是肉食性的!而不是原先認為的吃草小恐龍。此後不久,洛克利教授在韓國再次發現了這些奇特的足跡。
雖然小龍足跡已經有數個足跡點,但是它們身上的謎團依然困擾著專家學者。比如,是哪一類恐龍留下的足跡?這些小恐龍足跡是成年恐龍還是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留下來的呢?
“此次昭覺的新發現,是小龍足跡在世界上的第四次,中國第三次出現。雖然不佔先機,但因為材料豐富,儲存精美,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方向”。論文作者之一,國際古生物協會前任主席、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邁克爾?本頓介紹說。
考察隊員在野外作業
一起發現的大型恐龍足跡 重要的是,體型大小是瞭解獸腳類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引數,也是關於鳥類演化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著名恐龍學家徐星研究員表示:“目前已知最小的、成年的非鳥獸腳類物種是近鳥龍,其它類似的物種如樹息龍、小盜龍和小馳龍,它們的體長都大於20釐米。而此次發現的小龍足跡,其造跡者的體長只有約12釐米,這對於非鳥獸腳類的體型範圍的更小值估算有重要意義。”
此外,有趣的是,小龍足跡單步***邁步***卻極大***約10倍於足跡長度***,這表明留下足跡的恐龍可能有著很快的速度。根據測算,這批昭覺小龍足跡造跡者的速度最高可達22.5公里每小時,大約與我們的輕便電動摩托車的速度差不多。
“許多白堊紀的足跡十分有特色,在許多情況下只出現在中國和韓國,其中就包括小龍足跡,這應該是暗示著一種白堊紀恐龍的特化現象”。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張建平教授對記者說。
此外,小龍足跡的再次發現還有著深刻的古地理學意義,洛克利教授告訴記者:“在早白堊世,泛古陸分離,此時東亞的恐龍足跡動物群主要為細趾的小型獸腳類和多樣化的鳥腳類的足跡。而且,這些足跡顯示出較強的地區性,比如其中的小龍足跡目前只出現在東亞的早白堊世,其它地方未曾見到,這可能與古地理因素有關,需要考慮到早白堊世古北冰洋與古太平洋時有聯絡。尤其是在東北亞***韓國,中國山東、遼寧、內蒙古***,似乎還會存在一個極高數量的、以非鳥獸腳類和鳥類為主的動物組合。”
什麼是恐龍?
恐龍***Dinosaur***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
世界最小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