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語言與普通語言的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攝影語言是一種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精確還原被攝物件的細節,來達到真實、形象、感性與直覺的畫面表達效果,屬於平面視覺語言範疇。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攝影語言究竟是怎樣一種語言?

  學者們普遍認為,攝影語言是一種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精確還原被攝物件的細節,來達到真實、形象、感性與直覺的畫面表達效果,屬於平面視覺語言範疇。語言的存在價值在於表達,所有的語言都具有溝通訊息與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攝影自然也不例外,其最大的能耐就是寫真紀實,但由於受到人眼對可見光感知範圍的侷限,攝影主要記錄的是人眼所能感知到的可見光波段的物質世界樣貌,藉助光學科技手段也能記錄到紅外線與紫外線下被攝物質所呈現的影像。當然,其視角範圍的靈活變化、光圈所造成的景深虛實變化與快門凝聚動態或長時間曝光所形成的特殊視覺效果,仍然是人眼視覺的感知所不能比及的,所以說攝影是人眼視覺的延伸與拓寬。

  起初,攝影語言源自於傳統寫實性繪畫的語言,因為它與繪畫本身就有難以切割的親緣關係,從早期的“繪畫主義攝影”***也稱“高藝術攝影”***、“自然主義攝影”和“印象畫派”盛行之時的“畫意攝影”等攝影流派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事實的存在。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攝影越來越顯示出自身獨立的優勢,無論是取景的靈活性方面,還是其成像細節的表現上,還是各種鏡頭焦距對人眼感受的超越上,還是高速快門對動作的凝聚上,還是大光圈或慢門所造成的影像虛實變化上,攝影自己開始擁有了完全不同於繪畫的一整套相對獨立的語言體系。在整個攝影發展史中,從開始的隸屬於繪畫藝術、模仿繪畫藝術,到後來的從繪畫藝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徹頭徹尾的獨立藝術樣式,由於科學技術仍舊處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之中,攝影表現的潛力、其語言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仍然是人們所熱衷探討的話題,這也正是攝影魅力之所在─全世界眾多攝影愛好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攝影語言仍舊一直是處在不斷的生成之中,人們期待並嘗試著讓攝影所能夠呈現的視覺奇蹟不斷地發生,因此,許多理論家都證實了攝影藝術原本就是一種具有“發生學”意義的藝術,一種處在不斷生成之中的藝術,顯而易見,攝影語言體系本身就是一種具有開放性質的語言體系。

  在攝影藝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攝影語言生成的一系列創作理念中,還有其創造性、挑戰性、冒險性、破壞性和解構性等。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攝影之境,也從針對現實生活的“拍境”飛快地進入了按照現實邏輯進行主觀改造的“造境”,甚至完全是憑感覺印象無中生有的“臆境”。攝影語言在生成之中,按照敘事與抒情的不同路線,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畫面特點,如攝影語言會自覺地遵循“攝影敘事的邏輯”,這裡既有理性冷靜的觀照方式,也有熱情參與的“在敘事中抒情,在抒情中敘事”來創造視覺形象的方式。前者有著名的“新客觀主義”攝影、“堪的派”攝影、有“混亂中構建秩序”,講究畫面“幾何學”張力的亨利·卡迪埃─布勒鬆的“決定性瞬間”攝影,也有以混亂與無序來道明現實真相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還有以視覺形象的共性類似原則,即“型別學”方式,來表現的“Deadpan”攝影。但不管怎樣,攝影語言在其發展的歷程上仍然有其穩定的一面,即在某些時間或場合,它能夠保持難得的“統一性”,所以這就為我們對攝影語言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影像實驗往往可以向我們開啟一扇通向研究攝影語言在自然狀態中如何生成與呈現的大門,2013年3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的影像實驗展《隱沒地》,就充分地證明了攝影語言的自動生成過程。有招數的攝影家與沒有任何攝影經驗的村民一起拍攝,其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村民的沒有經過任何技術與藝術規訓的影像,反倒更自在、更顯得鮮活,貼近攝影本來的味道,而攝影家們的作品,儘管也不乏優秀之作,但從總體上來看,則更顯得拘謹,照片裡總也少不了各自的套路痕跡與思維慣性,規矩的框框、規範的動作和成熟的技巧,有時看來並不見得是好事。而我們從中則可以得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發,那就是:無論你的攝影語言如何豐富,卻永遠趕不上生活與自然本身的精彩;而生活與自然本身的真實呈現,當即為攝影語言的發生與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面對如此豐富而美麗的被攝世界,我們攝影師永遠要回到充滿童心的孩提時代,睜大天真的雙眼,去全身心感受這個你尚不能完全理解與把控的大千世界,千萬不可以炫耀所謂的經驗,以世故老到的做派去示人。對於攝影師來說,我們得有對被攝物件的好奇與對未知世界的敬意,時常將自己的攝影經驗與所知所學歸零,回到原點,重新從頭開始,從生命的本源之中感悟生命,從生活與自然的真實狀態中感受攝影語言表達的無限豐富的可能性;而對於影像本身來說,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影像,早已變得不再純粹,它們被套上了各種枷鎖,被貼上了各類標籤,它們也亟須從樊籬的圈束中,回到本該自由自在的家。

  從無語言到有語言,或者說從語言的無意識呈現到被自覺化地運用,這就是攝影語言生成實驗所將探究的意義所在,影像中的隱喻、象徵和暗示等語言特徵,將一一被發現並被賦予合理化的解釋,而當這些語言一旦被自覺運用的時候,攝影又將進入到一個更高更新的規範語言運用階段,也就是說,在傳統攝影語言消解的同時,新攝影語言生成了。現在,每當我們將鏡頭對準某一物件時,我們有N種的拍攝方案可供選擇,也就是說,攝影語言已經豐富到了我們難以選擇的程度,而攝影師究竟樂意採取哪一種觀看與表達的方式,是“破”是“立”?是“取”是“舍”?是“Take”1,“Make”2,還是“Fake”3?是“古典”,還是“當代”?這就取決於攝影師的整體性思考與對攝影選題的總體把握了。

  很顯然,攝影語言的貧乏,在今天看來,就等同於思想的貧瘠與藝術的平庸;而攝影語言的豐富,從根本上來說,則離不開視覺教養的這片沃土─人類的視覺表達,本來早已經形成了一個有形的***成熟的視覺表達***與無形的***潛在的視覺表達***傳統,所謂的視覺創新表達,只不過是將你我心中隱性的潛在表達,成功地加以視覺呈現的緣故。

  事實證明,任何一個藝術家的任何一次藝術創新,其作品內涵與外延所能伸展的生命觸角之所及,總也離不了他所熱衷與熟悉的領域,而恰恰在這樣一個領域裡,他必定有所參照、有所繼承。要知道,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攝影藝術語言的表達中也是同樣不可能存在的。

  其實,在這個世上,誰也不比誰更聰明,作為普通人,我們想要變得聰明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斷地提問、追問和考問,向別人,更要向著自己,直到得到滿意答案為止,當然這種追問的思維邏輯必須以語言為基礎,而這裡的語言,不只是文字語言,也包括了視覺語言中的影象語言,尤其是其中的攝影語言。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在研究中,也在狀態裡。科學研究表明,任何一個簡單的問題,只需追問三次以上,就一定會上升到高深的科學與哲學的層面,而離其本質距離的探討則會越來越接近。

  二、:攝影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

  要想看清攝影語言自身的特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與我們所熟知的其他語言進行一番比較,攝影語言與文字語言、繪畫語言、音樂語言必有許多相通之處,甚至它與勢態語言***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大自然本身所傳遞出來的資訊***我們姑且稱之為“大自然語言”***,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攝影語言與文字語言

  攝影和文字,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它們往往相互影響,相互結合,但真正意義上的好照片,則必須是文字語言所不能闡述了,也就是說,必須是超越文字的。反過來說,能以文字語言說清楚的攝影表達,一定是最為平庸的攝影表達。在攝影的表達中,最為普遍的認識就是所謂的“一圖勝千言”,的確,攝影畫面生動、活潑、形象、具體,是任何文字語言所無法替代的,然而,讀圖時的“一目瞭然”,與讀文字的十目所及,在深入的程度上,尤其是在思維的品質上,竟然是無法相比擬的。儘管攝影視覺的表達同樣能夠進入到較為深刻的層面,但是從普遍意義上來看,即便是“讀圖時代”,大眾仍然習慣於幾千年來所積續的文字閱讀模式與閱讀習慣,讀圖仍舊處於“淺閱讀”與“泛閱讀”時期,而對於讀圖能力***尤其是深度讀圖能力***的有意識培養,則尚未進入到一個全民的積極面對期,也就是說,有關攝影語言方面的視覺教養,在全球範圍內,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的積累與互動。

  攝影語言屬於視覺語言中的影象語言,其表達方式必定與文字語言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同樣是傳遞資訊,影象語言在資訊的傳遞速度與單位時間內所傳達的資訊量方面具有文字語言不可取代的優勢,而文字語言在傳遞資訊的具體化與準確性方面仍然是影象語言所無法比擬的,但不管怎麼說,圖形影象語言高效快捷的資訊傳遞方式已經越來越為世人所接受,尤其是當它們和文字結合在一起時,效果會更加明顯,可以說是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用鏡頭去觀察和提煉,用膠片或光電感測器去感受與記錄,用影象來表達與思考,這正是攝影的工具性或功能性方面最為主要的特點,而事實上攝影的工具性或功能性特點,就決定了攝影的本質與本體語言方面的特異性。

  毫無疑問,攝影就其本質來說,當屬於文字語言以外的區別於傳統繪畫的一種融合科技特性的視覺語言,是一種專以視覺資訊的記錄描述、加工取捨、傳達和交流為主要特徵的工具或手段。誠然,我們利用這種特別的工具或手段,可以自覺地進行所謂的藝術創作,也可以從事非藝術創作的攝影表達。

  文字語言善於較為明確地表達深刻而細微的思想與感受,幾千年來幾乎一直如此。影象語言則不盡然,人們似乎難以從影象中獲得準確而具體的有關創作者的原初想法,儘管我們可以從影象中獲得這樣或那樣的感受,但還是很難還原成原創的意思,只是見仁見智罷了,欣賞者只能憑藉著自身的閱歷與經驗,去推測,去設想,去體驗。讀圖不比讀書看文章,強烈的感性刺激往往反倒會妨礙理性的直接參與,結果令欣賞者自動放棄了判斷力。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必要的文字說明,如作品標題、創作意圖的闡述說明和有關創作者攝影活動的文字介紹等,在圖片的表達中仍然不可缺少。

  ***二***攝影語言與繪畫語言

  1. 歷史的沿革

  前文已經提及攝影語言起初源於繪畫語言的史實,我們無論從早期的十分類似於繪畫的攝影作品中,還是那些從事自覺攝影創作藝術家的畫家身份上,都可以斷定攝影語言與繪畫語言之間存在著無法割斷的天然聯絡。攝影一詞的本來含義,也就是利用光線來繪畫的意思,所以繪製圖畫是其出發點。當初由於拍攝照片的技術還不夠先進,使用達蓋爾攝影法所拍攝的人像照片,與畫家們平日裡所繪製的小型人物肖像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人們普遍認為照片更真實,就像是人物自己在照鏡子時所看到的那樣,所以人們又稱攝影為“帶有記憶的鏡子”***達蓋爾照片採用拋光的鍍銀銅板,其表面光潔,很像鏡子***,即使人老了,這面“鏡子裡的人”卻永遠只停留在拍照時的模樣上,攝影的迷人之處,則可見一斑***見圖1***。

  攝影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是“高藝術攝影”,也稱“繪畫主義攝影”時期。由於當時的繪畫界正處於“拉斐爾前派”時期,攝影創作中自然也帶有濃郁的英雄主義感傷情懷,取材、立意,及其創作手法與繪畫類似,大多來自於經典文學作品、歷史與神話故事,離不開“母題”與“原型”。由於受技術的制約,創作者普遍採用多底分開拍攝,然後再採取拼貼合成的方法,來完成較為複雜的整幅攝影作品的創作***圖2***。這種創作方式對今天的數字攝影創作仍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 視覺語言的公共性表達基礎

  眾所周知,金色代表富貴,紅色代表暴力,綠色代表和平,藍色代表寧靜,白色代表純潔,黑色代表哀悼,而所有這些約定俗成的理解,都建立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之上,它們形成了視覺語言表達與欣賞的基本框架結構。

  而攝影語言在生成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可以供理論研究探討的規律性現象,某些特定的語言符號具有人類公共認知的共性特質,如大眾文化氾濫中所出現的大量特徵性語言符號,它們不需要翻譯,人們一見便知,如代表愛情的心形符號、代表死亡的十字架、代表紅色中國的“Mao”符號、代表危險的骷髏符號等等,這些在大眾傳播中所廣泛使用的圖形影象符號,也不可避免地大量出現在攝影作品中,成為攝影語言的一部分。POP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將“Mao”的符號用到了極致,而西班牙藝術家達利也將自己的鬍子升格為大眾所認可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藝術符號。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善於發現並創造性地使用那些具有成為共性潛質的符號。

  3. 向名畫致敬的當代攝影

  在當代影像藝術界較為活躍的著名藝術家,如中國的王慶鬆、史國威、馬良、姚璐和桔多淇等,日本的森村泰昌和原久路等,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攝影創作轉向了對經典繪畫的模仿與挪用上,令影像呈現出似是而非、借古諷今、反諷戲謔、不言而喻,卻又具有敏感的時代觸覺和略具痛感的穿透力效果***圖3***。

  由於當代攝影中湧現出大批向經典名畫致敬的現象,有些具有較好繪畫基礎與古典繪畫教養的年輕人,他們將繪畫裡的感覺通過數字攝影的方式提取出來,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攝影創作中來。有的人只是提取了色調的古典意味,有的人挪用了經典繪畫中的畫面形式***如中國畫中的立軸、長卷和扇面***,有的人採取古典人物的服裝造型,有的人使用原畫的人物佈局結構,有的人則直接在原畫的框架之中作新增或篡改……當代攝影,尤其是當代商業攝影,憑藉著數字攝影技術的優勢,正肆無忌憚地消費著古典繪畫中的經典元素,在影像圈裡逐漸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義”的攝影風尚。

  ***三***攝影語言與音樂語言

  按照常人的理解,攝影語言與音樂語言是挨不著邊的,二者似乎沒有什麼可比性,其實,藝術的共通性,只有藝術家最具有發言權。作為現代抽象藝術代表性人物的康定斯基,在他著名的《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中,如數家珍地將他所發現的一個嶄新的藝術新天地—音樂形象與畫面形象的關聯與對應,一一加以列舉。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他原本的理想是當一名優秀的鋼琴師,但是命運卻讓他走上了視覺藝術的道路,當了一名偉大的攝影家,難道說亞當斯的音樂演奏才能從此就銷聲匿跡了嗎?其實,亞當斯在另一個藝術領域不折不扣地成就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那就是黑白影像世界裡奇妙的影調結構與無限細微影像層次的變化—一種音樂視覺化的充分展示,亞當斯心中的音樂感覺在暗房裡得到了完美的釋放***圖4***。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出身於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的攝影家厄恩斯特·哈斯,他早年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青年時期迷戀與音樂關係密切的詩歌,但大學畢業以後卻走上了攝影藝術的道路,很顯然,哈斯的音樂感覺在他的彩色攝影中得到了豐富而精微的演繹***圖5***,很難說是音樂感覺成就了哈斯的彩色攝影成就,還是美妙的音樂語言成就了彩色攝影的語言表達,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令彩色攝影升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

  古人云,“詩***音樂***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作為視覺表達的攝影,自然也是如此。創作時,以音樂感覺為切入點,來進行攝影創作,拍攝出具有音樂感覺的攝影作品,而欣賞時,則是按照音樂的感受來感受其畫面的奇妙,將攝影作品當音樂來欣賞,往往是通向另一番天地的極為難得的藝術享受。

  此兩組《音樂形象》實驗攝影,其一為直接對音樂形象所進行的抽象概括表達***圖6***,另一個則為具象中的音樂形象的心理空間表達***圖7***,欣賞時相信會有各自所對應的音樂感覺縈繞於攝影畫面之中。

  ***四***攝影語言與勢態語言

  勢態語言,就是人的行為動作所對應的意義表達,所謂“見而知之”,“聽話要用眼睛去聽”,就是指最為真實的行為語言表達,不在於人家嘴上說的,而在於其具體而微的行為動作中所隱含的意義,所以失去聽力的啞巴,往往能憑藉其眼睛看的功夫,來充分了解他人與世界。攝影語言中自然就包含了對人類各種勢態語言的豐富表達。在人像攝影、人物攝影和紀實類攝影中,勢態語言的表現力將直接決定作品創作的成敗。

  ***五***攝影語言與大自然語言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資訊的傳播,除人類世界在不斷地進行資訊傳播以外,自然界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資訊的交流與溝通。大自然以其自身的語言在說話,我們人類從中所能破譯的竟然少得可憐,但攝影往往能夠記錄我們人類尚無法完全感知的大自然資訊。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四時的景象變化,大自然也有性格呈現,也有喜怒哀樂,拍攝風景以風景為伴的攝影家,往往十分理解大自然詩人般的情懷。大自然無限生動而豐富的資訊傳遞,為攝影語言的生成與深度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攝影語言屬於一種綜合了文字語言、繪畫語言等諸般語言特長的以形象化、具體化和視覺化的表達為其特色的語言表徵體系,它既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每一次的科學技術進步,都帶來了攝影語言的新突破***,又緊緊圍繞著被攝物件本身豐富而細微的超越人類自身經驗的自然狀態,而自由自在地作開放式的生成與呈現。這是一種動態的語言、開放的語言、不斷成長的語言和超越我們人類主觀認知的語言

拍照時如何能讓美女顯瘦
攝影語言與普通語言的區別
相關知識
變頻電機與普通電機的區別
固態硬碟與普通硬碟的區別
機械鍵盤與普通鍵盤的區別是什麼
固態硬碟與普通硬碟的區別解析
熱瑜伽與普通瑜伽的區別
機械鍵盤與普通鍵盤的區別
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區別
攝影語言與普通語言的區別
攝影語言與普通語言的區別
極路由和普通路由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