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貓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預防有什麼
我們在養寵物貓的時候必須要知道寵物貓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預防,這樣我們可愛的小貓才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寵物貓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預防,一起來看看。
寵物貓的飼養管理
1、幼貓的飼養
幼貓生後的前幾周全靠吃初乳,無需另加食物。如果有幼貓體弱很難吃上初乳,這時應人工幫助幼貓儘快吃上初乳,因為母貓初乳內同樣含有大量抗體,抗體是貓體內防衛體系的組成部分,新生幼貓的腸道最易吸收初乳中的抗體,吸收能力隨時間的增長而減弱,因此讓幼貓吃上初乳越快越好。
在幼貓吃初乳期間合理生長速度約為每週100g,但由於營養、品種及母貓體重的影響,不同個體間存在很大差異。有時會發生母乳供給不足,則應供給特製的乳代用品,或找養母餵奶,晝夜24小時分次供應。像幼犬一樣,不僅人工幫助餵奶,也要人工幫助排尿、排糞,還要防止母貓壓死幼貓。
從3-4周齡起,幼貓開始對母貓的食物感興趣,可給幼貓一些碎的軟食或經奶或水浸泡過的幹食品。食品可以是母貓的,也可以喂特製的小貓糧。幼貓固體食物越吃越多,據稱在4周齡時,幼貓每天只吃大約10g食物***10-40 kJ/kg體重***,其餘大部分仍由母乳供給。到5周齡時,每隻幼貓每天吃15-45g食物,含250-350 kJ/kg體重***取決於日糧中的能量濃度***。幼貓自固體食物中攝取能量從哺乳2-3周時的零增加到8周齡時的800kJ/kg體重。這說明在哺乳末期幼貓攝取的食物佔母貓和幼貓總耗能中相當大的比例,即幼貓攝取的比例從哺乳4周的5%增加到6-7周的20%-30%。到7-8周齡就可以考慮斷奶了。
斷奶後1-3d內,幼貓可獨立生活,這時應儘快將幼貓分開飼養,否則母貓為了保護幼貓,會把剩下的仔貓叼來叼去或咬死。斷乳後的幼貓生長快,對營養需求量大,如蛋白質的需要量是成年貓的兩倍。由吸食母乳變為飼料餵養,正像嬰幼兒斷奶期一樣,要有個適應過程,所以幼貓的飼料一定要根據需要,科學配製,提供足夠的營養,便於消化。尤其是要有足夠的維生素和豐富的蛋白質,如多喂些瘦肉和動物脂肪,適當新增點維生素和無機鹽。剛斷奶的幼貓消化能力弱,開始每日喂4-5次,逐漸減到每日喂3次。每次喂量要適當,不過多也不過少,幼貓的飼料不宜多變,要儘可能地適合幼貓的口味。幼貓需要足夠的清潔飲水,便於幼貓口渴時自由飲用。另外,家養寵物貓,在整個飼養過程中不要忽視牛磺酸的供應。
2、幼貓的管理
幼貓出生後,母貓會舔幼貓的全身,這不僅使幼貓體表清潔,增強體表血液迴圈,使被毛儘快生長,而且也可促進幼貓排便。新生幼貓全身無被毛,雙眼未睜開,約10d才能睜開眼睛,這之前辨認母貓和吃奶全靠嗅覺和觸覺。初生幼貓對溫度比較敏感,特別是冬天。幼貓的最適溫度是32℃,可用紅外線取暖燈泡***或燈管***加熱保溫,兩週內可降到27℃左右,兩週後再降到21℃左右,並逐漸降為常溫。貓窩要乾燥、清潔、通風。
幼貓一般14日齡開始長牙,20日齡可爬出產房***或產箱***,跟著母貓學習採食,此時要注意貓食和飼具的清潔、衛生,防止感染疾病。40日齡以後,小貓能捕食小鼠和較大的昆蟲之類的活食,開始有意識的跟母貓學習生活技能,飼養者也可以通過與幼貓的逗玩來增強彼此的感情。50-60日齡的幼貓,可以完全脫離母體獨立生活時,也是斷奶的時候。給貓斷奶,可採取母仔隔離的辦法,或是讓母貓自動斷奶。斷奶後貓應進行首次疫苗的注射。90日齡以後的貓比較好飼養,此時要防止貓亂跑、亂吃食。應加強對它跑、跳、爬等各種技能及定點大小便的訓練,也要讓貓逐漸對洗澡產生適應。貓的驅蟲一般6月齡前每月一次,之後每3個月一次。
寵物貓的疾病預防
由於有些腸道寄生蟲***如蛔蟲***是被吃入、或者被其他生物***如跳蚤、蚊子等***傳播的,同窩的幼貓又喜愛互相舔,因此幼貓必須定期驅蟲。而成年貓通過氣味做社交的指南、去會朋友,不免要用舌頭接觸草地上其他犬遺留的分泌物或者排洩物,這樣會感染上寄生蟲,因此,成年貓也應定期驅蟲。
常見的內寄生蟲包括:蛔蟲、絛蟲、球蟲、鉤蟲、滴蟲、賈第鞭毛蟲、焦蟲和心絲蟲等,外寄生蟲主要有:蠕形蟎、疥蟎、耳癢蟎、跳蚤和蝨子等。
建議您從10周齡開始,以及時杜絕寄生蟲對幼貓生長髮育的干擾、預防寄生蟲性腸炎的發生。驅蟲藥的選用應該是非常科學的,與人的驅蟲藥不完全相同、劑量也不一樣,所以您要選擇一家正規的寵物醫院,別讓“江湖郎中”影響寶貝的健康。
疥蟎貓耳蟎蟲病 疥蟎是由疥蟎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性面板病,病貓具有劇烈的瘙癢和面板溼疹樣變化。貓科動物中有一種傳染性很強、首先從頭部和耳廓表現病狀的耳蟎病是由耳蟎引起的,耳蟎為疥蟎的一種。
蟲體特徵及病的傳播 疥蟎蟲體近圓形或橢圓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淺黃色.雌蟎大小為0.3~0.50.25~0.4mm;雄蟎為0.2~0.30.15~0.2mm.顎體短小,位於前端.螯肢如鉗狀,尖端有小齒,適於齧食宿主面板的角質層組織.須肢分三節.無眼和氣門.軀體背面有橫形的波狀橫紋和成列的鱗片狀皮棘,軀體後半部有幾對桿狀剛毛和長鬃.腹面光滑,僅有少數剛毛和4對足.足短粗,分5節,呈圓錐形.前兩對足與後兩對足之間的距離較大,足的基部有角質內突.雌雄蟎前2對足的末端均有具長柄的爪墊,稱吸墊***ambulacra***,為感覺靈敏部份;後2對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蟲均為長剛毛,而雄蟲的第4對足末端具吸墊.雌蟎的產卵孔位於後2對足之前的中央,呈橫裂縫狀.雄蟎的外生殖器位於第4對足之間略後處.兩者的肛門都位於軀體後緣正中。
症狀和診斷 本病是接觸性傳染的寄生蟲病,所以與病貓接觸,或病貓與健康貓共用梳理洗澡工具,以及飼養人員的交叉接觸都是患病的原因。疥蟎病主要發生在頭部***鼻樑、眼眶、耳廓及耳根部***,有時也可發生在前胸、腹下、腋窩、大腿內側和尾根處等,嚴重時可波及全身。患貓奇癢,騷動不安,用前肢抓搔患部,用嘴啃咬患部或在周圍物體上磨擦患部。患部表現潮紅,有疹塊狀小結節,皮下組織增厚,形成鱗屑狀,患部往往缺毛。嚴重抓搔和啃咬可致區域性感染化膿,發生外耳道炎和區域性出血。由耳蟎或小耳蟎引起的蟎病,首先在耳部發病,嚴重奇癢,患貓不斷地甩耳搖頭,耳部常被抓傷和出血,並感染化膿,形成膿瘡型蟎病。為了與禿毛癬等病相區別,最好在病貓患部與健部交界處刮取面板屑物,用10%苛性鈉溶液溶解後,在低倍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疥蟎。
治療
保持環境衛生和用具衛生是很重要的防制措施之一,不讓貓任意外出遊竄,發現病貓要及時隔離治療。要按時給貓梳理、洗澡,定期對貓舍和貓用具消毒,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貓的體質和抗病能力。首先應對病貓患部及其周圍徹底剪毛,用溫肥皂水浸泡、洗刷,除去汙垢和痂皮,然後區域性塗擦0.5%敵百蟲水溶液或軟膏,塗擦時應用力摩擦,使藥滲入面板,間隔5~7天重複1次,一般經2—3次可治癒。但每次用藥不能塗擦動物體表面積超過1/3,以防發生中毒。0.1%辛硫磷乳劑、0.1%樂殺蟎***二甲丙烯酸脂***溶液和滅害靈等都有療效。
大白熊好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