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外出聽課心得
外出考察,既可開拓視野,吸取新鮮空氣,換換腦筋;又可拿來 他山之石 ,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工作。你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吧!
一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使我真正體會到上課時一種藝術。
靜下心來回想一下這次外出學習收穫的是?我感覺我收穫的是差距,是我個人與名師之間的差距,自身有一種知恥而後冕的什麼感覺,兩天的學習讓我真正能夠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悟,讓我真正體會到重視技巧的重要性,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開悟,名師開悟不如自己頓悟。”通過學習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雲撥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的感受體會:
一、課堂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想每個教師都想把這點做好,只是在實行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這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上課的老師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每堂課的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激起了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尤其是來本市的趙老師的課,他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我們受益匪淺。另外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清楚明確,難易適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沒意義,這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堂活動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活動要為內容服務。
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表演、唱歌、遊戲、競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用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任何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圍繞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而不是講究形式。
三、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任務可參與。
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的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但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上所表現出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學習能力上的體現也不同。
四、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突出真實性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完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相信通過今後的不斷努力,我們一定能拉近與這些優秀名師的距離,不斷進步!
在各位名家的點評講解中,沒有難懂生澀的理論,沒有華麗繁複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最容易讓我們接受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最直接的資訊,讓我們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讓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更易於把握住知識的要點。聽課學習中,除去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我想這次學習引發的反思能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能成為成功的敲門石,能成為我堅定航向的指路標。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我前進的內驅力,我才會在教學中有所成。
回首聽課的內容,他們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對教材的分析,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如果沒有苦和累的磨礪,怎會有這麼奪目的表現呢!成果的背後更承載著她們的努力與收穫。現實是殘酷的,適者生存。現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書、一根粉筆、一個教杆就能存活的課堂模式了。多媒體教學也早已取代了單一、古板、老舊的老式的上課體系。而她們卻能提前躍出“龍門”,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法。
心得的總結對我來說是認識上提高。知道了不足才能對症下藥。因此,我十分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它讓我有了心靈上的思考,讓我有了前行的目標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會更好。
二
江南,雖說早已過了煙花三月的最好時節,但卻到處洋溢著江南水鄉的風情。6月11日,延安市第一中學首批赴無錫培訓的老師們在劉龍副校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文明遐邇的無錫市第三高階中學,開展為期兩週的考察學習交流活動,此次學習的有我校語文、數學、英語等九個學科的30位中青年骨幹教師。我們此行帶著雙重身份,既是取經者,又是探索者。現汲取印象最為深刻的課堂教學特色談談個人心得體會:
他們講授的課以習題課為主,充分展現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目睹了老師們先進的教學設計,流暢的教學環節,感受了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探究和合作學習等。6月13日所聽的第一節英語課是高一年級青年教師談紅芬老師的授課,內容是一節習題課,談老師是一位做事麻利的,充滿激情的年輕的老師。在她的課堂上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一種鼓勵學生笑對考試,戰勝考試的意氣風發的態度。同時,他更是睿智的引領者,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課前的單詞默寫很紮實,面對英語中的長難句,他首先從解讀考綱做起,將考綱細化到每一個考察角度,每一種考察應對方式。鼓勵學生注意情境,在講到完型填空題時,談老師注重技巧的點撥,對於錯誤率高的習題重點講解。
江蘇省特級教師吳榮銘老師的一節語法課,內容是倒裝句,通過學生觀察,發現,總結,通過讀句子,從中發現不同情況倒裝的用法及特例,教師提示相關問題,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拓展用法,連結高考。講練結合,學生通過讀句子體驗語法現象,深入淺出,吳老師用簡潔的語言解釋語法,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面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的課堂語言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富有激情,總之,吳老師的教學智慧,教學研究能力值得我學習。
莊曉波老師的一節語法課值得稱讚,她教授的內容是強調句,用今年20xx年幾個省份英語高考的強調句型的單選題匯入新課,匯入很具有時代氣息,與高考接軌,課堂氣氛輕鬆,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莊老師始終鼓勵學生,錯了,重來,學生參與面廣,這節課學生明白了怎樣去表達強調,並不只是強調句型,還有多種表達方式。
吳榮銘教授在6月13日關於高中英語教學的熱點話題研究的講座中, 提到關於外語教學的質量問題,他提供了來自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個檔案中對外語教學質量提出的 “1個公式”,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環境***4分***+教法***3分***]x教師,這個公式中括號內4者相加是10分,相對來說是固定的,而“教師的素質”分值越大,乘積越大,則教學質量就越高。由此可見,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外語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他談到教師的四種類型,一般的教師照本宣科;優秀的教師釋疑解惑;傑出的教師引路示範;偉大的教師激勵動機。在教育轉型的形勢下,英語教學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新問題,只憑老經驗是遠遠不夠的。要使英語教學上一個新臺階,達到一個新水平,就必須: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從隨意性轉向規範性,從零散性轉向系統性,從盲目性轉向科學性。英語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途徑問題,“敢問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腳下” “已”有所欲---專業發展的動力,“讀”有選擇---專業發展的前提,“想”有創意---課堂教學的基石,“做”有實效---課堂教學的宗旨,“說”得圓滿---教學研究的前奏,“寫”得精彩---教學研究的成果。 特別是在談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提倡的模式R-O-A-D,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Read-- 指教師要研讀教材。Organize--表示教師要有效組織教學內容。Activate--指教師要啟用學習背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Develop--表示教師要設計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並且他強調,如何把自己的教學趕上去? 首先自己要有知識, 要想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而且作為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上也應該有毅力,堅持每天讀書學習,思考並且不斷地總結反思教學。 聽完吳老師的講座後,我對號入座,想到了自己目前的狀況,自己與本校本學科其他英語老師的差距還很大,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明確了自己在高中英語教學上的奮鬥目標,也進一步瞭解和把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徐忠憲教授在6月17日在關於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的講座中,關於課題研究規範性選題的內容,他強調課題必須注重本專業研究,符合當前教育發展所需,要有創新價值,在播放<<高陽毀家興學校〉〉的宣傳片時,高陽實踐父志,毀家以興學,家產變賣殆盡,學校終於建成,知者無不感動。
經驗交流類似於親切長者的諄諄長談,讓人感動不已。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對待教育有一種特殊的熱情。正是這種熱情與真誠,深切的打動著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教育以人為本,百年樹人,談何容易。無錫三高中對教育教學細節的管理非常到位:各位領導分別管理三個年級,責任到人,各個年級備課組每週展開一次集體備課活動,英語教研會必須要求用英語交流。可以互相聽課,互相學習,經驗豐富的老師對青年教師不遺餘力地傳幫帶……這些教育教學中看似簡單的環節,都得到了持之以恆的落實,經歷了時間的打磨,變得恆固而有效。整個學校的管理,宛如鐘錶般有條理,有節奏,嚴密,清晰,準確。這不由得讓人敬佩,也不由得讓人猜測在這嚴整的表象後面,校領導和在校老師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啊。在學習中,我還感動於校園的美觀整潔,感動於整個學校所呈現的勤奮質樸的學風,還有學校在嚴謹學風之中所滲透的人文關懷:學校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由三中德育處組織的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去敬老院,充分發揮少先隊員在傳播文明、弘揚新風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弘揚尊老敬老的新風,同時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敬老助老志願活動中去,切實為老年人排憂解難,做到愛老、敬老、為老,在社會上營造溫馨和諧、健康文明的氛圍,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得到體驗和感悟,進而培養尊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學會感恩,報答社會。繼承和發揚雷鋒志願服務精神,培養學生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繼而為社會傳遞正能量。靈活機動的時間安排,不拘一格的人性化教學。學生的有序管理,早自習,組織有序,書聲朗朗;大課間活動,學生自覺鍛鍊,絕不偷懶,全然沒有強迫的痕跡;該吃飯了,同學們迅速出教室,馬上站在樓道兩側,整齊劃一,悄然下樓,走在校園裡也是安靜無聲,長長的隊伍也僅有幾個值周老師在管理,打飯吃飯講求速度、效率;午自習,高一高二整棟樓都聽不到吵鬧聲。
這是一次讓我終身難忘的特殊的學習經歷,給了我這個難得的與名師共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無錫第三中學所稟承的“誠、弘、勤、毅”的校訓,確立了“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的辦學理念,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先後成為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四星級高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無錫市文明單位、無錫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三高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給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兩週的學習中我們感觸頗多、收穫頗多。
總之,我會帶著我在這兩週學習中所收穫的東西,精神抖擻地走入工作崗位中,繼續為我校的英語教學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兩週的考察學習交流中,讓我想到了學校辦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一個個教育教學的細節,在嚴謹有序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剛柔並濟,需要充實和留白。
三
本次學習,名稱是“xx市教育局‘現代教學創新與實踐’高中英語名教師高階研修班”,市教科所的xxx老師領隊。總共50人蔘加了本次學習班。在簡短的開學典禮上,首先講話的是華東師大教育科學學院的陳曉峰主任,其次是xx市教科所的領隊老師——xx虹老師。
本次學習總共聽了17位教授、博導和教研員的講座報告。每天早上8:30開始上課,11:30下課。下午從兩點開始,到5:30結束。專家們的講座,內容廣泛,有跟英語課改有關的內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學、教學策略、科研能力等有關的內容。英語教學部分我已經粗略地在英語組的組會上傳達。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談一談一些英語教學之外的總體體會。
體會之一:教師要轉變角色,讓自己成為新課程下的反思型教師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系的呂良環教授認為,在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已經變化。她認為,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應該是:1、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新課改下的知識傳授者。2、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3、教師成為研究者。
她認為,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角色已有如下變化:1、知識傳授者依然是新課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的角色。2、教師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同樣,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具體表現在:1、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3、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我們會問,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還有,教師還要成為研究者。也就是說,每一位老師都有能力、並且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提出改進意見。
體會之二:教材要“二次開發”,要基於教材,超越教材。
俞紅珍教授認為,目前教師有兩種教材觀:一種叫“聖經式”的教材觀,另一種叫“材料式”的教材觀。她認為,這兩種教材觀分別代表了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其中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她認為,“材料式”的教材觀更注重服務意識,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更注重過程導向,更靈活,更有助於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
俞教授認為,通過教材“二次開發”,能達到這樣幾個目的:1、適應情景,促進教材個性化;2、彌補教材的內在缺失;3、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俞教授認為,教師的基本立場有兩點:
1、“基於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珍視教材的價值;從教材出發,瞭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寬教材的外延,凸顯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學情景具有獨特性和動態性。
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和個性化地運用教材,賦予教師“二次開發”的權利,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空間,也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意味著教師不再是外部課程的被動消費者,而是積極的開發者。它要求教師擺脫對教材的過分依賴和崇拜,積極、自主、合理地選用和開發教學資源,應對教學情景中的種種不確定性。教師不僅要具備課程意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不能僅停留於觀念層面,而且也應該存在於教師的實踐生活。教師通過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不斷豐富著自己的課程知識,創造著新的課程經驗,成為自己專業生活的主人。
猜你喜歡:
教師外出聽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