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祭課堂反思
《燈祭》這篇文章以燈為線索,講述了作者回憶童年時父親給她做燈的情景,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①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缺乏錘鍊,比如在父親為我做燈部分處理得太倉促,在這裡應把父親的做燈步驟再做細處理一些會更好。
②老師的評價語少不太精煉,對學生的評價不及時。
③對於課堂節奏的把握不夠緊湊。
④對學生理解文字還是沒大膽放開。講完課後頗有意猶未盡之感。
反思整堂課亮點少,關鍵是老師缺少對文字的多元解讀。
篇2
我的課堂關注點其中有一點是“自主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預設學生圍繞“這燈為什麼是不尋常的?”這一問題展開個性化理解:有的同學可以從父親做燈過程中體會到燈的不尋常,有的同學可能從提燈走東家串西家炫耀父愛的快樂過程中體會到燈的不尋常,有的同學可能從具體的一句話中體會到燈的不尋常,如:在沒有月亮的除夕裡,這燈就是月亮了。這看似是學生的個性理解,然而問題的深度只存在表面的現象,在課堂中激發起學生認知衝突,他們之間沒有爭持,沒有不同意見,只是從文字的不同的點上去理解燈的不尋常。
而這種個性理解淺層次的個性理解,那麼如何真正去實現學生在自主感悟中的個性理解,這還需老師的放手,不要牽引的太多,不要為完成自己的教學預案而教學,把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當然培養孩子的個性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是否教給了他們感悟語言的方法。這都是我在以後教學中去研究的。
篇3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我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放在自主提問上。因此我把學生的自主提問作為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關注點。從本節教學環節來看,我忽視了對學生問題的梳理,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給人以走過場的感覺。究竟怎麼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
本節課沒有給老師們帶來很好的啟發和引導。說實話,教學時間的緊是一方面的原因,40分鐘的時間,總想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確實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如果是常態課,我就可以在第一節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對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或者獎勵。對一些簡單的問題當時解決,留下有價值的問題作為下一節課研究的重點。但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我的錯誤或許就存在於此,我們的教學就要腳踏實地,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如果我這節課把引導學生提問,梳理學生問題作為教學重點,或許對聽課教師啟示更大,更能發揮下水課的作用。
燈光反思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