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是小學數學的一個關鍵知識和難點。有哪些關於解方程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今天,上了冀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方程》一課,我就本節課的得與失做一下反思。

  一、課程分析

  方程是五年級學生接觸的一種新的知識內容,在建立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已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本節課內容,方程是數學數與代數部分的內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方程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一種重要工具,日後初中、高中時時刻刻離不開方程。所以,我對本單元內容很重視,也給學生講述其重要性,重點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使用的過程中體會方程的優勢。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三節內容,在學習了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解簡單的方程。因此,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過程。

  2.能根據具體情境,找到等量關係、列方程並解簡單的方程。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激發解方程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匯入。複習剛剛學過的等式的性質,學生舉例說明。

  2.交流解疑。先對子交流、小組交流,解決預習過程中的疑問,同時整理出小組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3.展示交流。學生代表1展示問題1的解決方法,學生提問、補充。這裡使學生理解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解方程的方法、檢驗的方法。學生代表2展示問題2的解決方法,再次理解以上問題。

  4.理解新概念。觀察兩個解方程的式子,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讓學生對比理解方程的解是結果,解方程是過程。

  5.鞏固訓練、強調細節。學生自主完成試一試兩題,出錯時讓學生指正。若未出錯,強調注意寫“解”、等號對齊等細節。

  三、課後反思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學習目標的制定與出示。上課之前只給學生說了我們本節課要利用等式基本性質來解方程,目標不具體。我們應為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同時要讓學生知道。可以在給學生預習時,給學生以問題的形式出示給學生。一次本節課學習目標應為:***1***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麼?***2***解方程的依據是什麼?***3***什麼叫方程的解?什麼叫解方程?

  2.舊知複習時間過長。學生複習等式性質時,舉例出現問題,浪費了許多時間,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應該簡單複習,或讓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發現舊知,複習舊知。

  3.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現在我班的小組合作還不紮實,或者說實效性不強。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知道該如何合作、如何交流。可以說是有形無實,接下來要再次培訓組長,讓組長有組織、帶領小組同學有效合作。同時,訓練其他同學如何參與,交流什麼。使小組合作更具實效性。

  篇二

  解方程是數學領域裡一個關鍵的知識,在實際中,擁有方程的解法之後,很多人不會算式解題,但是能用方程解題,足以見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無法超越的能力。

  而如今五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解方程,作為教師的我更應該讓學生吃透這方程,突破這重難點。在教這單元之前,我一直困惑解方程要採用初中的“移項”解題,還是運用書本的“等式性質”解題,面對困惑,向老教師請教,原來還有第三種老教材的“四則運算之間的關係”解題,方法多了,學生該吸收那種方法呢?困惑,學生該如何下手,運用“移項”解題,學生對於這個概念或許不會系統清晰,但是“等式性質”解題時,在碰到a-x=b和a÷x=b此類的方程,學生能如何下手,“四則運算之間的關係”老教材的方式改變,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嗎?

  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學參考書***:新教材編寫者如此說明: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運算的關係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演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匯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於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從這不難看出,為了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出老教材的方法並無錯誤,而且能讓學生清楚準確地掌握實際解題,面對題目不會盲目,而採用等式基本性質給學生帶來的是區域性的銜接,而存在區域性對學生會更困難,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

  瞭解這一資訊,我決定採用新老教材一起使用,先從教材中的運用等式基本性質教學孩子會解簡單的方程,以便初中學習可以銜接,而初中的“移項”也會順利的接收,但是面對現在五年級的思維和解題的方便性,我再教學老教材的“四則運算關係”解放程,至少這樣能讓現在的學生會解各種題型的方程。在我看來,這樣的教學書本的知識不丟,方法又可以多種變通。

  通過這塊知識的整理,我感覺到教材需要教師好好的研究,才能用最合適的方式去教導學生,數學經常存在一種一題多解情況,老師就是引導學生走最好最合適的路。

  篇三

  小學五年級第四單元教材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關係來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而新教材則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義,進而學會解方程,還能使之與中學的移項解方程建立起聯絡。

  在教學前,由於我個人比較偏好於傳統的教學方法,總覺得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比較麻煩。為了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我深入瞭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個一個等式,是一個數學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利用天平這樣的事物原形來揭示等式的性質,把抽象的解方程的過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一個等式的恆等變形。並能站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這一角度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此課的情境,通過直觀演示,充分給學生提供小組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等式”與“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不斷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促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靈活地運用此規律來解方程。從而,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學習活動是那麼的有滋有味,進而使我很順利地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通過近段時間的學習,發現學生對這種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樂意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但同時讓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 56÷X=8等型別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如果用等式性質來解就比較麻煩。很顯然這種方法存在著目前的侷限性。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但是用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答就比較簡單。

  2、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

  總之,要使孩子們愛學、樂學,教師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理解教材,並要懂得為教學去創設合理情境,從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學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模式。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問題,鼓勵學生演算法的多樣化,真正體現課改精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故鄉的水墨畫教學設計***2***
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數學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
九年級數學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直線的兩點式方程教學設計
高一數學直線的點斜式方程教學設計
初中數學圓的標準方程教學反思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